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空壳村一般是指那些经济出现衰落、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村民道德意识退化、基层政府权威尽失、普遍具有外迁心理、正在走向消亡的村庄。
空壳村具有以下特征:空壳村经济上显得更为衰落,村容萧条,人口大量流失,人才外流严重,只剩下那些没有办法离开的老弱病残;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白色垃圾遍地,村民没有长远打算;基层政府权威尽失,陷入瘫痪,各种公共设施匮乏,公共工程难以组织,集体欠债严重、贪污腐败盛行,村民自治难以实行,普遍陷入无政府状态;村民道德意识退化,人际关系疏远,小农意识极度膨胀,遗弃老人现象普遍,村社间普遍缺乏互助意识;村民普遍具有外迁心理,不愿置办产业,村落治安普遍较差,缺乏约束机制。
随着村落众多青壮年进城外出打工,我国众多空壳村人口大量流失,人才外流严重,只剩下那些没有办法离开的老弱病残。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造成土地撂荒。空壳村经济上显得更为衰落,村容萧条,倒塌的住房很多,老房子十分扎眼,众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多数住房现无人居住现象。我国农村许多村落出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农田大量荒芜、树木被过度砍伐、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白色垃圾遍地,地理位置偏,交通条件差等现象。许多空壳村,村干部只是摆设,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完全自己吞掉,完全不管村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基础设施陈年老旧无法使用和交通道路坑坑洼洼不便行走。
二、空壳村出现的原因
1、城乡收入差距增大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为工业的服务,价格剪刀差的出现等,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收入差距日益增大,让很多以耕地为生的农民更加贫困,只能走出去。
2、耕地不足以满足生活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突出,众多农村耕地仅仅可维持农民生计却不足以满足更多的物质需要及子女教育费用等,进城打工收入的可观,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向城市。
3、身份的影响和外界的引诱
这是我国农村农民的现实现状:身为农民,一辈子务农,子孙后代也逃脱不了农民的身份,于是很多农民想摆脱这种生活,进城打工,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让孩子接受城市的教育与生活,将孩子培育成有知识的人才,以此翻身。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再者城镇生活的富裕及农民打工工资的可观等都给农民一定的走出去的诱惑。
4、农民理性决策的必然
从经济角度出发,外出打工的经济利益比农民务农的经济利益大,根据理性人分析,农民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农民外出打工是其理性决策的必然。
5、农业科技生产设备的发展
农业科技生产设备条件的发展,决定了现在的耕耘、撒肥、除草、收割等都有机器设备进行,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于是出现农村生产力剩余,这部分剩余的劳动力都转向城市,自然地农村人员稀少。
6、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并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的过程,在一些新兴的工业体和商业中心的区域边缘,常会由于中心城镇的吸引,使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村庄的村民流入城镇,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的需要让这些村民有了工作得到了不错的收入,慢慢在城镇中买房驻扎,生活得到提高,在“榜样”的带动下,一批批的村民不断迁移,从而使这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处于区域边缘的村庄慢慢形成人员稀少的空壳村。
7、某些村庄地理位置的偏僻
有的村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信息不灵、基层设施差、通讯不畅,水、电供应都比较困难、农业的产业化、机械化缺乏条件和当地经济不发达,没有拉动作用的产业、农地分散化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其始终处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劣势,失去发展的基础和机遇,最终沦为空壳村。
8、基层组织管理员
我国农村村落里,基层政府的权威随集体经济的崩溃已瓦解。传统的道德意识受到市场的冲击已荡然无存,而新的社会准则和权威还没有建立起来,落后的经济难以产生出地方上的经济精英,在这种情况下,凡是有一些能力的人都急于迁移出村。
9、社会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农村包产到户的过程中,有的地方分光、毁坏和浪费集体资产现象严重,导致村集体资产大幅贬值,由于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基层政府监督不力,导致村干部贪污腐败,不仅严重侵蚀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更搞垮了农村经济。
三、空壳村引起的问题
1、空巢老人现象
随着农村众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出现了空巢老人现象,这种现象不仅给老人的心理、生活、经济等方面带来危害,也给社会养老问题带来压力。出现一些老人生活无人照料,病人起居无人过问,老人心里孤独失落等心理问题、生活问题。一些经济薄弱的农村让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得不到保证。
2、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3、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也可说是与留守儿童问题是相关的,留守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这种思想上的教育问题就出现了。还有一种问题是关于知识方面的教育,现在的农村人员稀少,有能力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城市接受教育,经济不好的父母只能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在农村上学,现在的农村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孩子的教育质量提不上来。恶性循环下去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值得深思与注重。
4、制约了农业发展
众多村落,越来越多的农民喜欢外出打工不喜欢务农,留在村庄务农的只剩下妇女老人等,有很多耕地空余,没人务农,制约了农业发展,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
5、影响了社会稳定
从空壳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业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四、相应的解决措施
1、加强建设为村庄服务的村组织干部队伍
一批素质高、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村组织干部队伍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国家及上级政府要加强对村组织干部的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建设,切实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奉献精神、热爱集体、进取意识、全心全意为农民农村服务的队伍,加快农村经济建设。
2、兴办集体企业
许多空壳村可以利用本村独特的农业资源或工业资源,来兴办集体企业,让农民在本村内就可以打工,这样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来源,也可以在家和自己的父母、孩子一起生活,还有利于带动空壳村经济的发展。
3、依法管好管活集体资产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营相结合的科学运转机制,大胆进行农村的水厂、电灌站等固定资产的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管护和经营的积极性,让广大农民参与其中,确保这部分资产得到有效维护和长久使用。
4、适度开放粮食市场,逐步提高粮价,防止“谷贱伤农”
粮食是“空壳村”农民的主要收人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的直接原因就是务农收益太低,与打工收益无法相比,所以,国家应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粮食价格,以防“谷贱伤农”的现象发生。
5、挖掘人文地理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等服务业――以农家乐为例
我国许多农村有着特色鲜明的人文地理资源。这对于发展观念农业、生态旅游、民俗及民间特长等文化产业有一定优势。发掘了特色旅游业后,在此建立农家乐,通过对旅游景点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该景点,达到节假日很多人来农家乐旅游,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6、切实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少农民支出
在我国农村空壳村家庭中,一对夫妻超过两个,多至三个孩子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对本来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来说,抚养和供子女上学的负担是相当沉重的,由此而引发的父母打工、子女辍学问题便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加强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来减少农民支出。达到少生优生政策,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7、狠抓主导产业
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空壳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狠抓主导产业,建立经济支柱产业,让当地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产业,从而促进空壳村农民的经济收入。
8、立足自力更生,多方集资投入
村级集体经济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国家扶助毕竟是有限的,主要还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想方设法启动内部活力,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想方设法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争取多渠道集资,多形式搞开发。
9、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多种经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既是一种自然资源又是一种资产。因此,“空壳村”可以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从而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使闲置的旧房宅基地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10、建立农村合作社――以农超对接为例
为了进一步解决市场“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空壳村可以建立农村合作社――农超对接超市。这样可以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进入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生活富裕的目的。
11、国家要注重扶贫效益
我国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要达到共同富裕,国家要注重对资源匮乏、人才流失的空壳村的扶贫效益,比如:养老保险、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五、建议
用足、用活、用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农家乐旅游业或农村合作社等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基地。鼓励引导农民合理利用、高效经营集体土地,为村集体经济增值增收政府通过政策来合并空壳村村庄,将零散的空壳村聚集到一起,集体兴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兴办学校提高教育问题,集体管理,国家集体扶持等,再将这样的空壳村建立成新型城镇,来带动农民在当地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