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什么是社会公德?通常意义上被理解为是“基于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人性而形成的,人人必须做到的,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人类简单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人类群体的生存、繁衍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社会公德的客观基础,是人类整体利益保存、社会秩序安定的基本保证。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公德往往局限在人类社会的人际关系领域,例如,“所谓社会公德,就是一个社会中为全体公民所公认的、在一些重大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所应当共同遵守的并由国家提倡或认可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根据客观需要,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一套准则”。此定义明确了社会公德的“合理性”即由“公民公认”和“国家提倡”,其不足之处在于把公德发生领域局限在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涉及公共利益的“人与自然”之间等关系没有被纳入进来。
一、公共角色道德
所谓的“公共角色道德”是指处于公共生活中的社会成员以自己的公共身份和角色出现,并涉及到与社会整体的利益关系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社会公德的公共角色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自觉的认知自己的社会公共角色,明确特定角色应该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责任。具体则要求社会成员要: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国情感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本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其内容应包括: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尊严;建设祖国,保护国家利益;保卫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守法是就是按照法律规范进行活动,它也与公民的国家身份紧密相关的。“法律是由国家规定的、以法律条文形式确定的、用来调节国家生活中各种关系的规范体系,法律本身就规范了公民与国家关系中主要而关键的契约关系,因此守法必然也就成为公民道德最主要的道德要求之一。” 守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遵守国家的中央政府立法机关和地方各级具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它法律法规等。
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以某种职业作为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生存和发展载体的。共同的社会职能和作用、共同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价值的评判标准决定了职业道德的内容有共性的内涵,不同的社会分工和劳动方式也决定了因职业特点而各异的个性要求。从内容共性上,要求从业者要忠于职守、爱岗尽责,具有认真的职业态度、严格的职业纪律意识,同时也要有基本的职业良心、优良的职业作风和敬业的奉献精神等等;从内容个性差异上,“每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它要求不同行业的从业者遵守基于职业本身的性质、特点和任务而制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要求。
3、言行举止得体,符合角色身份。每个人是以一定的社会角色处于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同的角色社会与公众具有不同的角色期待。不同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长幼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不同的行业者(从政者、从商者、从教者等)各有不同的角色伦理要求。处于社会生活各种领域中的人们也要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特定社会角色的期待与要求,言语文明,讲究礼仪,举止得体。
二、公共人际道德
所谓的“公共人际道德”是指处于公共生活中的社会成员彼此之间进行社会交往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社会公德的公共人际道德规范,它要求处于私人生活之外并与“陌生人”发生交往关系时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现代社会公共场合的“陌生人”交往的道德与否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成员的文明水平。具体则要求社会成员要:
1、相互尊重、礼貌待人。 在公共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不论是熟人交往还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最基本的都应恪守相互尊重的原则,即彼此要本着尊重对方的人格与自尊心,尊重对方的权利与利益。它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带来的也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2、互相帮助、宽容待人。现代生活证明任何一个人脱离了群体生活和他人的帮助和协助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个人力量的弱小和特殊的时间地点境遇注定了每个社会个体都有需要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和救助的需要。所以生活中善于帮助他人不失为社会公德的一种朴实的表达方式。此外,人际交往中可能会由于彼此利益博弈、文化素质差异、性格喜好不同,而产生观点和行为上的冲突,此时应尽量本着一颗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体现了一个人做人的博大胸怀,也是公共美德中的优良品质的体现。
3、尊老爱幼、扶危济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年龄与心理上的差异是老人孩子成为这个社会中的弱者,行为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有限要求公共生活中的人们能给与适当的爱护和帮助。此外,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幸福的珍视要求我们不仅要关爱自己的生命存在和生存的圆满,也应关心弱势群体生命的延续和困境的摆脱,所以当他们由于疾病等急需救助的时候,处于公共生活中的人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社会成员公共道德的觉悟体现和道德价值的进一步升华,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公共场所道德
所谓“公共场所道德”是指处于聚有众多公众人员的各个特定公共场所时,为保证秩序稳定和社会活动顺利进行,社会成员应自觉遵守的特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它着眼于人与公共场所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通过道德规范实现对公共生存活动空间秩序和环境的维护。
由于社会公德的表现形式常与公共场所道德规范不可分割,因此弄清公共场所的道德规范便显得十分重要。其基本规范要求社会成员要:
