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078
相关数据显示,家庭暴力在我国家庭中较为普遍,大概有24.7%的家庭存在着家暴现象;妇联系统每年受理家暴投诉案件在4到5万件左右,此外,约有的10%的故意杀害案件与家庭暴力相关。家暴受害者中,妇女、老人、小孩为主要受害对象。在传统观念中,谈到家暴问题时,绝大部分人会认为家暴是基于性别不平等而造成男性对女性的暴力。但是实际生活中,家暴还包括女性对男性的暴力、父母对孩子的暴力,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
目前,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以殴打、捆绑、残害等人身伤害行为为主,精神暴力、经济控制、性暴力等也是家暴行为的反映。2016年,我国第一部《反家暴法》明确提出反家庭暴力需要由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参与,表明国家对家暴零容忍的态度。这是国家第一次从法律层面上将家暴认定为“公事”,并明确社会工作应参与到反家暴行动中,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作为一个职业助人的专业,社会工作在预防家暴、紧急介入、持续专业服务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反家暴服务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家暴,都会给受暴者造成身体上、精神上的伤害。相关研究表明:夫妻之间的家庭暴力的心理互动过程是一种夫妻双方互相不理解、互相不能正常沟通的情况下,单方或者双方的愤怒情绪的积蓄和爆发。透过网络曝出的家暴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家暴方式花样百出、暴力行为令人发指,如用擀面杖、鞋底子、皮带抽打受害人、对受害人拳打脚踢等行为危害受暴者人身安全,侵犯受暴者人身权利。对于受暴妇女来讲,家庭暴力导致的危害是极强的,除了肉体伤害,身体残疾,无家可归,失业,失去家庭、朋友甚至孩子,更为严重的后果则是导致消沉、自杀和精神病。
另外,妇女还可能感到严重焦虑、恐慌、吃饭睡眠失常、不能集中精力以及绝望等。除此之外,家暴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家暴的应对方式上,绝大部分家庭以恶性处理方式如离婚、以暴制暴自杀等为主,而选择良性沟通、和好、化解矛盾建设性的方式则较少。相关人员表示,在女性暴力重犯中,因遭遇家暴而杀死丈夫的比例很高,因家庭暴力而导致的意外伤害案件也逐渐增多。家暴危害极大,有可能对受暴者甚至是施暴者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另外,家暴具隐蔽性和重复性,受中国传统思想“家丑不可外扬”、“棍棒底下出孝子”观念影响,为了顾忌家庭的“面子”,受暴者通常不会主动将受暴事实告知外人,而选择隐忍,这让中国的家庭暴力成为浮不出水面的私事。由于家暴隐蔽,施暴者不易被发现、被惩罚,施暴者对此更是肆无忌惮,从而造成家暴恶性重复。有研究表明,目睹过家暴的儿童成人后也容易产生家暴行为和偏差行为,如震惊全国的李阳虐妻案的产生原因正是李阳父亲家暴的延续。
总而言之,家暴危害性特别大。对于受暴者来说,其身体上、精神上受到双重折磨;对于家庭来说,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正常功能的发挥;对于社会来说,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社会工作介入反家暴的优势
(一)理念优势
社会工作以接纳、平等、尊重、保密作为专业价值指导,能够为受暴对象提供个别化、针对性的辅导,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遵循保密原则,对服务对象所描述的问题及资料保密,这正好符合受暴者不想让熟人知道的心理,也有利于社会工作者为受暴对象开展服务。
(二)人员优势
社会工作者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相关知识,熟悉家庭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流程。另外,社会工作者可发挥资源整合的角色将分散的、潜在的非正式社会资源整合成为系统的、正式的社区干预服务系统,亦可充分盘活非正式、正式社会资源为受家暴者提供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物质性支持服务。
(三)技术优势
社会工作者拥有一套专业的助人方法、在科学的助人知识基础上能够利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间接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辅导、家庭关系指导等服务。社会工作注重为服务对象赋权,能帮助受暴对象自己去发现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反家暴服务领域而言,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受暴对象分析家暴产生的原因、以及最佳处理方法,并增强自身应对家暴的能力。
三、社会工作介入反家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预防服务,预防家暴产生
