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河北省农村地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综述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男女比例
受调查的132名幼儿教师中,共130名女教师,2名男教师。
(二)年龄分布
受调查幼儿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3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最大的为50岁,其中年龄在30-40岁的幼儿教师占总调查人数的40.7%。
(三)婚育状况
受调查幼儿教师中未婚的共计22人次,已婚的共计109人次,1人次离婚。有孩子的幼儿教师共计100人次,没有孩子的共计32人次。
(四)学历构成
此次受调查的幼儿教师的第一学历占比例最大是高中(中专),共计85人次;其次为大专,共计39人次次。在第一学历的专业中教育类(包括普师、中师、学前教育等)的共计75人次,其中学前教育的为49人次。
二、调查对象的职业幸福感总体状况
(一)对幼儿的喜爱是农村地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幼儿作为幼儿教师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和幼儿教师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学习的对象。作为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接纳程度也就决定了其在工作中所能体会到的幸福程度。
(二)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薪资待遇不满意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从薪资待遇中获得的幸福感是最低的,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工资待遇非常不满意。调查数据显示工资在500元以下的1人,500-1000元的11人,1000-2000元的80人,2000-3000元的33人,3000元以上的7人。结合幼儿教师所在单位的性质以及幼儿教师是否有编制这两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河北省农村地区国办幼儿园中是有编制的,基本工资范围在1000-2000元之间。
根据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当保健因素(如管理、环境、工资等)没有得到满足时,则会出现消极的态度,对工作产生不满。”①工资收入也是社会地位的一个反映,低工资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评价产生消极体验。在工作中获得的是消极的体验,会给幼儿教师带来倦怠感、挫败感,无法获得职业幸福感。
(三)园所环境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感受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相对于城市幼儿园在物质条件方面有待完善。调查了解到大部分的农村幼儿园为了达到园所等级评定(**级示范园等)所要求的物质条件也修盖楼房、购买大型玩具、修建塑胶操场等,而对于农村特有的地域特色资源的利用却很少,更多的是跟随“城市化”的进程,放弃了原本就有的一些硬件资源。
(四)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大,主要体现在保育活动上
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农村地区幼儿园师幼比严重失调,一名教师平均需要面对30名甚至更多的幼儿。这就使教师的精力更多的放在了保障幼儿的安全等保育活动上。在教育活动中由于人数多也会造成重复耗时的现象。
(五)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薄弱
农村幼儿教师中有很大一批老师都是转岗到幼教岗位上的,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性强的课程(美术、舞蹈等)就很难胜任,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把握不准确也会对其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一定阻碍。调查中了解到,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很不到位,次数少、内容范围窄,培训效果甚微。园本培训、自我进修等职后培训方式的开展更是少之又少。幼儿园内能保证正常的教研活动的也是少数。由此可见,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是相对比较薄弱的。
综上所述,河北省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在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之中,承担着大量相对较为单一的保育和教育任务;幼儿园的硬件软件条件基本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或只能达到最基本、最简单的活动需求;教师获得的薪水报酬很低;在职业发展这一方面也很少有机会进行培训,即使有效果也不太理想。这些是在调查中幼儿教师集中体现出感到幸福感缺失的几个方面。调查发现,幼儿教师获得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自于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以及与幼儿家长的互动沟通过程中。
对于处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强对农村地区幼儿园发展的政策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倾斜和补助。加大对农村地区幼儿园的经济支持与保障,提升其硬件及软件设施建设,改善其物质环境,为幼儿园的持续发展,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的幸福感提升做好基础保障。其次,做好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培训工作。对职前培训进一步加强,并严把入职关口,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职后培训进一步完善,确保幼儿教师有机会、有时间去参加培训,提升与完善自己,同时做好对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督促工作,让幼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职业幸福感。最后,在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保障幼儿教师拿到合理的薪资待遇。让劳动所获得的的报酬成为吸引适宜人才入职的一大亮点,在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适宜人才,从而提升农村地区整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2465.html上一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
下一篇:陕西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