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当前我国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以实现农村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理清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各种矛盾纠纷现状,追根溯源,建立起符合基层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法治化解管理机制。从而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使基层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为此,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对当前如何加快法治型政府建设,处理好基层矛盾做了以下思考。
1基层矛盾的现状及产生根源分析
(1)基层矛盾的现状:随着利益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各种利益观念、是非观念相互摩擦与冲突, 群众利益诉求、意见表达及社会价值判断呈现多元化特征,基层社会矛盾出现新内容如:经济合同、劳务纠纷、医疗事故、拆迁征地、安全生产、小额债务、轻微侵权、干群关系诸多方面。
(2)基层矛盾产生的根源:一是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不够。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存在简单粗暴等等。二是基层干部的公信力缺失。导致部分基层干部出现行政慢作为、不作为,遇事相互推诿,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频发。三是信访考核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责任,使得不少基层政府迫于压力,在化解矛盾纠纷时,走“花钱买稳定”的工作模式。四是基层社会矛盾存在“多、广、杂”的特点。五是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部分群众在发生纠纷后动辄上访闹事或通过越级上访、聚众上访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六是司法机关判决、执行方面引发的问题。由于法律法规或相关执行标准的改变,导致同样的问题在处理、执行上前后标准不一,使得群众对司法行为产生误解,认为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公正、有效的处理。
2从基层矛盾化解看基层政府法治化建设进程缓慢的原因
(1)从基层政府层面看:一是有法不依,行政不作为。一些地区和部门,在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国企改制、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的“踢皮球”现象,遇到矛盾总是绕着走,导致矛盾愈演愈烈。二是滥用职权,行政乱作为。滥用行政权问题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违法行政行为,且多集中在基层或一些执法岗位。由于监管不到位,加之又有相对的决策权,很容易滥用职权、滋生腐败。
(2)从群众心理层面看:为什么群众在遇到矛盾纠纷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通过信访途径解决而不是走司法程序?一是信访程序相对简单,且法律约束少,门坎低;二是信访可以直面领导,并且能得到及时答复;三是信访人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不计后果,可以通过纠缠领导,不断越级上访等给领导干部施加压力;四是能够到达借访敛财的目的,缠访、闹访者在经济上大都不富裕,在部分合理诉求得到支持后,滋生了借访敛财的心理。五是实践中多数信访人虽有违反信访条例的情形,甚至已有构成犯罪之嫌疑,但被访单位或惮于矛盾激化、事态扩大,或迫于上级的压力,或苦于相关部门不予配合,在对一些无理缠访、闹访者的处理上失之过软,谨慎有余而打击不力。
3从基层矛盾化解探索法治化政府建设的经验
(1)规范行政权利,推进依法行政。一是要规范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在履职过程中,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要明确政府权力清单,对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梳理。三是要强调权责一致。依法行政就是要求行政?C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
(2)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重视矛盾分类,推进联合化解。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法律、政策、经济、行政、道德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群众正当要求做到尽量满足,对不合理要求要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对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导致的矛盾纠纷,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将涉法涉诉信访分离出来,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
(4)提高干部素养,推进依法决策。重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完善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并把学习情况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5)落实监督机制,推进权利监管。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坚持“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各类决策主体的责任,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切实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6)发挥司法职能,推进司法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提高司法能力,以践行司法为民为重点,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同时取消法检两院维稳任务,以法院生效判决代替司法机关维稳任务,同时建立冤假错案终身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司法公开、公正,以司法手段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