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浅析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029-02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是研究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工作。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也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我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能够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所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不仅有研究价值和理论价值,更有现实价值。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相关含义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作为社会发展理论的一种,既是诸多社会发展理论的一部分,也不同于其他社会发展理论,它具有自身特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一)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是从二战后才开始在西方逐渐发展起来的。二战后威廉?刘易斯曾提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学家迈克尔?托达罗提出的经济发展指标理论,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理论呈现的早期形式。

  如果从社会发展理论所涉及的领域来讲,社会发展理论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层面的社会发展理论一般是指研究的对象为发展中国家,指向的具体内容为如何实现自身发展,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理论;而广义层面的社会发展理论则是指研究的?ο蟛唤鼋鲋皇且恍┓⒄怪泄?家,还扩展到一些发达国家,研究它们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发展理论最初应用在经济学方面,但通过不断发展后,逐渐与社会学相结合。由于社会学问题更加复杂和多样,所以社会发展理论是作为一种交叉理论出现的,正由于这种发展理论囊括了众多学科,社会发展理论所指向的社会层面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整体性,社会发展理论也越来越受重视。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般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作的思想理论体系,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还包括了后人所不断延续和发展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学说。它是一个广而深的理论体系,影响也最为显著,尽管不同理论学说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也有所不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结论也多种多样,但从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方向和宗旨都是一致的。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这一最本质的问题所进行的理论阐述,社会发展“就是人类不断提高自身的主体能力、不断由必然走向自由、不断获得自身解放、追求自身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活动过程。”[1]12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包含了一般社会发展理论,而且还囊括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社会发展学说。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的观点,如社会发展形态论、目的论、动力论、道路论以及代价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科学与价值属性的统一,同时也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脉络。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一种实践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诸多发展问题,这关键在于它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形态论、目的论、动力论、道路论以及代价论等在其整个社会发展理论体系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社会发展形态论

  社会发展形态主要指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理论,这是马克思在深入研究人类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人类生产方式的不同划分,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张社会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形态。”[2]5-6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通过未异化的、异化、异化后被扬弃论述过三个阶段的观点,这也是马克思三大形态理论的初期萌芽。之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了三大形态理论,第一大社会形态,是由于人类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作为个体相互之间只能简单联合;第二大社会形态,这种简单联合通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也得以发展和转换;第三大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发展,人类分工和私有制之间产生决裂,最终人类获得自由解放。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三阶段的划分,有着其内在的根本依据。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通过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从未异化状态转化为异化状态,进一步发展成为异化被扬弃,这一思想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

  (二)社会发展目的论

  人作为社会发展的起始和根本,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最终路径。因此,人的发展理论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下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人的异化也极为突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3]163这种状态下人的片面和畸形发展趋势严重,所以从异化这一角度来分析当下世人的发展问题就成了一种必然选择。马克思这一时期的唯物史观还不够成熟,仍是以人本主义作为基本观点来研究和分析社会发展问题。直到后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述中,他开始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使得马克思的理论得以发展完善。

  (三)社会发展动力论

  社会发展动力论的学说,是在17世纪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如朴素的自然动力论,后来的宗教神学动力论,发展至后期还有人性动力论,现在则有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说法,这些都可以看成是社会发展动力论的一部分。   上述各种动力论完全是一种单一动力论,而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则是一种综合动力论,“从系统整体来说明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从而使其社会发展动力论上升为一种以经济因素为始因的综合的动力论。”[1]136其核心思想就是实践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观点。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能仅仅依赖于单一个体因素,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内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推动着社会历史不断发展。

  (四)社会发展道路论

  马克思在其晚年著作《人类学笔记》中,形成了社会发展道路理论,马克思通过阅读《古代社会》《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印度和锡兰的亚利安村社》《古代法制史演讲录》《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等五部著作进行详细研读形成《人类学笔记》,通过这种方式,马克思试图寻找人类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

  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问题,它始终是马克思所探讨的最重要的核心理论之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总体来讲,有两条理论道路,一是马克思对西欧国家的发展经验予以总结出的道路,二是马克思对东方国家的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理论。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这些人类历史发展道路都是一种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发展道路的可能性。

  (五)社会发展代价论

  社会发展一直存在于前进与倒退、进步与代价的矛盾运动当中,人们在取得巨大发展进步的同?r也为此付出了无比沉重的代价。“劳动异化所导致的人与物的颠倒,这就是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最大代价。”[4]16马克思通过经验观察和辩证分析对存在于资本主义时代的状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其分析方法既是辩证的又是历史的。马克思深刻揭示了整个人类的发展进步是以单个人历史过程的牺牲为代价的社会发展规律。他认为社会发展的进步需要付出代价,而代价往往会以社会进步作为补偿,所以进步与代价具有统一性。

  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当前,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旨在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真正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我国展现的当代价值。

  (一)要求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既是研究社会的发展理论,也是研究人类的发展理论,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高度概括。我国社会发展中具体操作层面的社会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们更为迫切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发展,具有明确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发展为实现个人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社会发展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实践活动中,具体的管理活动与对人民群众的服务实现了有机统一。

  (二)要求发挥创新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它是紧跟时代发展的发展理论,不仅要求自身要发展创新,也要求理论内容发展创新。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加强和创新社会发展,是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改革,我们要正确处理发挥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发展体制的过程中,要结合新形势,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

  (三)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始终围绕着人的发展展开,追求共产主义社会,同时也是追求人类的自由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总体而言,应该做到坚持唯物史观、坚持群众路线、注重和谐发展、创新社会管理。

  总之,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既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也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更有巨大的当代价值。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意义非凡,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同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也只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发展,永葆生命力,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的社会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550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