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三农问题 >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研究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研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04503

  1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由持续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步入了以中高速增长为特征的“新常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陕西发展将面临很大压力,但同时也伴随着机遇。机遇大于压力,发展中兼有危机已成为陕西决策层的共识,并提出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意之一就是“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所以依靠提高投资率拉动经济贡献有限,在“新常态”下的陕西,依然要重视和坚持促进居民消费。

  如果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看,会发现“两个比重”,即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以及再分配中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下降,这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陕西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未同步,出现明显背离。沈坤荣等(2011)测算出劳动者报酬率下降1%,会使居民消费率在1978年平均下降0.72%,在1995年下降064%,在2007年下降0.65%,可见,劳动报酬率下降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资料显示1995年陕西劳动者报酬率为57.15%,而2007年仅为37.17%,下降了34.95%。虽然数据显示2009年这个比重又回升到45.18%,但随后则一直下降,到2012年降为3851%,因此要促进居民消费必须分析其收入构成。

  我国学者对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李子奈在1992年就对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居民消费行为进行研究,验证了相对比较收入对居民的消费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贺菊煌(1998b,1998c)用美国1952-1992年,中国1981-1994年的居民消费和储蓄数据做实证分析和比较,实证结果显示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居民消费都受上一期和当期收入的影响,且对中国消费函数的估计与实际消费拟合效果很好。杜长乐(2002)也指出农民居民增收缓慢是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喻胜华(2012)的研究结论再次证实影响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且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要远大于城镇。

  2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特征事实

  2.1农村居民收入及构成

  (1)农村居民收入变动趋势。

  根据2013年陕西省统计数据可得陕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其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

  图1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变动从图1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在十四年间不断上升,但增长幅度基本上都低于人均GDP的增长,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上升趋势不明显,收入增长非常缓慢,从增长率来看,2000-2006年基本不变,2006年后增幅才略有上升,且增幅波动较大。而人均GDP则一直呈快速增长势头,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也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民收入分配中,陕西省劳动者报酬与经济增长不同步,二者出现明显背离。

  (2)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基于两个时点的观察。

  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体构成看,西部大开发以来,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纯收入分别为第一来源和第二来源,两项合计平均占约90%,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转移性纯收入和财产性纯收入占比变化不大,且排序也没有变化,财产性纯收入一直是最少的。但第一来源的家庭经营纯收入逐年下降,第二来源的工资性纯收入逐年上升,并且从2011年开始,工资性纯收入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成为第一来源。而转移性收入从2008年后开始上升,随后基本保持在9.72%左右,但远远低于同时期城镇居民水平。财产性纯收入一直保持在2.8%左右,最高的2012年为3.47%,虽有所波动,但一直高于同时期城镇居民水平。各项收入的峰谷差也逐年增大,但其数值远小于城镇居民对应的值。2010年和2013年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2010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从图2可以看出,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来源两大部分,一是家庭经营纯收入,二是工资性纯收入,这两部分占纯收入的88.1%。第三部分是转移性收入,但这部分收入在农村居民纯收入中占比不大,第四部分也是最少的一项是财产性收入,其占比要略高于城镇居民。从这个构成可知,农村居民纯收入主要依赖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而转移性纯收入占比要远比城镇居民的占比低,财产性纯收入人均仅97元,在总收入中占2.36%,2011年后该项收入占比上升到平均3.34%。四项收入的峰谷差(1882.2-97)为1785.2元,且2000年以后不断增大。

  图32013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从图3可以看出,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排序发生变化,工资性纯收入替代家庭经营纯收入成为第一来源。转移性纯收入占比略微上升,财产性纯收入虽有提高但还是最少的一项。这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务工收入超过了家庭种养殖收入。四项收入的峰谷差(3151.2-2123)为2938.9元比2010年高1153.7元。

  两个基准时点的比较说明,总体上农村居民增收加快,人均纯收入构成也发生变化,陕西农村居民收入由主要依赖家庭经营纯收入转变为主要依赖工资性纯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促使城镇化步伐加快,这些也是农村居民消费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农村居民转移性纯收入占比过低,则提出了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的要求。

  2.2农村居民消费及构成   (1)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

  资料显示,陕西省投资、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但居民消费率反而不断下降,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明显,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陕西居民消费也不断增长,由2000年的802.5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962.87亿元,其中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这可以从居民消费率的变动得到说明,如图4所示。

  表1陕西省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

  23.28注:根据2013年陕西省统计年鉴资料和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而得,且都为名义值。

  图4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率变动从图4看出,陕西居民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都不断增长,但是,居民消费的增长幅度一直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其中,农村居民消费率降幅明显,但2007年后下降明显趋缓,基本保持在7.6%左右。城镇居民消费率总体略有上升。

  结合表1和图4可知,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居民消费率由2000年的44.49%上升至2001年的5189%,其后持续下降到2011年的30.72%,随后稍有回升,但2013年也才30.93%,总体趋势不断下降。其中,农村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18.5%持续大幅度地下降至2011年的7.51%,2012年稍有回升为770%,2013年又下降为7.65%。可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幅不显、消费率大幅下降是导致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且降幅度比同期全国要大得多,这也导致陕西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偏低。

