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重大历史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清、管理民主”,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乡风文明”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等方面,就是要大力开展移风移俗,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工程。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容整洁”是改善农民生存状况的重要标准。“管理民主”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新农村建设20字的深刻内含。
二、新农村建设中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
建设新农村,我们首先要在转观念、定制度、拓思维、破难题上下功夫。一要解放思想,打破行政壁垒,摒弃“行政区经济”的模式。各乡镇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运作,建立市场规则,克服区域之内的政策和体制差异,用“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共同拆除地方保护主义,推进整个区域内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二要抓住综改试验区的政策机遇,大胆改革,先行先试,着力在破解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三要借鉴发达地区好经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逐步探索出一条新农村建设之路,培塑新农村建设成功典型。
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办事处)起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新农村建设搞好搞不好,乡(镇办事处)领导重视是关键。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办事处)领导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既是谋划者,又是指导者,还是推动者。
新农村是在农村区域按照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农民聚居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的必然要求,是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乡(镇办事处)领导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应该是紧抓不放,抓出成效。在具体工作中,乡(镇办事处)领导的思想压力是很大的,为审批土地手续发愁,为筹措资金发愁,为解决新农村建设派生出来的各种矛盾纠纷发愁;为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忙活,为招商引资开发忙活,为修订完善规划设计忙活,为到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忙活……
村干部存在的几类思想。
1.有些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认识好,积极性高。特别是邻近城区的一些村庄,行动早、见效快、已尝到甜头的村干部,积极性更高,可以说他们一门心思扑在了建设上,或招商建设、或自主建设、或联合开发,干的红红火火。
2.有些村干部有为难情绪。主要是一些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比较复杂的征地拆迁、权属登记、补偿安置、旧房收归复耕等矛盾纠纷时有为难情绪和厌战情绪,甚至有的还出现撂挑子的现象。
3.有些村干部有怕出乱、怕麻烦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一些年老体迈、一味求稳、进取心不强、意志衰退的年老干部身上。他们图安生、嫌费劲,怕出乱、怕麻烦,对新农村建设态度暧昧。
4.有些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持等待观望态度。主要表现在离县城稍远的一些村干部身上,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是“一慢二看三通过”,该规划规划,该设计设计,推推动动,不推不动。
5.极少数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或多或多少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方向,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党委政府倡导实施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不如顺其自然,自然过渡,所以,在言行上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抵触情绪。
新建设中农民群众的思想。
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非常拥护,对新农村美好前景非常向往,建设热情很高,充满信心。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
1.可以有效避免农村无序建房和重复投资等浪费现象发生,实现“一辈人盖房三辈人享用”。
2.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拉动消费和扩大内需。
3.可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农村人享受到城市人生活。
4.可以节约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5.可以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效益。可以促进农民就地转移,有务农转为务工。
群众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能等、不能靠,在现有条件下,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乡村干部要积极引领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三、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要求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增加集体收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物质基础。基层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和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群众谈论最多、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打好经济基础。增加村集体收入,当务之急是:第一,要放宽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通过转让、出租闲置场地、房屋增加收入。第二,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搞好个体民营建设,通过村级税收增长地方留成返还增加集体收入。第三,要大力培育各类特色专业村和各种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在组织和服务群众致富中增加集体收入。当前大部分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群众要求县乡两级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素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2.是要求积极作好村集体债务消化工作。从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入手,除公益性事业外,禁止乡村两级负债搞建设,防止产生新的债务。
3.建议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建设。在制定规划时,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要注重搞好村内规划,同时又要注重搞好连村规划,特别是对于村庄集中、距离较近的村庄规划,在制订住宅区、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建设和自来水、垃圾集中处理场等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从宏观上把握好,充分考虑农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既要符合实际需要,又要科学合理,防止各自为政,自我发展,造成财富和资源的浪费。
4.是建议因地制宜,分类突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推广一个模式。要从实际出发,依据村情选准切入点和近期努力的重点。对那些基础较好,班子较强,群众易发动,对周边易产生带动作用,有说服力的村庄,要先行一步,作出成效,予以推广,予以示范。在操作方式上,可采取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介入,结合村庄土地连片进行整合;一种是有实力的村直接同投资商合作,进行开发。配合大项目建设,引导农村重新选址新建或全村整体改造,并与城区衔接配套好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使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一步到时位;对远郊村,不改变原来的格局,保持原村风貌,进行现状提升,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入手,以改善农民卫生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为核心,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完善村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
5.建议坚持以集体和群众投入为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6.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建议采取统一政策,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等各项审批,一门认证,减少时间,提高效率。
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乡(镇、办事处)领导作用
建设新农村是促进农村协调发展、实施惠民的重要方向。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办事处)领导要立足现实、立足本职,做好工作,求实求效,全面推进,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1.要强化宣传,要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宣传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做群众思想的动员者。建设新新农村,针对群众普遍存在的各项顾虑,乡村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道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首先是做政策的解释者。通过走村入户,促膝谈心,发放宣传单等方法,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释疑解惑,动员群众打消顾虑,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其次是做民意的收集者。多方倾听群众心声,千方百计收集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个人不能答复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向上级汇报,形成一致意见再向群众反馈,为乡村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形成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尊重民意,做民主管理的践行者。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权益主体、决策主体和参与主体,乡村干部要把尊重民意、落实民主管理制度作为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协助“两委”积极推行政务、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协助资金和物品发放情况及时详细公开。让群众明白,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时,协助村“两委”做好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的监督,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3.是深入实际,做矛盾纠纷的调处者。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拆迁、权属登记、补偿安置、旧房收归复耕等纠纷,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引发很多矛盾,严格阻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度。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要积极与公安、法院、农业、国土资源、住房和城建部门进行沟通合作,主动为群众调节矛盾纠纷,排忧解难,维护了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稳定。
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社会多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通过群众村(镇、办事处)干部各方共同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清、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就能更早实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3802.html上一篇: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