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人口与土地矛盾的问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及其带来的人口户籍制度的问题,这些都是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下面我将一一梳理。
(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为了快速发展工业,与城乡二元社会制度相对应的是建立起了城市与农村隔绝的户籍制度,在这种户籍制度下,农村和城市的政策是大不相同的,为了国家的战略布局,更多的资源是向城市倾斜的,同一个国家,按照地域的不同,人为的划成了三六九等。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府逐步放宽了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但是,我国的户籍制度并没有放宽,这就造成了人虽进城,身份却进不了城的这样一个现象,使得他们在城市永远找不到归属感。相应的,与户籍挂钩的社会保险和教育等福利制度也与之毫无关系,农村的孩子进了城也不得不接受回户籍地学习的安排,大量的农民工子女不得不留守在家学习。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在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更多的资源都向城市倾斜。农民占全国人口近70%但是只能享用全部社会保障费用的11%,而仅占全国人口30%多的城镇居民却占用了全部社会保障费一的89%。城市居民缴纳的社会保障是由国家,企业和家庭共同缴纳的,而农民一旦生大病,那为数不多的收获往往入不敷出。由于政策的不公平,农民在受到经济时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他们往往外出打工,赚取基本的生活费或者“应急启动资金”。这也是留守儿童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人多地少的矛盾
现阶段,农村地少人多的矛盾尤为突出,全国耕地面积约十八亿多亩,平均到每人只有七亩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耕地改作商业用地,进一步压缩了农村用地,土地为农民带来的收益逐渐减少,同时,随着医疗卫生的提高,农村新增人口日益增加。据了解,我国在建国初期只有四亿农业人口,而到现在却有大约九亿多,其中适龄劳动力有五亿多,但是根据我国现在的劳动生产力水平来估算,我国农村大约只需要不到两亿劳动力,这样我国农村就产生了三亿的富余劳动力,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一定数量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这样农村剩余劳动力依然有两亿多。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家外出打工,这是留守儿童形成的经济原因。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
农民工在各大城市都是普遍存在的,其的总规模达2亿,离开故土的有1.2亿。在我们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影响下,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女都不能随同父母进城生活学习,他们留守故土,分布全国。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数据,留守儿童己达5800万之多。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问题的严峻和普遍,所以我们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介入从而进行良性的干预和引导。就笔者看来,我们可以从政策,经济与教育这三方面对留守儿童问题加以改善。
(一)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
现行的户籍制度是树立在农村和城市之间中一堵无形的墙,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对现行的户籍制度争议越来越多,现行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理所当然的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但是现在它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束缚劳动人口的迁移,束缚的是城市化的推进,束缚的是祖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其进行改革,留守儿童就可以跟随父母的脚步,获得城市儿童同等的学习机会,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留守儿童逐渐减少,甚至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说不定。
(二)政府需加大力度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安全网,是满足每个民众基本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必要前提,现今农村地区新型医疗保障体系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筹资水平低,农民生大病的时候所享用的待遇较少,跨省,跨市看病困难,因为受到户籍的限制,往往只能去当地的县级市看病,而县级市的医疗水平往往不尽如人意,造成的结果就是重病等不到有效的治疗,农民往往由于病情的恶化而选择异地就医。这无形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保障作用也有限。
(三)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
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源更多的是投放在城市,例如城市的公用设施是由政府出资建设,而在农村的公用设施往往需要自己出资,这也导致本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更加弱势。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例如政府应当组织人力改善水利,电力设施,这本是政府的职责,在改善水利电力的同时,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为农民增收提供了硬件保障,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系列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从而得到缓解。
三、结语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3006.html上一篇:农村公路施工中石灰土底基层的应用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