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从国家法律层面还是社会公德层面,都对关爱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所要求。现阶段,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对老年人的“过分”关爱,导致新的问题的出现。这就是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问题: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
一、出现“过分”关爱老年人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社会对老年人的传统认知。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比较模糊。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一般情况下,中国民间传统社会认知往往将离、退休年龄作为由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即50至60之间。认为离、退休后老年人就不再具备工作的能力,甚至认知能力。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孝道思想。早在孔孟时期,便出现了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百善孝为先”,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千百年来是中国社会维系着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故事》也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诵。我们以善侍奉养老人为荣,以歧视虐待老人为耻。正是基于这千百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我们对老年人投入了更多的关爱,凡事处处为老人做决定,长期以往,老人便认为自己的确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三)晚年生活的缺乏导致对子女的过分依赖。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长期从事的工作岗位、熟悉的集体和环境,突然“闲”了下来让反而让老年人的生活失去了重心,这种无所事从便转变为了对子女的思念以及想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意愿,而这种意愿却让子女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老年人已无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过分”关爱老年人对老年人的影响
对老年人的“过分”关爱,以一种消极的暗示逐渐侵蚀老年人原先独立自主的思想,进而瓦解老年人在行动上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将导致老年人产生自己必须依赖子女、依赖社会的错误认知。其实有些所谓的老年人问题大多是因为对老年人错误的认知而被消极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不仅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且人为地、消极地把老年人变成子女和社会的“负担”。
三、“正确”关爱老年人,重建老年人自信
以正确的方式关爱老年人,不仅能切实地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帮助老年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
(一)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
1、改变老年人对自己的错误认知。老年人必须意识到其生理年龄虽然进入衰老期,但心理年龄极大限度的影响着生理年龄。健康的心理以及对自己正确的认知是老年人获得幸福晚年的前提。我们应引导老年人愉快地面对角色的变化,从新角色、新生活中寻找自信。
2、改变社会对老年人的错误认知。离、退休不表示老年人没有工作能力、认知能力,而是国家对社会就业合理的宏观调控。社会应该摒弃对老年人的错误认知,客观地审视与评价老年人,变消极地为老年人安排生活为积极地引导老年人去探寻自己美好的生活。
(二)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
1、从政策制定上保障我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从政策上支持我国养老事业是老年人获得幸福生活的政策保障。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从政策执行上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老年人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工作的介入,加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思想的宣传,帮助并引导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
(三)鼓励老年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人生阶段都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的开始。如何让老年人快速的适应老龄阶段关系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和社会主义谐社会的构建。
1、劳动职业生活。虽然老年人逐渐从劳动职业生活活动中淡出,但社会应该鼓励并引导老年人在其能力范围内继续从事适当的劳动,并为“老有所用”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这不仅能减缓老年人大脑衰老的速度,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更重要的是能让老年人在工作中找到精神的寄托,实现自身价值从而自我肯定。
2、精神文化生活
(1)加强老年人心理保健。进入老龄期,人的大脑以及身体的功能逐渐下降,这是自然规律,社会应引导老年人正视这些自然规律给自己所带来的变化,以正确的心态而对“衰老”。提升老年人自信心。
(2)加强老年人身体保健。良好的身体是老年人享受晚年生活的基本保障,人的心理健康,是以身体健康为基础的,而健康的身体主要来自不断的健身运动。缺少运动不仅会加速机体衰老,同时也会导致心理衰老。通过社区组织老年人适当参与健身活动或老年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参与文化娱乐活动,都对老年人起着积极的作用。
老年人大多在物质上没有太大的要求,只求心灵安慰。老年社会工作不仅要实现对老年人的物质帮扶,更要实现对老年人的心理帮扶。与其让老年人被动的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不如用正确的方法引导老年人去追寻自己美好的晚年生活,传播正能量,积极地投身社会建设,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价值。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4446.html上一篇:浅析《南国早报》社会新闻的导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