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进行城一体化建设,对我国农村的发展进行了部署,给予农民应有的权利和利益,三农问题得到更大的重视,土地流转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社会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趋势,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又呈现出土地流转价格更加合理、农村土地流转更加规范化、农村土地流转逐渐市场化和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多元化等新的特点。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带来巨大规模效应,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1 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农民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一产业的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收益明显比第一产业收益大,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土地不可避免的进行流转,在进行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缺少进行土地流转的动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土地流转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我国的土地流转是伴随着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国家对“三农”问题一直高度关注,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允许农民采取各种方式对自由耕地进行流转,并且作为下一个农村工作的重点。所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发展是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进行东村土地流转研究有以下几方面重大意义。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农业的发展必须尊重农民,给农民自由支配、选择的权利,调动农民进行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民收入;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集约、规模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性能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土地流转可以把多余的农村人口解放出来,降低单位土地的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能够明晰产权,实现土地更高的价值。土地是一种的生产资源,是农业生产的要素,传统农业通过精耕细作实现土地价值,随着土地流转模式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多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创新适合本地区的土地流转模式,对土地流转进行探索,积累有益经验,形成土地流转制度,从而为土地流转提供制度保障。
2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2.1 土地流转的过程更加市场化
目前,农村土地已经慢慢出现土地流转市场,土地进行流转不仅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的“公平”和“效率”,也能促进农业发展的现代化。通过价格、合同等形式,把农户分散、闲余的土地进行收集,通过市场化竞争,企业通过合理的价格对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推动对农业进行开发的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避免了土地的浪费。
2.2 土地流转价格更加合理
在早期的土地流转时,由于市场信息闭塞,流转的范围很小,农户不能对土地的价格进行合理判断,土地流转竞争者少,土地流转时价格较低。最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和村集体协调力度的加大,土地能够以较高的价格进行流转。土地流转的价格受到经营企业经营的效益、粮食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市场化土地流转,优化了土地资源使用,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2.3 土地流转的工作更加规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深入人心。农村土地流转在村集体和政府的推动下,进行土地流转宣传,进行签订项目等工作,土地流转更加规范化。签订合同有了规范的程序和步骤,土地合同的签订,改变了传统土地流转的方式。土地的公平性原则,流转双方的责任、义务等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土地流转有了法律保障。
3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流转代理人或主体不明确
在进行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可以对土地的经营权进行流转,但土地的所有者是农村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组织等,农民自行对土地进行流转使得土地的主体边界模糊,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村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产生争议,导致各种矛盾产生。
3.2 土地流转形式比较分散
现阶段土地流转的形式比较单一,农民对土地的流转大多数小规模的土地流转,难于形成规模效应,使土地经营效益低下。进行土地流转的目的使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流转的形式应是多元化的,现在土地流转形式过于单一。在农村,由于一部分青年劳动力出门打工,并未在城市找到可以长期从事的安稳工作,自有承包地自然流转到其他村民手中。
3.3 农村土地流转无序
农村土地流转要高效进行,必须能够及时进行土地流转相关信息的交换,需要能够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由于农村信息化程度较低,对土地进行大规模、低成本流转比较困难,散户缺少对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需要土地的需求者不能方便获得土地流转信息,土地大规模流转成本高,土地需求者找不到土地供给者,造成土地供求失衡。需要土地的单位,收集大规模土地的成本过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农户进行谈判,同时,拥有土地的农户有缺乏大客户信息,责任田数量较少,不愿意主动联系客户进行土地流转。 3.4 没有完善的土地流转保障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够健全,社会保障跟不上,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比较落后,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土地一就是生活收入来源的一部分,土地对保障农民生活依旧很重要,进行流转时农民期望的费用比较高,如果流转费用低于农民的预期,农民就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
4 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4.1 明确农村土地的产权
由于土地的各种权利主体地位不明确,导致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各种问题。我国实行的土地制度,在产权方面主要体现3种情况:农民可以对土地的经营权进行自由流转;农民可以以户为单位对土地进行承包;农村集体拥有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农村土地出现了“三权分离”的现象,农民可以在承包期内对土地的生产经营获取收益,可以把土地的经营权进行转让,自己本身不进行经营,农民拥有承包权和经营权,村集体拥有所有权,这种局面,使得土地成了农民的财产权,而不是对集体的债权。所以,进行土地流站必须对这种情况进行改革,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民拥有永久性土地归属权。
4.2 保障土地流转的合法权利
实行土地流转,采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给土地流转带来了较好的运行效果,提高了农民受益,但是土地的管理不够合理,带来了很多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土地的产权和治权存在漏洞。在进行土地供求调节、产权属性等方面,需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完善合理的结构,处理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方面应有的权利。
4.3 管控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农村土地中介组织,可以加快信息交流,有利于土地供求调节。在对农村中介组织进行管理时,要逐步进行完善,使中介组织能够满足市场化运行的要求和国家对农村土地宏观调控的要求,建立一个合适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流转的促进作用。
4.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没有土地后的生存问题,拓宽农民的创收渠道,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完善。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农村的社会医疗、教育、养老等各种生活保障,解决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的各种生活保障问题。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对各项制度进行完善,推动社会保障机制改革;政府通过吸引企业,通过办厂扩大农村人口就业,引导农民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保障农民收入,解决农民生存问题。
4.5 建立有利的法制环境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完善法律环境,明确与土地流转相关各方的权利和利益,保证在自愿、公平、互利原则上,保证农民的利益,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流程和出现纠纷解决机制。
5 结语
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我国未来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给予农民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农村改革中,土地流转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带来巨大规模效应,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化建设,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解决“三农问题”,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2268.html上一篇:建设新农村的内涵动力及阻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