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我国信息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城镇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农村信息技术相对滞后。虽然近几年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技术手段、组织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农民对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的需求。
1 发展现状
1.1 基础设施薄弱
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81%地级和38%县级农业部门建立局域网,有83%地级和45%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网站。全国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能上网的有1.7万多个,占乡镇总数的41%。这与十年前的农村相比,基础设施建设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与我国城市和国外农村信息服务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对农村信息服务的投入量不足,以及农村还缺乏熟练掌握信息开发、应用与普及传播的专业技术人员。
1.2 资源建设滞后
我国农村信息服务资源建设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且农业信息服务资源开发相对滞后,针对农村的各类信息资源匾乏。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网络平台规模小、数量少、水平低,加之,我国拥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大部分集聚在农村,以少数民族语言为基础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数量更是凤毛菱角,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集聚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1.3 信息针对性不强
农民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关于农业政策、科技、市场供求信息、农村文化信息等,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交流的扩大,农民的信息需求也逐渐向精准化和多样化转变。但是,我国农村信息服务资源供给与农民信对信息需求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错位现象。对农业具有指导性、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资源匮乏,多数信息服务资源缺乏客观型、时效性、针对性,信息资源的准确性有待验证。
1.4 体制不完善
我国农村信息服务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且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是还存在着组织体系不完善、组织协调能力弱、必要的政策法规缺失等问题。绝大多数纵向农村信息服务“上强下弱,有头无尾”现象严重,尤其是基层信息服务机构缺失,农业信息不能上传下达,农民不能及时、准确获得信息。
2 对策和建议
2.1 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分布分散,很多乡村地处偏远山区,且各省市经济水平、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全国各省市需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等工程,改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渠道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
2.2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与资源,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建设。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让农民感受到信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使农民在信息服务过程中由原先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尽快实现信息服务的最佳效果。
2.3 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
目前,我国缺乏农村信息服务人才,农村信息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复合型的农村信息服务人员不仅要熟悉农业技术知识,还要懂得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掌握农业市场运行规律,精通农业市场信息收集、处理、发布。不断加强农村复合型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农村信息服务人才队伍。
2.4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为方便农民、种养大户、农业企业等人员或部门及时接收有效的农业信息,促进农业生产,政府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应该通过制订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实现信息采集、存储、交换、传输的格式化,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农业信息资源,加快信息传播、流通,降低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应有的价值。
3 结语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提升农村信息建设水平,对于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建设发展需求,必须在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发展现状基础之上,还需进一步强化对农村信息服务资源的针对性,健全并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的管理体制机制,通过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