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Keywords】stratum structure; consumption upgrade; material consumption; spiritual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102-02
1 引言
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就是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但群众是划分为阶层的,不同阶层的生活水平提升速度不同;衡量生活水平的尺度是消费。在当前经济持续低迷、出口乏力、投资不振的大背景下,消费成为“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控风险” 的当务之急。而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从模仿型排浪式向多档次、个性化、多样化发展[1]。为适应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决策层持续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反映了中国进入中等收入之后消费的有序升级,也预示着社会阶层分化已导致消费市场细化,使其对供给结构形成多元诉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2 阶层细化与消费社会
观察到后工?I化与中产阶级的崛起,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才既使用中产阶层的概念,也使用了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在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到2020年,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6年,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中产阶层稳步增加,到时候可以完成主要经济指标。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2.1 消费对GDP的贡献
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6%。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8%。服务业引领带动作用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2]。
2.2 中国的后工业化过程
统计2012至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的比例(其中2012年占45.3%、2013年占46.73%、2014年占47.83%、2015年占50.2%、2016年占51.6)发现,在后工业化过程中,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消费社会。
3 经济学帝国主义开始向阶层扩张
3.1 中产阶级的财富门槛
不同的组织、学术机构和不同口径对中产阶级的财富门槛说法不同。其中:国家统计局(2015)认为:6~50万元为我国城市中等收入人群家族收入(以家族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国税总局(2015)认为: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被称为高收入群体;福布斯(2016)认为:2015年,中国大众富裕阶层人数已达1528.2万人。所谓大众富裕阶层,是指个人可投资资产在60~600万元的中国阶层人群;瑞信研究院(2015)认为: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标准(按2015年年中的价格计算)来界定中产阶层成年人;西南财经大学(2015)认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族金融调查(简称CHFS),人均财富约为13.9万美元;美国认为:生活在城里,25岁到 45岁之间,有大学学位,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收入在6万至50万美元之间为高收入群体。 3.2 中产阶级数量
1.09亿人(瑞信研究院,2015);2.04亿人(CHFS);2.25亿人(《经济学人》2016年7月;中高等收入的阶层正在形成,有人说是9000万人,有人说已经超过了1亿人(高虎成);2016年我国出境人数是1.2亿,境外消费,包括旅游、住宿费、购物费是1.5万亿元人民??,其中至少有7000亿至8000亿元是用于购物;3亿人,相当于半个欧洲(李克强,2015)。
3.3 中国经济学界大佬集体发声
厉以宁:让中产阶级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厉以宁另说:中国社会垂直流动渠道亦在变得更为狭窄,其中一个现象就是职业走向世袭化;陈志武:让证券市场孕育中产阶级;刘惠民:中产阶级崛起与金融市场发展;苏海南:努力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者比重等等[3]。
把中产阶层简约化为中等收入群体,更适合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思维。
4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
4.1 社会主义初期阶级阶层结构
社会主义初期,中国社会分为工人阶级(非农业人口,包括: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全民所有制工人和集体所有制工人)和农民阶级(农业人口)两大阶级,阶级之间结构清晰,农民阶级占80%左右。
4.2 社会主义新时期阶级阶层细化(数据来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度开放调查数据)。
如表1。
5 结语
5.1 社会治理:基本结论1
①社会发达程度越高,阶级阶层的界限就越明晰。阶级差别的存在,国家对阶层治理的需求越强烈。②前苏联是在中产化的过程中崩溃。避免中产化陷阱与中等收入陷阱要求:社会流渠道畅通--这是社会治理的最高目标。③正视和平时期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④不能支持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⑤加强对中产阶级意识的研究与整合。⑥有市场就有弱势阶级。故需要支持弱势阶级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当前最应该支持农民工阶级,因为这个阶级是城乡关系的纽带。
5.2 社会治理:基本结论2
①消费升级中注意最高价值准则、底线公平与防止财富差距扩大。房产成为分层的主要变量之后,要防止阶层固化。②各个阶层都存在消费升级问题。农民阶层、工人阶层和老中产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但受收入约束,农民阶层和工人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将消费进一步区别为物资性消费和精神性消费之后,显示的趋势是:农民阶层、工人阶层和老中产阶层的物资性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新中产阶层与之相反,其物资性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精神性边际消费倾向却很高。由此可见,在顶层设计居民消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需要在物资性消费上瞄准农民阶层、工人阶层和老中产阶层,在精神性消费上瞄准新中产阶层和业主阶层。即满足这部分人的特殊需求和服务,大力保护层级化的民生利益需求。③上层阶层也是互联网等信息消费行为的主力。④上层阶层最大的消费来源于生育及其生育之后的抚养和教育消费。这是未来政策制定者需要注意的??题。但与此同时,也需要平衡阶层之间的生育选择差距。谁失去选择的机会,谁就失去发展的机会。⑤以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才能满足需求领域的结构性变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4612.html上一篇:超前消费与社会认可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