  (2)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构成:基于两个时点的观察。

  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尤其是2006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经济增长势头更强,社会其他方面变化加剧,农村居民消费从2008年以后,各项支出占比发生较明显变化,且分化比较集中表现在2010年,因此本文以2010年和2013年两个时点为比较基准。

  从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情况看,其构成与同时期城镇居民迥异。各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显示,从2008年开始交通通信增加较快,2011年后居第四位,医疗保健支出则一直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稳步上升,并在2010年跃居第三位,居住支出占比到达2005年的最低点后逐步缓慢回升,且一直处于第二位,食品支出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一直稳居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以后,食品和居住支出占比的差越来越小,并一直持续到2012年,2013年食品支出有所增加,同时居住支出则降幅较大,从而二者之间的差距再次扩大。比较特殊的是文教娱乐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他几项支出基本持平。2010年和2013年两个时间点的居民消费构成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2010年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构成从图5可以看出,2010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项目依次排序是食品、居住、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其他。大部分都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34.25%,比同时期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比要低。衣食住行这四项在总支出中共占71.45%,远高于城镇居民。同时,交通通信支出占比也高于同时期城镇居民,说明农村居民外出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相应地,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占比则要比城镇居民低得多。

  图62013年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构成从图6可以看出,2013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项目依次排序是食品、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服务、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其他。食品支出依然是主要支出项目,但占比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增幅较大,其进位说明农村居民更加注重健康,交通通信支出占比也增加了约2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外出活动半径加大,工资性纯收入大幅增加,与图3所示的工资性纯收入成为第一收入来源相吻合。

  两个基准时点的比较说明,总的来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即食品和居住支出,而医疗保健和交通通信支出的增加则显示出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当然,其最终影响还是来自农村居民收入及其构成的变化。

  3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协整检验

  3.1数据和变量

  为使实证分析结果更可靠有效,将数据向前扩充到1978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数据统一处理为以1978年为基期,以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将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当然,这并不会改变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两个变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RC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RYI。

  3.2收入消费模型

  收入和消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是一个普遍理论共识。经典经济学理论将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描述为线性函数,本文也据此构建陕西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计量模型,即

  RC=α+βRYI+μ(1)

  其中μ为随机误差。由于数据都对数化了,此处β不再表示边际消费倾向,而是消费对收入的弹性。为避免伪回归,对模型进行单位根及协整检验,并采用误差修正模型(ECM)方法来分析。

  3.3单位根及协整检验

  为避免出现伪回归,一般都须要事先检查各序列的平稳性。本文借助EVIEWS6.0进行各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需要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各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P值ADF

  检验值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1%5%10%平稳性CR0.97280.2676-3.6463-2.9540-2.6158不平稳ΔCR0.0028-4.1532-3.6437-2.9571-2.6174平稳RYI0.9121-0.3148-3.6463-2.9540-2.61582不平稳ΔRYI0.0009-4.5676-3.6537-2.9571-2.6174平稳由表2可知,各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后ADF检验值均小于1%显著性水平对应的临界值,从而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一阶差分后的序列都平稳。   为进一步检验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长期均衡关系,必须进行协整检验。这个过程只要求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从而残差序列平稳,也就不存在伪回归。

  首先对式(1)进行OLS估计,然后用EG两步法进行检验,估计结果中RYI的系数为1、R2为0.9836、AIC值为-3.2984、P值为0.0000,说明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影响消费。但D-W值显示解释变量存在自相关,因此去除自相关后再估计,结果显示D-W值接近2,但估计系数不变。随后对残差单位根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残差单位根检验结果

  残差序列ADF检验值显著性水平临界值平稳性5%-2.9718510%-2.625121%-3.64634μ-3.509825%-2.95402平稳10%-2.61582从表3可以看出,μ小于5%的显著水平对应的临界值,说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4误差修正模型

  一般来说,经济模型表达的是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在现实经济中,数据通常为非均衡过程生成,需要借助误差修正模型(ECM)来解释序列的短期波动,并将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联系起来。

  借助EVIEWS6.0软件可得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误差修正模型,如式(2)所示:

  △RC=0.0283+0.4849△RYI-0.3628ECMt(2)

  (2.2024)(6.703654)(-3.362659)

  ECM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R2为0.3038,调整后的R2为0.2574,信息值AIC为-3.0172,DW为1623523,括号中为t检验值。

  OLS估计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RYI每增加1%,RC平均增加1%,即收入对消费的影响非常显著。从式(2)则可看出短期收入波动△RYI对农村居民消费波动△RC的影响系数估计值为0.4849,比长期波动的影响要小,误差修正项ECMt的系数估计值为-03628,说明矫正能力不是很强,但也基本符合反馈修正机制。

  4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进行分析,并对二者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论表明陕西省城乡居民消费总体不断下降,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消费率不断下降。当然,陕西作为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外出打工较以前增多,使农村消费向城镇化“转移”,一定程度上引发农村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从陕西省省情来看,促进农民增收尤为重要,只有收入真正增加了,农民居民才能扩大消费,也敢于消费。何平等(2010)也指出“要拉动农村需求,除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村家庭收入外,必须切实兑现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障等能有效降低农村家庭脆弱性的政策。”没有后顾之忧,农村居民才会降低支出预期,放心消费。因此,陕西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加快小城镇及其中心商贸市场的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301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