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在人类历史上,工业设计是科学技术与民众日常生活的桥梁,是将技术转化为商业应用的利器。但在每一个时代,工业及工业设计对生产力所起之作用,亦取决于社会文化背景对本专业和行业的理解与影响。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社会的发展以及各产业衍生出的各类关系总和与工业设计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从大工业时代过渡到数字化信息工业时代,人类进入了更快速的新类型经济发展时期。工业产品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其功能核心和外观界面都并行发生着巨变。例如从巨型的银河计算机到大型服务器,再到小型计算机,再到个人电脑,一直到今天代表时尚的Mac book和平板电脑、超薄手机……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轻便、简洁、时尚的产品。同样,工业产品及其设计也无时无刻烙印着当时当地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和审美。
优秀的产品必须要有能培植其生长孕育的“社会土壤”,优秀的设计师和相应的审美消费群体的共同的存在,才可能应运而生。产品及其设计是社会需求、社会文化及科技成果的载体和折射,产品的设计、生产、消费、使用都反映着社会文化,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都在普通民众生活工作中,通过对各种工业化成果的使用过程而得以体现,所以对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即工业设计教育离不开对社会文化背景的把握。
从近年来苹果公司所获取的成功中能看到,企业对本土社会文化的潜在需求、审美及大众心理都有准确的认知,以社会文化背景作为产品设计的基点,从而设计出不断引领市场和用户的高端产品,产生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在全球化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工业设计正在成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区在上个世纪末就意识到工业设计教育的创新作用,从而产生了大量了优秀企业和设计师,诸如宜家、诺基亚,谷歌等具有本土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企业,进一步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为占领下一个经济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计教育
工业设计服务于人及其所存在的社会,不同的社会受其文化历史影响。设计的核心在为狭义的“人”服务的同时,更多应观察广义的人类及其社会和其宏观环境,即社会文化背景。如以本土国情和文化关系为出发,研究市场大众和使用者的设计需求、消费特点、审美原则、使用习惯以及基于社会关系所折射出诸多的价值取向、文化现象、消费现象等等,从而能更纵深研究和分析设计现象的成因。而在教育层面上,一方面应更多关注社会生产、就业环境对本专业的需求认识;另一方面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加以培养和引导,增设更多的发散性和综合性的交叉课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想像能力、实践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只是强化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社会现状中,我们能看到学生们盲目的参加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对设计的认识停留在技能、临摹加大拼凑的阶段。其原因就是缺乏对社会文化背景的认知。因此,从本文的出发点来看,设计的创新和理念远高于技能。
在2009年7月在北京隆重举行“人才与未来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工业设计系严扬教授谈设计教育关于清华大学办学特色的问题时曾说道:“我们始终倡导的一种设计理念,设计的思路,是一个更加关注设计本身应该具有的价值,可能也就是说我们更加强调设计的社会价值……可能是我们对设计的社会价值强调的更多一点,比如说我们的教师也在做一些商业性的项目,但是更多的思考的是包括这个设计能对社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好的作用,而不是把它变成一个帮助企业去赚钱的这样一种手段去看待……”
三、工业设计教育的转型问题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而工业设计起步较晚。如何实现切合中国本土的设计与飞速发展经济间的转型,如何让中国工业设计产品具有民族文化的灵魂,从而呼唤大众对社会文化的回归和认同,成为中国工业设计教育者和未来设计师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纵观我国目前工业设计教育存在一些忽视社会文化背景的课程设计教育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知识体系单一和滞后
主要表现为教材的老旧和教师知识结构体系更新过慢。设计课程最大特色在于它的交叉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特别是对当下社会文化背景及历史发展成因具有分析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而教材知识体系的单一和滞后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和发展;教师类型的单一和缺乏设计项目实践经验的现状使得传授设计知识本身出现难以弥补的硬伤。
2、培养计划模糊不定
各大高校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开办存在一定的误解和盲从。在制定培养计划方面没有根据学院师资情况和学生的素质基础,及办学历史特色来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专业课程设置力求均匀对待,没有重点和取舍。
3、学生来源良莠不齐
美术招考的扩大使得大批的学生把美术设计作为上大学的一块跳板,这些学生在并非了解设计艺术各专业的差别和专业情况下,在父母亲朋的建议下非自愿的选择了本专业。再有大批学生经过短时间的美术培训,美术功底十分有限。学生来源本身的良莠不齐,造成了工业设计教育诸多主干课程难以开展和实施,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4、与社会文化背景脱节
现在有许多教育机构一方向是盲目进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是陷入对发达国家设计的盲目抄袭和跟从,以及对这些国家知识产权的侵害。例如:一夜之间,山寨机在我国蔚然成风,而正是年轻的设计学子们成为山寨机的设计主力。在此情况下,需要认清本土社会文化背景环境,建立与本土文化背景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
在21世纪,工业设计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更将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我国目前已经成为 “世界工厂”,这是对制造行业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创新行业的否定,我们唯有大力发展具有与本土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的工业设计,才有真正有效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建民族工业的独立品牌,真正创建出具有符合社会背景文化下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产品,从超级“世界工厂”变为超级“设计创新大国”,从设计输入国进而变为设计输出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