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简述《社会冲突的功能》
刘易斯?科赛从冲突的定义、冲突的类型以及冲突的功能等几个方面着手,注重分析了现实性冲突和非现实性冲突、群体内冲突和群体外冲突、紧密关系中的冲突和意识形态下的冲突。同时,对于社会冲突的安全阀功能、对群体内冲突的凝聚和整合功能、对群体间冲突的凝聚和整合功能都做了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解读《社会冲突的功能》
在本书中,作者将社会冲突界定为“冲突是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利和资源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对立双方的目的是要破坏以至伤害对方。”从他对冲突的理解可以看出,他把冲突分为物质性原因和非物质性原因。物质性原因包括权利、地位和资源的争夺;非物质性的原因指的是价值观的不一致。但从其给出的定义我们很难看出,对于不同的两类冲突的原因,到底哪类是重要的、根本的原因,那类是次要的,从属的原因。在他看来,这两类冲突在互动中都可以构成冲突的根源,并指出“冲突绝不仅是一种破坏社会稳定与整合,单纯引起变迁过程的因素,冲突对于社会团结、一致、整合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社会冲突的类型
在本书中,科塞大致将社会冲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冲突是现实冲突和非现实冲突
现实冲突是指“那些由于在关系中的某种要求得不到满足以及由于对其他参与者所得所做的估价而发生的冲突,或目的在于追求没有得到的目标的冲突”。而非现实的冲突是指“至少冲突中的一方为释放紧张状态的需要而发起的冲突。对于非现实性冲突,科塞认为其是“冲动、释放敌意的需要”。因此,对于非现实性冲突而言,冲突的本身就是目的,除了冲突的对象可以替换,冲突本身没有其他的互动形式可以替代。正如科塞所说:非现实冲突是“由对转化了对象发生进攻形势的发生的紧张释放过程所产生。”
2、紧密社会关系中的冲突
科塞指出“关系越紧密,感情越投入,就越倾向于压抑敌对的情感,而不是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在次级关系中,比如企业合伙人的关系,敌对情感往往能相对自由地表达出来;相反,在初级关系中,参与者全部投入使得这种情感的发泄对他们的关系形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敌对情感趋于积累起来,并得到社会冲突的功能进一步强化”。科塞注意到,初级群体是以其参与者的频繁互动和全部人格投入为特征,虽然冲突不易爆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冲突,初级群体之间一旦爆发冲突,其规模和激烈程度往往更甚。正所谓“爱的越深,恨得越深”。比如夫妻之间发生的冲突。
3、内群体冲突和外群体冲突
内群体冲突指的是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外群体冲突则是发生在群体之间的冲突。在分析内群体冲突时科塞指出,群体成员的感情投入越深,并且是以全部人格投入群体,那么冲突就会越激烈。由于成员感知到自己的命运与群体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对于破坏群体团结的行为就越不能容忍。因此,对于群体内的“叛徒”和“异端分子”就会采取激烈的反应,从而爆发“暴烈式”的冲突。而对于外部群体冲突,科塞认为:“群体结构能够限制实际的、或预料的与外部冲突的激烈程度”。对于小规模的群体,由于其整合程度高,群体成员的参与程度高,其成员的变革往往会造成群体的严重损伤。为了加强团结,群体成员往往对“变革者”采取激烈的措施,运用一切手段将其清除出群体。为了加强群体团结,群体领袖还要不断的“寻找外部敌人”,以便造成成员的危机意识,从而使群体成员“抱成一团”。
4、意识形态的冲突
科塞认为,对于意识形态的冲突,参与者往往把自己定位为集体或者群体的代表,他们冲突的目的是为了群体的利益,而不是代表个体。因此,这种冲突就会更加激烈,更加冷酷无情。科塞同意齐美尔关于意识形态冲突的看法,即“超越了个人性的客观化斗争似乎要比直接关于个人问题发生的冲突更剧烈、更冷酷无情”。比如马克思阶级论中的阶级斗争。
(二)社会冲突的功能
科塞指出了社会冲突的两个功能,即正功能和反功能。而在本书中,他更多的是强调社会冲突的正功能。科塞把几个具有时代影响的社会理论家关于社会冲突的观点通通数落了一遍,特别对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给予了强烈的驳斥,对其只注重均衡和一致而忽视冲突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他指出“组织既需要和谐,也需要不和谐;需要对立,也需要合作;他们之间的冲突绝不全是破坏因素”,“一定程度的冲突是群体形成和群体持续的基本要素”。因此,论证冲突与价值一致同样对社会整合、协调、维持、团结所具有的积极功能,这成为科塞著作的主题。科塞认为冲突对于社会的维持功能与整合等正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群体内部的冲突有助于群体内的凝聚和整合
科塞认为,“群体之间的成员关系越密切,参与者卷入的越深,发生冲突的机会就越多,互动越经常,发生敌对关系的机会也就越多”。即“爱的最深的人”也最可能成为“恨得最切的人”。他认同齐美尔的观点“一个坚定的群体把叛变看作是对团体的威胁”。因此,群体成员不能容忍群体内出现“叛徒”和“异端分子”。对于群体内部的变节者,群体成员往往会感到“不安全”,从而团结起来对付群体内的“叛徒”和“异端分子”。
