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一、引言
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发展乃教育发展的根本,而良好的生存状况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而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关系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高低的根本所在。随着农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对于苏南地区,苏北整体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教育发展都相对滞后。笔者选取江苏省淮安市Z村为调查地,对当地数名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了包括工作压力、收入状况、福利条件、社会保障、精神生活状况等多方面的访谈调查,希望以此反映出当代农村教师的真实生存状况,理性分析并积极探索改善措施。
二、农村教师生存状况分析
访谈对象:江苏省淮安市Z村农村公办教师8名。其中男性4名,女性4名。年龄分布在29~56岁。比如“C1-L-Q1”表示:李(Li)姓的第一个案主(C1)对问题1(Q1)的陈述或看法。
调查中我们得知,在1995年教师工资改革之后,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现在的张兴学校教师人均工资为38 000/年。然而在工资上涨之外,还有许多问题尚需解决,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关注。
1.师资力量欠缺,工作负荷大。工作负荷过重是许多农村教师的共同感受。以张兴学校为例,全校1∶19的师生比例看似乐观,然而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几乎全部的受访对象都表示学校教师资源缺乏,自身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在课时量安排上,多数教师需要承担每周15节左右的课时量。这仅仅是课程表所安排的固定课时,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情况,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的所谓“主科”教师们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课时来完成教学。“我教的是三年级和六年级的英语,还有六年级的音乐,还有三年级的综合”(C2-Y-Q6)“副科基本上都是主科老师兼了的。没有办法,你如果不兼,又没有这么多的人。”(C3-Z-Q7)
2.教师经济待遇低,日常福利与保障缺乏。近年来,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这些基本工资往往是教师们的全部收入来源,这之外的福利状况可谓堪忧。在农村小学中,已基本杜绝了工资拖欠发放的情况,教师工资偶尔会遭遇以“捐款”等名目的克扣。多数教师表示,生活中还是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压力,尤其一些买了房子需要按月支付贷款的青年教师,和家中有老人需要照料的教师,只能节俭度日。调查了解现在的农村小学中,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日常福利,清水衙门、不值一提是教师们对自己现在福利状况的形容。“这点工资,孩子读书,如果想有大点东西肯定是没有的。像我们的压力,孩子要读书,老的要养老,老的还有病。”(C1-Y-Q10)
保障方面,繁重的工作负担对教师群体的健康状况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不少教师嗓子、肩周、腰椎等出现不适。在如张兴学校这样的公办小学中,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障状况基本良好,教师们享受统一购买的医疗保险。笔者发现,教师们虽然知道自己享有医疗保险,对于其购买使用的具体状况却并不明晰,学校方面也很少为教师安排定期的体检,以保障教师的健康。在我们所调查的学校中,教师们除了享受医疗保险外,其他保险――例如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养老保险等则一概没有。对于这样的现在,教师们也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识退休之后享受退休工资和相应的医疗保障,没有其他的保险也没有关系,从来没有想过需要争取这样的保障权利,这也向我们反映出农村教师群体保障意识的缺失,对自身的权利义务知之甚少。
3.深造交流机会少,阻碍教师发展。相较之城市教育,农村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条件和机会。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紧张、人手不足,学校根本无暇顾及安排教师进修和知识更新,使得教师培训基本上处于无计划状态。专业培训、报告讲座以及学术会议等学习机会少之又少,平时学习渠道以自学、同行交流到其他学校听课为主。与学习机会的稀有相对比的是当下对于教师群体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青年教师会选择自费参加大专及本科函授课程,然而究其继续学习的动力,则是国家对于教师学历要求正逐年提高。为了不在今后的工作中遭遇淘汰,保住教师这个饭碗,青年教师以这些硬性指标为目标动力继续深造。
“学本科函授主要是考虑到以后防止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像以前小学教师只要中师毕业就行了,后来要求提高到必须要大专毕业,现在本科的要求还没有提。”(C6-Z-Q14)
4.学生管理难度大,教师心理压力沉重。农村小学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压力使得广大教师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转同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相较之大课时量带给教师的外显压力,学生管理工作则成为了农村教师们在工作中所承担的最重的心理压力。学生难管理是老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家庭教育的缺失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所调查的Z村,村中多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子女,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孩子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矫正,回到家中无人辅导监督,再回到学校又呈现出原来的样子,学生管理工作就陷入到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是多数农村家长的特质。家长会上,来参加的多是些难于沟通、溺爱子女的爷爷奶奶。要求学生们保质保量地完成家庭作业都成了教师们的大问题。沉重的升学压力,学生难以管理,家长的不理解不配合使得农村教师身心疲惫。调查中,经常有教师用烦、累这样的词汇形容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布置的家庭作业第二天检查他,他没完成也没办法,你能怎么样啊,你也不好打他,说说他教育教育他让他补起来,第二天布置作业还是这样。家长不重视。”(C4-C-Q12) 5.精神生活单调,激励机制欠缺,教师工作倦怠。精神生活单调也是目前农村教师生存的问题之一。繁重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余,似乎已没什么精神生活可言,充其量也就是翻翻报纸,听听广播,上上网而已。教师们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二日,在结束了一周紧张繁重的工作后,多数教师表示宁愿选择增加睡眠时间而非从事一些文娱活动,此外,还希望在这两天之内补偿在日常对于自己子女教育的缺失。“觉得做老师很枯燥无味吧。整体每一天都是一样的,翻来覆去。也没什么业余活动。”(C3-Z-Q12)
在农村小学中,往往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应试教育仍然影响着目前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工作倦怠,毫无动力,麻木度日。教师工作考核标准模糊单一,绩效工资有名无实。对于一些难以开设的课程,教师仍然需要准备相应课时量的备课笔记,疲于应付,更不必说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创新,少做少错的思想在农村教师中普遍存在。对于这种毫无意义的工作的简单重复使得教师们丧失了工作热情,对自己的职业认可度,归属感极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计划打算,认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对于现状更加难以改变,态度消极。
“比如说我的绩效工资比他的绩效工资高,他的工作比我好,但到最后我还是比他工资高,他的工作比我吃苦的多,但是最后他还是没我拿的多。“(C6-Y-Q12)
6.社会地位低下。不同于城市,农村地区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随着教师收入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他们就觉得和我们打工差不多,每天搞的钱和我们差不多,有时候还没有我们多。所以他们也不感觉你地位有多高。这几年教师工资在不断地上调,所以他们才有一点改变。”(C2-Y-Q20) 在农村居民的认知中,经济地位决定了社会地位。在农村,知识水平不高的打工人员收入超过教师成为普遍现象。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影响教师地位的提高。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教师们对于自己职业的认可程度普遍不高。调查发现,多数教师表示,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则不会再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收入少、硬件设施差等等固然都是原因,但社会地位低、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三、建议与小结
全面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工资、日常福利、住房、医疗和养老保险等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关系到教师职业生涯质量的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教师幸福感最基本的来源。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就必须关注农村教师的基本生存状况,切实予以提高。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和生活待遇,这应是苏北欠发达地区改善教师生存现状的一个重点。为解决农村师资紧张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学校急需的人才,如农村学校急需的英、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另一方面,应积极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硬件设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轻松和睦的工作环境将在无形中疏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建立健全教师管理激励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对于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为学校实施教师聘任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加强教师工作热情、工作动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进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吸引社会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落实对农村教师的人文关怀,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心理关怀和生活帮助,丰富农村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缓解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加强宣传,在农村地区形成尊师重道的氛围,加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3624.html下一篇: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