在反家暴的奋斗历程中,预防家暴的产生可有效避免各种家暴事件的产生以及由此给受暴者及施暴者带来的人身伤害。其他国家在反家暴预防上做了很多探索,以期从源头阻断暴力循环发生。如韩国规定学校开展家庭暴力预防教育;美国制定和实施教育和服务项目;加拿大则制定平等条例,对青少年开展人际关系教育。在我国,以四川省为例,2015年四川省妇女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反家暴预防服务,如举办多部门联动反家暴技能培训;制发反家暴宣传手册;编排、演出各种反家暴特色的文艺活动;开展反家暴法进社区、反家暴模拟法庭比赛、反家暴情景剧大赛等主题活动。
另外,社会工作介入反家暴服务可整合法律资源结合“3.8妇女节”、“11.25国际反家暴日”等重要节日进行反家暴法宣传、普及反家暴法知识,提升社会公众对于反家暴法的认识。社会工作者也可协助工会、妇联、共青团、社区开展如反家暴课程培训、反家暴征文比赛、反家暴微电影放映、社区家庭剧场系列活动,以此预防家暴的产生。 (二)支持为辅,构建助人网络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弱势群体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自身所得到的社会支持不够,如能增加其社会支持资源,那么弱势群体应对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升。受暴人员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亲友、朋辈等非正式支持,也包括工作单位、司法机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在内的正式支持系统。在反家暴服务中,由于施暴者源自于非正式系统,非正式支持力量相对薄弱,那么可相应增加正式支持资源介入。在非正式支持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家庭关系构建主题工作坊、和谐家庭关系体验式活动、建立反家暴志愿服务组织,以此增强反家暴自助、互助及支援能力。在正式支持方面,美国设立全美家庭暴力热线服务,并提供24小时无休免费服务的做法值得借鉴;加拿大则充分动用警力的力量,采取社区与警力互动模式,建立性侵、强奸危机干预中心,开通“停止家庭暴力”网站,开设帮扶热线以此来构建一个良好的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家暴援助,走出家暴困境
建立个案发现和转介机制。由于家暴具有破坏性、隐蔽性等特点,因此,发现受暴才能对象为后续服务提供可能。受暴者生活的社区、学校、工作场所应发挥近距离接触受暴对象的优势主动发现受暴对象并向相关部门报告。新的反家暴法明确规定了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单位如发现家暴行为有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责任和义务。
由此看出,社会力量参与发现并报告是反家暴发现机制建立的重要基础。另外,还需建立完善反家暴服务转介机制,对于需要社会工作者跟进的受暴对象,公安机关、社区等需要及时转介给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帮助“潜在的服务对象”变为“现有的服务对象”。
提供紧急庇护安置。在家暴发生后及时为受暴对象提供紧急庇护安置,保证人身安全是最为重要、最为紧急的任务。当前我国大陆庇护所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类:
一是由妇联牵头、挂靠民政部的妇女庇护所。
二是依托企业的妇女庇护所。
三是社区妇女庇护所。
社会工作者要熟悉申请流程,并与庇护所保持畅通的联系,能够为需要紧急庇护的受暴对象申请紧急安置,以保证受暴者人身安全。
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个层面开展持续专业服务:
个案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可为受暴对象或家庭提供个案辅导,帮助受暴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个人权利;也可对施暴者和受暴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家暴家庭理清家庭关系、帮助走出家庭困境、恢复家庭功能;对于有困难的受暴对象,符合援助条件对象社工可链接法律资源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小组工作层面,可组织反家暴支持小组、施暴者治疗小组,通过彼此交流互动、形成小组动力以达到为受暴者提供支持、对施暴者进行治疗的目的。
社区工作层面,通过社区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建立和谐的社区氛围。例如,可以透过社区平台宣传家暴法、开展社区美好家庭评比工作、反家暴主题家庭微电影放映、反家暴志愿服务队伍培育及建设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零家暴和谐社区氛围。亦有学者提出通过社区教育来遏制家庭暴力,如对施暴者进行隔离,并强制其参加遏制家庭暴力培训班,通过培训,来达到教育施暴者如何控制自己并辅以行为、心理疏导的目的。有学者亦建议将反家庭暴力纳入社区基层政府的日常工作,与社区内警察、妇联、司法等部门联合干预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及其引发的伤害。湖南省零家庭暴力社区建设举措就将反家暴工作纳入到综治考核中,以此督促社区参与反家暴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