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留守学生”,普遍情况下大家认为是指因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而独自留在农村生活与自己的隔辈亲人一起生活的学生,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和朋友。而我认为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是指未满18周岁,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等因素,导致孩子不能跟随父母一起生活,而自我照顾或与代理监护人一起生活的特殊农村中学学生群体。而“留守学生”不仅农村存在,在城市中也存在这一现象,只是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存在的现象普遍高于城市。那么我们先分析一下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学的“留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生活上缺少父母的照顾和陪伴,情感上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思想认识以及价值观念上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很容易在个性发展、心理健康上出现异常,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上产生偏离。“留守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活问题
农村中学 “留守学生”的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生活困难是其家庭的普遍特征。父母之所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也是因为家庭收入入不敷出难以过上稳定的生活。
自我照顾的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山高皇帝远”的想法让他们觉得无拘无束,加之一些其他不良环境的影响。父母每月按时寄回的生活费,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资本为自己所谓的“快乐”埋单,很容易染上陋习、恶习。比如彻夜不归迷恋网吧、游戏厅,为图一时的哥们义气大请大喝,甚至走上赌博、盗窃的犯罪道路。所以有学者甚至指出“留守儿童”之所以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与“留守儿童”群体中种种不良问题行为的“高发性”是紧密相连的。[1]
2、学习问题
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生性好动,表现欲强。通过做小动作、恶作
剧的方式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甚至发展到以低级趣味取乐。课堂外学习时间不固定,无规律的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自由散漫缺乏学习主动性,不按时完成课后功课更是家常便饭。
自我照顾的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积极的帮助,甚至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家中无人约束、指导其学习,无节制地自我放纵。致使他们渐渐地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一些超越道德、常规的行为出现在孩子身上。
3、教育问题
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传统。溺爱、训斥、打骂,只注重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等家庭教育方式屡见不鲜。父母与“留守学生”长期分隔两地,缺乏正处在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只是一味的想通过物质方式弥补。而监护人隔代教育,什么都依从孩子的意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可能造成性格上的一些缺陷。
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应当掌握的文化知识。学生家长将学生升学率作为一所学校的好与坏的评判标准,学校将教学成绩的高低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等错误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错误的教育方法,“填鸭式”的满堂灌教育方式,缺乏关注学生的接受、理解度。
4、心理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社会环境复杂,还需要父母、学校、社会在生理和心理进行特别的关爱与正确引导。由于“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遇到问题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亲情的支持、抚慰与关怀。在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强时,就容易形成柔弱内向、孤独无靠、紧张焦虑、自私冷漠等心理。进而不愿与人交往,导致人际交往能力差。甚至无法建立对人和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ψ约翰蛔孕诺男睦砦侍狻?
三、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的措施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为了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探索了一些教育方法。
1、深入调查,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建立班级“留守学生”档案,加强“留守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与学生交谈、家长会、家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认真记录下他们的详细情况。再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哪些属于“留守学生”。其中哪些属于父母外出务工,哪些属于特殊原因。再细分为哪些单亲家庭,哪些属于重组家庭等。
2、从“心” 沟通,对症下“药”
人类是情感动物,任何人都有感性的一面。“留守学生”的心灵很脆弱,需对他们有“三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对他们倾注更多的情感,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从“心”上路。我安排他们按周将日记或者周记交给我,并向他们保证日记、周记的私密性。通过师生间的这种小秘密,让他们信任老师,并学会、懂得信任。在日记、周记中去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3、发挥集体的力量,感受集体的温暖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是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与乐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我担任班主任时就经常组织开展一些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班级集体活动,如朗诵、书法、写作、歌唱、跑步;学习经验介绍、“互帮互助”的手拉手结对子、批评与自我批评;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活动。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1)因材施教,科学化引导。个别辅导,培优补差,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结合“留守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
(2)多鼓励,多启发。对每个学生来说“均”很重要,尤其对心理自卑的“留守学生”更应如此。
(3)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建立“留守学生”学习兴趣小组,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在学习上找到自己学习的好伙伴、好榜样,相互监督。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和教育热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对后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多一点呵护、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作为农村中学教师更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认真探索与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把我们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