其次,科塞指出,一定的社会冲突有助于消除成员之间非基本利益的冲突,从而使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协调一致,更稳定。但是,这种冲突不能涉及到成员之间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念,否则冲突不仅不会使群体团结,反而会摧毁群体。比如,夫妻因为要不要孩子而起的争执的影响,会比不同的旅行计划以及家庭目标的不一致而起的冲突影响更致命。
再次,从群体的内部结构来看,结构松散的群体和开放的社会允许冲突存在。在这类组织中,群体成员不需要全部人格的投入,只需要部分人格的参与,那么冲突的爆发能够消除成员之间的紧张感,从而形成“保护层”。而刚性体系和集权主义社会则不允许冲突的存在,脆弱的社会体系因为缺乏调试手段,往往会在冲突之中造成巨大损害。
2、群体间的冲突有助于群体内部的凝聚和整合
科塞注意到,当一个群体受到外部威胁时,其成员便会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产生一种“生死与共”的感觉,彼此间的依赖感和同一性增强,同仇敌忾抵御外敌。然而,外部威胁促使成员“抱成一团”的前提是,群体必须是一个认同感较强的社会群体,成员意识到外部威胁是对群体的威胁,而不是对某部分的威胁,即成员产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否则,外部威胁不仅不会促进群体的活力和团结,反而会促进群体的瓦解。比如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儿女的团结意识,团结一致抵御侵略。而纳粹对法国的进攻则导致社会心理的崩溃。
其次,群体间的冲突对群体内部的凝聚还表现在,群体间的冲突使群体内部不断“净化成分”,通过清除“异端分子”来保持群体的团结。特别对一些规模较小,成员参与程度较高的群体来说,群体内一个成员的“变节”会给群体带来“致命”的挫伤。因此,群体必须团结一致反对“持异议者”来加强群体团结,使用强制手段使变节者自愿或被迫离开群体。
最后,科塞还注意到,“外部敌人”的出现会促进群体的团结,增强群体间的活力。为了维护和增强群体团结,群体领袖必须不断的诱发外部冲突,即“寻找敌人”。然而,“外部敌人”并不一定要存在,可以是虚构的。“寻找外部敌人”对群体的起到的作用是,当群体内出现矛盾、内部分歧严重、组织成员松散时,使群体成员警觉起来,从而促进群体内部的团结。比如西方国家一直在夸大“中国威胁论”,其实就是为了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
(三)社会安全阀
即“社会冲突理论中用以表示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概念”。指各个社会都存在着这样一类制度或习俗,它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能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提供某些正当渠道,将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科塞认为:“冲突对其发生于其中的关系并不总是反功能的;冲突经常是维护这种关系所必须的,如果没有发泄互相之间的敌意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渠道,群体成员就会感到不堪重负,也许会有逃避的手段作出反应。通过释放被封别的敌对情绪,冲突可能起到维护关系的作用。”因此,科塞认为社会安全阀是一种安全机制,有助于排泄社会关系中积累的敌意和不满。
科塞认为,敌意和冲突不是等同的,敌意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释放出来,而冲突就充当了释放敌意的出口,如果不提供这种出口,就会损害对立双方的关系。就像锅炉里的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放就不会产生爆炸一样,从而不会损害彼此间的关系,使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同时,科塞赞同齐美尔的看法,认为“社会系统提供排泄敌对和进攻性情绪的功能”。“社会安全阀”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情绪得以释放出来。在本书中,他列举了许多例子予以说明,比如澳大利亚原始部落的复仇制度,古代的巫术制度,欧洲和前文明社会中的决斗制度等。
而“安全阀”制度又分为两种:一是不破坏现行制度的前提下,使用社会允许的方式将敌意表达出来,比如决斗制度和复仇制度;另一种是“寻找替罪羊”制度,即设置一些替代目标,将已有的敌意转移到替代目标上。比如古代的巫术制度。对于两种不同的制度,科塞认为,前一种方式有利于敌意的释放,可以作为冲突发泄的直接出口,在参与者之间建立“清洁空气”的作用。而后一种方式“充当沟通第一通道并防止其向原始对象释放,从而维护社会系统的制度”,虽然对于当时的社会制度起到了维持作用,但是冲突目标的转移并没有消除敌意,这种制度“会导致对行动者目标的替代:他不再需要将目标放在解决令人不满意的状况上,而仅仅是要释放由此所产生的敌意。在这种情况下,令人不满意的状况仍保持不变或变得更严重”。
三、评价《社会冲突的功能》
科塞社会冲突论的不足在于,他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理论层次上对社会冲突展开研究,而没有在一般的理论层次上来系统的展开将结构功能主义与冲突论相结合。而且,本书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研究,而对于冲突的实证研究有所缺乏,从而难以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