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网络是人类历史以来最重要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中国互联网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网,我国网民数量居世界之榜首。
一、网络飞速发展与当代大学生成长轨迹时期相同
根据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 117万人,其中,江苏省网民数量为4 274万人,普及率为53.8%,居全国第八;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 672万人;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 。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初中、高中/ 中专/高等院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6.8%与30.6% 。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以1993年至1997年间出生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经历了中国互联网产业从无到有的时期,见证了中国互联网格局的变迁,与其共同成长。无所不在的网络,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网络时代社会热点的概念及其主要传播途径
(一)网络社会热点的界定及其特征
社会热点涵盖的范围较广,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界定仍然没有统一、权威的解释。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综合国内目前关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相关研究,以网络时代为背景,以最贴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特征为准则,试图将网络时代的社会热点定义如下:网络社会热点事件来源于新媒体平台,事件的进展能引起广大网民的共同关注,众多人员参与其中并在互联网上参与讨论,导致出现了关于该事件的大量的转载与评论,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乃至政府机关等部门介入。
网络社会热点的主要特征有:一是传播迅速性。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传播速度方面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极大优势。二是事件复杂性。网络社会热线问题覆盖的领域较广,事件起因、经过、传播方式、真实性等各种因素决定了热点事件具有复杂性。三是鲜明时代性。任何社会热点问题都具有特定时代的烙印,且都或多或少地映射了当时的国情,同时,这也正是社会热点事件产生的根源所在。四是参与者多元化。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社会热点事件的发布者,这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被动的发布方式,让众多的参与者参与其中发表言论,为更多人提供了话语权。
(二)高校学生关注网络热点事件的主要平台
当代高校学生紧随时代步伐,对众多新鲜事物抱有极高的热情,网络媒体平台在当下的高校学生群体中蓬勃发展。本文对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访谈,据整理过的访谈记录显示,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
1.腾讯QQ空间
腾讯QQ空间是腾讯公司于2005年开发出来的一个具有博客功能的个性空间,QQ用户可以在空间里写日志,写说说,听音乐,与其他QQ空间进行留言互动。根据腾讯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QQ空间活跃账户数达到6.233亿,这个数字遥遥领先于中国绝大多数社交网站。
2.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是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软件中的一个功能,微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表文字、图片或视频,也可以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音乐分享至朋友圈,微信好友可以对其进行点赞互动。从隐私的角度来看,微信朋友圈与QQ空间最大的区别是只有微信用户的共同好友才有权限查看对方的评论或“赞”。
3.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是由新浪公司推出的具有微信博客的社交网站,微博用户可以关注感兴趣的用户,也可以将要发表的信息精简为一句话或一张图片,随时通过微博分享给粉丝,用户可以对微博内容进行评论、转发,并且使用@功能提醒某人查看,用户之间可以使用私信功能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网络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的负面影响
全面开放的互联网网络媒体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规则意识变弱
规则意识是社会公民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则的态度,也是人们对社会行为准则的认知与体验。当代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水平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将规则意识上升为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社会等行为规范。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功能,部分学生在互联网中充分释放自己,偶尔会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大学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整体素质较高,具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却自律性不强,对自己的要求过低,无意识降低自身的行为准则,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于规则的认知具有巨大的差异,造成知行分离现象。在校园生活中,常有部分学生无视学校各项规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考试过程中作弊,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对于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定的同学持以嘲笑和戏谑等态度。
(二)功利意识变强
当代的高校学生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就业选择方面、政治追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利意识。当今社会的网络媒体发布的内容时常带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色彩,对受众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从刚踏入大学校门起,就已经开始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准备,常有同学牺牲正常上课时间和周末休息时间,到校外的培训机构参加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部分学生家长以孩子找到一份高薪、体面、社会地位高的工作为荣,并以此作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功利色彩过于浓重,同学之间的交往形式流于表面,常见各种生日会、老乡会、毕业聚餐等活动,交往过程中部分同学只顾自身利益,以个人感受为重,忽视换位思考,以自我为中心,一些心理危机现象由此产生,倘若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酝酿出更大的危机事件。 (三)网络依赖程度加重
随着互联网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有研究调查显示,当代高校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如今,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平时必备的日常用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上课携带并使用手机,从事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情。自律能力、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很容易陷入网络依赖的境地,造成网络沉迷等严重后果。部分严重的学生常常因为过度使用网络而夜不归宿、逃课,更有甚者由此影响学业出现休学、退学等现象。有相关研究调查显示,长时间的使用互联网,将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降低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热衷于在网络上表达
信息的传播技术、方式不断变革,信息传递具有快速性、随意性及形式多样性等特点,高校学生获取信息比以往更加快捷和便利。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高校学生拥有广阔的空间和天地去尽情发表独到的见解,展现自身的智慧与创造精神。他们热衷于使用网络平台对国家、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评论,对身边的事情进行沟通、交流与讨论。但是,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上包罗万象的碎片化信息,也会给辨识能力较弱的他们带来各种困惑。高校大学生缺乏相关社会经验,当面对一些突发社会热点事件时,时而会在网络上发表偏激或失去理智的言论,一旦此类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可能会引发网络舆情事件。
四、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阵地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仍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平等、互助、共同成长,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向的教育模式,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单向的教育模式只会引起学生反抗,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服从,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在传统的课堂上将当前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融入其中,例如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网络热点事件案例,可在班级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针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发起投票,帮助他们看到网络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
(二)善于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众多高校已在新媒体社交平台开设公众账号,通过公众账号发布各高校的科研成果、学校新闻、党团建设、招生信息等,虽有部分学生关注各自学校的相关公众账号,也会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适当评论与转发,但能认真回复学生留言的甚少。如能将新媒体社交平台与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关注当前的网络热点事件,由专门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负责发布相关的事件进展,回复相关的留言或评论,与学生网友展开热烈探讨而不是围追堵截,由此可以深入地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网络热点和社团活动无缝对接
高校中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并不多见。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倘若能将网络上的热点事件以各种形式进行讨论,如开展主题班会、辩论会或邀请权威专家来为学生解读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典型网友的热评,通过这些方式将网络上发生的事情投射到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意识适应不断变换的社会,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辨别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总之,对于网络社会热点事件可能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应对机制,以应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危机事件。同时,将高校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政工作相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动态的引导,以期能够对当前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