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一、云龙地区农村文化的发展现状
云龙是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属团街公社,1971年析置云龙公社,1982年更名以鲁区,1988年改云龙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58公里。面积289平方公里,人口2.2万。禄(劝)云(龙)公路过境。辖云龙、火期、以资、云利、本长、古宜、新山、联合、新合、拥庆、金乌11个行政村。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在全区内生活着彝族、苗族、傈僳族、汉族,是彝族较为古老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气息。从2000年,为支持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建设,云龙水库库周2160名群众搬迁异地。
(一)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而且受困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业余文化团体将精力放在演出上,缺乏平常的专业训练,演员基本功不扎实,难以向百姓传送优秀的文化内涵。
(二)文化人才队伍匮乏。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不斥于雪上加霜。
(三)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
(四)传统文化的消逝与现当代文化的对接过度存在较大问题。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乡镇,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地区,大部分传统文化已经不再为人们所熟知,许多风俗、民俗、手工、手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和荒废。
(五)广大农民群众忙于生产生活,加之文化水平不高,对精神娱乐和财富追求不高,停留于较浅层次。
二、云龙地区农村文化发展限制因素
整体而言,我国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的发展。云龙地区是我国西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长期处于落后和滞后的状况,综合各村各地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限制本地区的文化积极健康发展。(1)农民落后观念和思想道德状况的制约。(2)基层文化建设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3)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不高,文化队伍素质偏低,干劲不足,更难以吸引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4)基层文化产品严重不足,农村社会生活的文学书籍,四是面向农村大众的文化娱乐。
三、云龙地区农村文化发展对策
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上下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才真正有可能把农村的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开创农村文化繁荣的新局面。
首先,强化领导,将文化建设纳入考核机制。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关键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基层党委、政府应该切实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自己的日常工作范围,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重点将“三农”工作作为文化传播的重点方向,真正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其次,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人才资源”是最根本的资源,也是农村文化建设能否成功的根本。各地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的力度,特别是对农村本土文化传承者的培养。建立农村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的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知识技能。
最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抵制不良文化侵袭。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同时,还应该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农村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要。
四、展望云龙地区农村文化建设
根据本地区存在的文化现状以及提出的解决策略,对云龙地区的文化建设前景作以下展望:一是文化活动阵地覆盖广,做好文化宣传专栏;二是增加公共文化活动次数多,开展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三是提高本地区文艺作品创作质量,建立文艺人才库;四是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寻找民间艺人,形成地区较显眼宣传名片。
五、结语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甘满堂曾经这样说过:经济先行是基础,可以富民;文化引领可以凝聚人心,完善伦理道德。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从而促进了乡村和谐。走出了一条“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的基层文化建设之路是目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方向的重要引导方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