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三农问题 >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4)01-0009-03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是指那些不能随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父母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农村留守儿童是在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群“制度性孤儿”,是在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生弱势群体。根据在《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抽取的126万人口样本的推算,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2]

  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能与其他儿童一样在同一篇蓝天下共成长,党和国家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2010年,党和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201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湖南湘西武陵山区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专程到当地农村小学看望慰问师生,特别是在校的留守儿童,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其中的学校教育问题又是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思考,对于探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改善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保障农村地区学校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而由于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普遍落后,因而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面临着的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是教育经费的相对缺乏。虽然国家早已实施了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但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面临生源紧缺的局面,学校经费要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都已捉襟见肘。[3]同时,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导致村民对学校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缺乏相应的积极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又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基础设施陈旧短缺、教育机制不够健全以及措施不够得力等。而最为突出的则是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师资力量的薄弱的问题,一些资历较深的教师都被调往城镇,年轻的教师也都想方设法调离农村,剩下的往往是教学能力较低,年龄较大走不了的教师,直接导致农村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较弱。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不仅没有配备专业的音乐、美术、体育教师,甚至连开设英语课都存在困难,农村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质量。

  (二)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上课精力不易集中、缺乏合理的学习计划、发现错误不及时订正等不良学习习惯。这一方面是由于家庭固有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亲子关系失谐,导致父母无法在儿童成长的早期引导其养成一个良好而有效的学习习惯,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祖辈或亲友,他们只能勉强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养育重任,保证其吃饱穿暖,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纠正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巧准备。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考核大多还停留于以升学指标为传统的评价标准,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过多过分地关注学生学业成绩。[4]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为了追求升学率,达到某些硬性指标,学校把衡量教师工作成效的指标定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师一味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5]由于缺乏一个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外部环境,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本应在学习中逐渐习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被机械性的学习所取代。

  (三)学校教育无法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成长的烦恼。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或亲友代为监护,而他们更注重对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和人身安全的管理,而忽视对留守儿童心理、品行等问题的发现与教育,从而出现监护漏洞。[6]同时,农村地区存在信息相对匮乏,村民文化心理相对闭塞等现实问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儿童个性心理特征。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一些列诸如自卑、逆反等心理健康问题。而学校多侧重于在校期间的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生活关心难以顾及且难以与家长及时沟通,且囿于经费、师资的短缺,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对于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心理问题逐渐通过消极的行为表现出来,如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7]

  三、对农村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方向的探索

  (一)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新出现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留守儿童有理由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不应成为社会发展的牺牲品。因此,社会各界应协同努力、通力合作,以形成合力共同帮助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首先,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保证学校运转有一个宽松的物质环境,使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活动是依据教育发展、儿童成长的规律和需求运转,而不是受教育经费短缺的掣肘。与此同时,国家应在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中起到主导作用,大力倡导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并积极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其次,当地政府在保证地方财政对农村地区学校足额投入的同时,也应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儿童有温馨的家庭环境;再者,社会舆论应给予农村学校和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如媒体应加强宣传报道,以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学校、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让留守儿童始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拓展学校职能,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第二家庭

  留守儿童的出现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心理、行为上的问题,都与父母长期外出、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有密切的关系。而由户籍制度等原因导致的父母与子女的长期分离的现状,在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培养儿童的状态被打破,使学校教育单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在家庭教育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可能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充分扩大学校职能,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并通过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创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家庭,让留守儿童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这样,学校就不再是一个局限于教书、培育儿童的地方,而是将家庭教育、养育儿童的职能部分或更多的交由学校来承担,使学校成为是一个养育和培育儿童并举的机构,而且对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学校养育儿童的职能就应越突出。同时应构建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第二父母,使留守儿童在学校里收获的不仅是知识。

  (三)有选择性地扩大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规模

  有针对性地发展寄宿制学校,扩大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可以为居住分散、离校较远的学生上学带来方便。在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一起学习,共同面对生活的压力与挑战,有助于留守儿童学会与同伴相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但是,提升寄宿制办学规模应具有选择性,这里所说的选择性,是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办寄宿制学校。较低年级的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应尽可能由长辈进行监护。而较高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相对成熟,且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因而可以对他们进行统一安排。同时,有学者也通过调查证实了有选择性的办寄宿制学校、避免一刀切的必要性:住校的初中儿童对自己的成绩更自信,实际成绩也更好。但住校对小学儿童的相对成绩和实际成绩并没有显著影响,住校的小学儿童甚至认为自己成绩差的可能性更高。[8]因而,有选择性的扩大寄宿制学校办学的规模,不仅是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更是保证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的题中之义。

  (四)健全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机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圈。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有着深厚的自然生理因素,具有不可更改的、血缘性的遗传性联系。家庭的功能不仅是生儿育女,更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更新学校教育理念,让学校承担更多的家庭教育职能,虽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的一些问题,但是学校毕竟是一个组织,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教师也有自己的子女,只能给予留守儿童有限的照顾,学校教育不可能完全取代家庭教育。因此,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校与家庭、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使形式各异的措施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沟通网,以强化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机制。如学校可以设立免费或低收费电话,方便留守儿童与家人联系;也可以组织老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教育留守儿童,还可以每年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一次由父母出席的家长会,与留守儿童父母当面沟通,充分交流。一切有用的、有益于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的方法都应该被采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387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