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老年人非婚同居养老的内涵与特征
男女老年人“搭伴养老”是指男女老人在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生活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它的优势是男女老年人在搭伴过程中,日常生活有所依靠,可以实现双方相互的照顾和情感慰藉,可以消除和减少孤寂感,老年人非婚同居养老是指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因故造成独居的现实生活状况,在找配偶的过程中,通过个人或者部分人的私自契约维系的一种同居关系,目的在于生活中有个伴侣,在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它既是一种准婚姻模式,也是一种养老模式。从法律的意义上讲,老年人非婚同居养老现象在财产分配和契约上按照法律中自然人的身份进行保护,按照法律规定的同居时间和程度,具体判别是否构成婚姻关系。老年人非婚同居是社会学范畴下的老年人群体通过自助养老减轻年轻人养老负担,同时也为社会和政府管理减少了成本,是养老模式中比较鲜见的一种养老模式。
由于没有法律保障,婚姻关系不稳定,存在上当受骗和再次失去伴侣的风险,尤其不利于女性老年人的生存权益的保障。这种现象作为新时期出现的一种养老模式,并不是为所有的老年人群体喜闻乐见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青年子女坚决反对家中的父母出现老年人非婚同居行为,在城市中小部分子女表示只要父母同意,就会尊重老一辈的意见。这充分说明并不是普遍的一种养老模式。非婚同居的养老模式作为一种老年人互助养老的一种方式,也存在其特有的优势。非婚同居不仅仅保证了老年人之间的交往自由,也保证了彼此在生活中的相互照顾,在生活中非婚同居的伴侣丰富了老年人在精神上的依靠,满足了老年人心理情感和与人沟通交流的精神慰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生活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二、老年人非婚同居养老现象存在的原因探析
在老年人非婚同居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中,首先是源于地缘和亲戚关系的邻里亲友互助。这主要是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通过日常相处和长年累月的生活中的相互照顾、相互帮助造成的一种潜意识中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非婚同居的养老互助关系,现实生活中减轻子女负担、自助式的养老模式促使老年人渐渐接受非婚同居的养老方式,加上受到亲朋好友的信任基础的影响,以这些信任为纽带满足老年人的日常人际交往、精神慰藉等需求,形成的老年人非婚同居关系。
其次,以社会群体中的受到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和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这样的老年人群体中具有精英型老年人特征的群体间的互助造成了老年人非婚同居养老模式的存在。在老年人群体中,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勇气,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强,通过在协会、生活服务以及文娱活动中提供帮助和相互鼓励,从而形成精神的依托,这是非婚同居养老实现的另一种原因。
第三,老年群体中搭伴过日子的现实生活观念的影响走到一起的非婚同居老年人是非婚同居养老模式形成的原因之一。搭伴过日子是老年人群体中较为认可的一种养老模式和养老观念,这种搭伴养老是指两个老年人在不到民政部门登记结婚的前提下,在一起生活,这是非婚同居较早的发展阶段。由于老年人各有自身的家庭和生活经历,让各自的家庭接受再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为了满足养老中的生活中有人照顾、精神上有所依托的养老需求。“搭伴养老”违背了道德原则,容易引起老年人财产遗留和分配问题的纠纷,造成老年人家庭中其他成员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影响家庭整体环境的和谐,从长远的角度看,不利于老年人生活的稳定性。
老年人养老的价值理念与非婚同居的思想和实践有着亲缘性,社会保障中的养老问题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的自助养老,老年人非婚同居养老的过程中通过友爱互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依赖家庭和社会的“被赡养者”到“自助养老者”的转换,但是,老年人非婚同居养老仍处于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弊端和风险,老年人非婚同居养老在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引导下,进一步整合政府、社区和家庭层面的优势资源,对老年人非婚同居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更多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让老年人在非婚同居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权能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4485.html上一篇: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浅识
下一篇: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