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村庄建设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村庄布局凌乱、规模偏小、配套设施较差、土地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甚少,导致新农村建设缺乏理论指导,规划缺乏针对性。因此系统的研究冷水江市村庄整建规划迫在眉睫。
1.大坪村基本概况
大坪村位于冷水江市铎山镇南部,距省道S312线1公里,距铎山镇政府2公里,西距冷水江市区20公里。区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下辖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6户,村域总人口数2198人,4口之家的现状具有较典型的现代化家庭结构特征。农村耕地面积6000亩,以农林业业生产(杨梅种植、养猪)为主,村内现有杨梅种植合作社一个,社员116户,种植杨梅面积2100亩,年产值1875万,每户年均收入35000元。居住建筑分布零散,全村12个居住院落大多随意而建,由于建设用地严重分散,公共设施用地难以实现规模化和集中化配置。村内环境较差,村内无统一的环卫设施,日常生活垃圾无统一收集转运点,人、畜粪便自行收集直接用于农作物肥料。
2.大坪村村庄当前存在的问题
2.1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村域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单一、配套不齐全,社会共享性差,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偏低,文化娱乐设施欠缺,主要包括教育设施、文娱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商业金融设施等。村部等公益性设施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无法满足村民之需求,村民的文化生活欠丰富。乡村基础道路设施等级低,硬化公路不到基础公路使用的1/3,道路设施不完善。村内卫生状况较差,没有垃圾收集点,无完善的给排水体系及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废水乱堆乱排现象普遍,造成一定环境污染。
2.2村庄布局分散,土地使用程度不高
全村居住点建设过于凌乱,布局分散,没有形成成组成群的居住集聚规模,造成基础设施投资战线过长。有一大部分的居住点建在山上,使得居民生活、生产、出行十分不便,入户道路有待进一步提高。村民住宅设施大多数比较简单、适用,但住宅功能布局和造型与新农村小康住宅的生活标准尚有一定距离,宅基地占地较多,土地浪费较严重。
2.3生产建设缺乏指导,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生产建设缺乏指导,生产建设相当滞后,且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新建住宅乱建和沿路建设情况十分突出,房屋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同时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人为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3.大坪村村庄整建规划实施是对策和措施
3.1村庄整建规划的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指导思想。在村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据村庄区位、地形、资源、地质等条件,因地制宜,妥善处理村庄与集镇规划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同时应根据现状社会经济等发展情况,合理定位,科学规划,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建设生态家园和改善人居环境。并统筹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适度超前,避免重复建设。以“点”带“面”,通过对现状村庄的整合,打造为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镇社区”或“中心村”,以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生产发展方面,把满足农民生活、生产和发展需要作为规划的出发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努力使本村基本达到“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品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村庄标准,建成社会主义和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3.2大坪村村庄规划发展战略
建立符合大坪村实际的社会保障体制,逐渐把在城市中已相对过剩的社会文化资源引向农村,大力宣传科技知识、卫生知识、文艺知识等,帮助农民把各种社会文化组织发展起来,走城乡之良性互动之路,构建和谐社会。增加农业科技与基础设施投入,使农业由粗放向集约、手工劳动向机械化、低技术含量与低附加值向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从“宜聚尽聚,聚散相宜”的根本出发,按照人口、产业结构、村庄聚集规模、地质地貌与交通区位、社会服务设施、社会基础设施等因子对所有村庄进行综合分析,将农村聚居点引导演化类型分为改扩建型、新建型、保留型和迁移型四种类型。大坪村整建设规划方案效果图如下:
新建片区规划图 新建片区效果图
老院落改建图 旧房改造对比效果图
3.3大坪村村庄整建规划的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机制。
深入现场指导,负责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广泛动员,深入宣传,落实责任,健全机制、规划实施、项目决策、考评验收等。充分发动群众,群力群策,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长任副组长,村民大会推选5人为成员,负责制定具体工作安排计划和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行政上加强建设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要严格按本规划确定引导的中心村和保留基层村及发展策略,引导新农村建设,加强文化教育,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特别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时代城镇与乡村居民。对位于现状建成区内的行政村积极创造条件,改变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为城镇社区管理,逐步改变农村经济模式,引导村民向城市生活方式过渡。
(2)确保现场技术保障和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对于规划项目,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可研报告和初步建设方案编制。规划设计人员应认真地进行现场踏勘,详细地收集各方面的基础资料,认真听取/村、支两委及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按村民的要求不断优化详细规划,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和小康建设规划要求。项目实施要严格执行项目业主负责制、项目公示制、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竣工验收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建立运行管理机制,健全工程管理体制,制订管理办法,建立水电费征收制度,工程维修制度,保证建成的基础上设施良好运行。
(3)科学制定多项专业规划,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
规划应当根据每个建制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因害设防,应拿出具体措施,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村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能千篇一律,还要确保人民生产、生活和财产等在整建规划中的安全,并且要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另外,村庄整建规划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用工程设施规划、生态环境卫生保护规划等都应有一定可操作性,便于农民组织实施。
4.结语
实施农村居民点改造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是利在千秋的丰功伟绩。要解决好农村的发展问题,必须结合大坪村村庄的资源和产业布局,发展本身特色产业,让农村规划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以经济发展促进乡村建设,以乡村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实现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以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共同促进农村建设水平的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3748.html上一篇: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下一篇: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