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 老龄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居家养老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机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伴随着养老机构的高入住率,高风险也随之而来。在目前机构养老环境下,为了规避老年人心理精神方面可能存在的隐患,适应新形势下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重建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支持是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1]在以往研究中发现,养老院老年人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2]国外也有研究表明, 社会支持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状。学者陈晓锋认为,在感情支持维度上, 家庭居住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显著优于机构居住的老年人,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对于养老机构居住的老年人,更应该强调机构的人性化,从心理慰藉的角度满足老年人的感情需要。
二、养老机构老人精神需求的支持困境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系统,有其自身内在结构。从老年人个体视角来看,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会支持是指老年人为满足其精神需求而从其所生活系统中获得的各种精神资源。[3]尽管老年人精神需求有着较大的个体性差异,但通常都包括情感需求、文化娱乐需求、尊重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方面的内容,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支持困境也主要是在这五个方面。
1、情感需求困境
情感需求是老年人的一种普遍强烈的精神需求,老年人的这种需求一般要通过子女的孝敬、配偶的关爱和亲属的关怀来获得满足。很多研究显示,子女日常的关怀、配偶的相依相随、亲属的慰问,都能使老年人得到满足、精神愉快。然而,现状是机构入住的老人大多数是丧偶老人或单身老人,配偶的离世意味着他们最重要的支持的丧失,加之子女不在身边又工作繁忙,对老人的探望、关怀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并不完善,机构层面的服务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物质生活与安全保障方面的,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相关服务比较少或流于形式。
2、尊重需求困境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心理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了“弱势社会团体”,对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尤为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养老机构老年人面临的尊重需求问题更甚,机构服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不乏有消极怠工者,低效的服务会触及老人敏感的神经。这些都有可能会造成老年人情绪低落、抑郁和消沉,出现焦虑、孤独和被社会抛弃感,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身心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3、文化娱乐需求困境
老年人通过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忘掉孤独、摆脱寂寞,增进身心健康。然而机构老人活动范围相对局限,其他的娱乐活动和运动非常少,每日单调规律的日常生活会逐渐让老人产生孤独感与依赖感。事实上,老年人文化娱乐需求的困境,与目前养老机构活动场地有限、设施短缺的现状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目前存在这样一种现状,养老机构视文化娱乐服务为奢侈性服务,调动老年人积极性、提供丰富的活动及配套的设施,专业人员的组织并没有走向规范化。
4、交往需求困境
老年人有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各种信息,取得与他人交流并得到感情宣泄机会的需要。老年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工作圈,来到养老院这个陌生而又相对封闭的环境,之前所有的人际联系几乎切断,一切社会交往关系都有待重建,有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面临的交往困境更甚;另一方面,由于机构入住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抗压能力相对较弱,以致他们在新的关系构建中往往困难重重,很难建立起信任。
5、自我实现需求困境
老年人的自我实现需求体现了老年人对人生境界、人格尊严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能使人长时间地在精神上感到喜悦,满足和幸福,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而机构内生活的老年人,或因身体不便,或因心理、情绪问题,很难谈及自我实现、自我追求。即使是生理、精神状态都比较好的老年人,其自我实现的平台、方式在机构内都是很受限的。
三、构建精神需求支持网络
老年人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其精神需求涉及代际关系和人际关系,关涉友情和亲情,老年人是无法完全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努力来满足这种需求,需要获得外部力量的参与和支持。结合养老机构的相对封闭性和老年活动自主性低的现实,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会支持网络:
1、机构支持
目前,养老机构的支持主要是针对老人日常生活的常规服务性支持,但关于精神需求方面的服务有待提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思想上要重视,把精神关怀相关服务纳入机构工作目标、年度工作考评指标中,切实将各项精神关怀服务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其次,扩建老年人活动场所与完善活动设施,保证老年人活动必要的物质保障;再次,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引进相关专业人才,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开展相关文化娱乐活动、及时关注老年人情绪波动并能采取科学的技术方法引导应对。最后,基于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的地理位置相对较偏,提高机构交通的通达性能大大方便老人的子女、亲友探望及志愿者服务,例如可以将公交汽车系统尽可能地延伸到机构附近,或是增开机构班车服务等。 2、家庭支持
养老机构的丧偶老人与子女的亲情关系,老人对子女及家属的情感依赖是老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4]来自子女的情感支持是老人全部支持网络中的最重要的支持之一,对老人精神健康至关重要。提高来自子女、亲人的支持水平,除了上述交通便利起促进作用外,一方面子女要有尽量多抽时间来探望老人,与老人交流,保持电话通畅;另一方面,机构要起到协助作用,通过电话通知、提醒家属来探望老人,当子女实在无法抽身前来探望时,可以利用电话、网络视频等技术,让老人能够与家人沟通,子女能嘘寒问暖,保证家庭支持的持续性。
3、院友、朋辈支持
院友、朋辈群体的支持是老人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表现为养老机构里老人间日常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相互支持。 一方面,通过日常生活中老人与老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方便提供实际性的支持,另一方面倚靠老人与老人间在长期相处形成的情感上的相互关照和体谅。针对这一点,机构可以通过塑造、鼓励相互关怀与帮助的机构氛围,根据老人的生理、心理状况,组建一些小型的互助小组,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交往的需求,提高院友支持,还可以为促进一些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4、志愿者支持
在家庭支持、机构支持以及院友朋辈支持下,志愿者支持网络是一项重要并且十分高效的补充手段。一方面,可以鼓励和发动机构所在社区有关单位走进养老机构,开展一些活动,来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另一方面,与志愿服务机构搭建长效沟通与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志愿者来到养老机构奉献爱心,组织各种服务老人的活动,并争取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从而打破老人在机构内相对隔绝的状态,增加他们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延缓其社会化退化的程度和边缘化速度,提高生活品质。
四、结语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满足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支持网越精密,其精神需求满足程度也就越高。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个人问题。医学研究表明: 人体有很强的抗病能力,有 80% 的疾病完全可以靠自身因素来解决。[5]所以,自我的精神状态也是老年人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主要支持来源。社会支持网是外因,自我的精神状态是内因。内外兼修,更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4452.html下一篇:论涂尔干宗教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