1、遵守公共场所的法规制度和秩序规则。公共场所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初衷和目的都在于用条文或口头的方式,以显性或隐性的强制力为保障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维护和正常运行离不开外在的法规制度的约束和保障。作为公共场所中的一员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如按顺序排队购物、上车;遵守交通规则;保护文物古迹,不涂抹乱画;保持公共场合安静,不喧哗嬉闹等等。
2、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和清洁的环境。生活环境的卫生清洁与否与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预防密切相关。处于公共场合中的人都希望有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在购物和休闲过程中都希望享受到清洁和周到的服务,所以公共场合的卫生清洁除了有专门的人负责清理维护之外,作为有道德觉悟的社会成员更应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等。自觉维护公共场合的清洁卫生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水平如何的最直接反映之一。
四、公共生态道德
所谓“公共生态道德”是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时,在开发、利用、分配与消费自然环境资源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
公共生态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范畴,号召人们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保护人类的公共生存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体规范内容应包括:
1、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繁衍生息、文明进步发展的摇篮。然而近代以来人类开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征程,由于疯狂的、过分的开发和疏于保护,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危机不断出现。人类“集体性”的贪婪之举使人与自然陷入一种不和谐的对抗关系之中。所以为了维护整个人类未来长远地整体利益,人类必须从征服自然的惯性思维中走出,去热爱给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文化审美价值的大自然,去用实际行动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公共空间。
2、爱护动物,和谐相处。动物和人一样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同样有独立的生存发展价值,人类要以道德平等的态度来看待动物,善待动物。环境公共道德要求我们,不要过分的过分地亲近动物,剥夺动物的自由。要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保证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3、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自然资源的存在是有限的,有些则是不可再生的。为了维护公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必然要求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有节制的、理性的。加大保护非再生资源,节约使用有限的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持能源的可持续性存在和增长。不要随意破坏动植物等生长环境,要给予植物生长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维护自然生态自身系统的正常运转,使人类周边的生存发展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4、消费方式文明化,生活方式生态化。消费并不意味着消费是人类生存的价值目标。现代社会我们应该追求的是适度的、健康的、文明的绿色生态消费观。具体要求我们在消费过程和社会生活中,以消费质量为中心,即不过度消费也不压抑消费,形成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和不断发展为目标,以适度的高消费为补充,以节约自然资源为保障的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培养起人们的公共生态道德意识,形成以浪费为耻、以节约为荣的社会道德风尚和生活理念,并能使其自觉地规范自己涉及自然关系的行为。
五、公共网络道德
所谓公共网络道德,即“网络公德”是人们处于或涉及虚拟的互联网等公共信息传播平台中时,应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它既强调虚拟公共活动空间中人与人之间彼此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也强调个体人在虚拟公共活动空间应遵守的道德规则。从公德教育视角我们应探索出相应的约束和治理规范,具体则要求处于公共网络空间的每个网络公民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和要求:
(1)诚信原则――遵守信用,诚实地对待他人。秉承诚实发布信息、不虚伪诚恳待人、杜绝欺诈;(2)尊重原则――交流时彼此互相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作者知识作品的所有权、网络版权和专利;(3)不伤害原则――不得用网络言语和行为污蔑、诽谤、诋毁攻击他人人格尊严、不侵害他人的隐私、不得伤害他人名誉和利益,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4)互惠原则――个体有权利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和利益的权利,也有向网络和他人提供信息和利益的义务。提倡网络关系双方的义务性的履行,保护各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5)文明关怀原则――严格自律,不得发布传播污秽、黄色、辱骂性质的信息,文明上网。不得利用网络开展非法和犯罪活,热心网络公益,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有关爱情怀。
中国互联网协会2006年发布一个《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其中从现实具体规范角度规定了网民在公共网络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其中对于网络个体网络行为规范的要求是十分准确和全面的。关于网络公德的规范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理解,即禁止的要求和倡导的要求,具体的规范要求网民:“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提倡先进文化,摒弃消极颓废,促进网络文明健康;提倡自主创新,摒弃盗版剽窃,促进网络应用繁荣;提倡互相尊重,摒弃造谣诽谤,促进网络和谐共处;提倡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促进网络安全可信;提倡社会关爱,摒弃低俗沉迷,促进少年健康成长;提倡公平竞争,摒弃尔虞我诈,促进网络百花齐放;提倡人人受益,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只有进入互联网的每一个人能从自身做起,自尊自重,自觉遵守网络社会公德,以积极态度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干净、和谐、优雅的网络社会,才能使网络变成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我们才能共享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文明与惠赠。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4668.html
上一篇:当前我国社会公正问题探析
下一篇: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