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一)经济保障需求。经济收入是保障留守老人生活的重要物质保证,子女外出打工也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农村留守老人由于年老体力大不如前,他们不可能再像年轻时那样通过劳动获得较稳定的收入,日常生活支出、看病就医的支出都成为老人的生活负担,所以他们对经济保障需求十分强烈,迫切的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来源。
(二)医疗保障需求。留守老人身体患有疾病的比例较高,所以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表现十分旺盛。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不仅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生活,还会影响子女是否外出务工,直接给整个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往往支持子女外出务工,有的老人还承担着照料孙子、孙女的任务;而身体条件差的老人自我照料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帮助子女了。所以,留守老人最担心的是健康问题,害怕自己生病后无人照料,看病难无人陪伴。
(三)生活照料保障需求。人进入老年后,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认知功能减退等特征,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人有被人照顾的需要。子女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直接面对的问题就是日常生活无法依靠子女照料。大部分留守老人不忍心田地荒废,继续耕种子女的土地,有的还要承担照顾孙辈的任务,这种状况就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生活照料需求。
(四)精神生活保障需求。精神生活需求是老人养老生活的一个重要需求。关注老年人心理上或精神上的需求,并尽量给予慰藉和满足,使老年人能够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心理处于最佳状态。留守老人对精神生活保障需求具体表现为子女的精神慰藉、娱乐文化生活。与物质需求相比,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对老人的影响更消极。有留守老人就明确表示自己可以过清贫生活,却不能忍受漫长的对在外孩子的思念。
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供给分析
(一)传统养老保障供给。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供给方式一直是以家庭供养为主,其养老资金的主要来源一个是子女供养,另一个是土地收入,这种家庭养老方式一直持续至今,并仍是现今农村养老的主导方式。
(二)社会养老保障供给。社会养老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主体,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的保障。农村留守老人能享受到的社会养老保障主要有新农保、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群众,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菏泽市自2007年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农村低保标准逐年上升700元/年升至1800元/年。在调查的留守老人中,享受低保的主要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差、体弱多病、生活非常困难的老人。
(三)农村社区养老供给。按照社会化养老的大方向,社区养老是衔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之间的一种合理过渡,也是解决农村现实养老问题的一种有益补充。社区养老并没有改变老人的生活环境,老人无须承担入住养老机构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可以看出社区养老的优越性。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投入等原因,当前农村社区能为老人们提供的养老服务也十分有限,仅仅是对村里的五保户老人入住养老院有资金支持。调查发现很多农村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形同虚设,没有专门的娱乐活动设施,无法提供养老服务。就调查地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村社区也想建设完备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无奈缺少资金,有心无力。
三、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供需矛盾分析
(一)强烈的经济保障需求与经济收入不稳定之间的矛盾。首先,农业生产收入有限。土地的经营成本如化肥、种子的价格不断攀升、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老人体力下降难以劳作都导致农业生产收入下降,依靠土地养老更是困难重重。其次,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不稳定。子女外出务工,自身的生活成本、子女的教育成本都在增加,他们的生活本身已经负担很重,所以对老人的供养意愿下降,尤其是市场经济下,传统孝道的理念有所减弱,也影响了子女对老人供养意愿。再者,养老金养老效果有限。在被调查的留守老人中,全部都参加了新农保。可以看出,老人对对于新农保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但是,当问及新农保的效果时,老人普遍反映养老金标准较低不足以支付每个月的口粮。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作用十分有限。
(二)医疗保障需求日常化与医疗保障供给特定性之间的
矛盾。农村留守老人身体大多患有疾病,对医疗保障呈现日常化的需求。新农合在不断完善,政府补贴不断增加,报销程序不断简化,报销比例、上限也在提高,但是仍然满足不了老人的日常化医疗保障需求。主要是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低,大医院医疗消费水平高。调查中,留守老人反映看病难,看病贵,尤其是到大医院。很多病乡镇卫生院看不了,只能去大医院,大医院花费高,仍然不敢轻易去,总是拖到最后去,丧失对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三)生活照料需求的长期性与家庭支持的间断性之间的
矛盾。留守老人生理机能退化,日常生活需要被人照料。调查发现,留守老人的生活照顾主体多为自己或配偶或较近亲属,丧偶的留守老人生活照料需求最为突出。但是子女不在身边,一年回家一次到两次,家庭照料具有间断性。
(四)精神生活需求的多样性与供给形式单一性之间的矛
盾。留守老人精神生活的需求主要是来源于子女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活动。留守老人大多对物质要求不高,最需要的还是来自家庭的关爱。子女外出务工,在精神上本已失去依靠,两地生活,在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又受到阻碍,而且沟通方式单一,就靠一个月一两次的电话。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得不到满足。
另外,村里集体活动缺乏,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建设落后,很难为留守老人提供丰富的文娱活动。很多村都是在去年刚刚添置了一些公共健身器械,修建了健身广场,但是留守老人希望形式再多样化些,送戏下乡、教会活动、形式多样的留守老人兴趣团体或协会都应常态化、实质化。
小结:现有的养老保障供给并不能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主要是有效供给不足造成了养老保障需求与养老保障供给之间的矛盾。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供给来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第一,制度层面,继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转移支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村养老公共设施;第二,家庭层面,大力倡导关爱老人的社会风尚,强调家庭对留守老人的养老作用,子女应在给老人提供物质上支持的同时更要给留守老人以更多情感上的沟通,使老人在精神得到依靠;第三,个人层面,留守老人应树立积极的生活观,直面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生活现实,多参与社会交往和文娱活动,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