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国家需要“有针对性的”符合实践要求的措施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着力”一词不仅显示出了中央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决心和力度,还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和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休戚相关,这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这次调查无论是从自身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都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统计
为了客观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现状,采取了分类、分层、随机的原则,选取了辽宁五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域分布不同、城市规模不同的城市为调查目标地(分别是处于辽宁东部的本溪、中部的沈阳、南部的大连、西部的葫芦岛、北部的铁岭),以期能够更全面地反映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本文采取纸质问卷与网上问卷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980份,有效问卷950份,占97.9%。总体上看,本次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调查内容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数据统计具有准确性,基本上能反映出辽宁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在社会权益保障方面所面临问题的真实状态。
二、调查数据的分析与结论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自然状况分析
1.男女比例:新生代农民工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比例,男性占到60.9%,女性占39%,但是女性比例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进城务工人数和比例都有所上升。
2.年龄段:新生代农民工年龄20~25岁的占67.8%,这一年龄段较高,体现出他们年轻化的人口学特征;年龄在15~19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了15%;26~35岁年龄段的比例为17.1%。
3.婚姻状况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中有近55.6%的人目前处于未婚状态,这表示他们要在打工期间解决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问题,37.9%的已婚农民工他们面临孩子的入托、上学等重要的生活问题。
4.文化程度: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81%,这表明他们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都有提高。但更高一级的受教育水平与技能比例太小仅占9.3%,这样的总体文化水平与技能要想长期留在城市,技能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需要。
(二)就业与工作状况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途径图
1.就业途径。通过上图的数字比例看出,农民工进城之后,他们求职的途径十分有限,70%的人是通过老乡朋友的介绍。能够拓宽自己就业渠道,通过网络寻找工作的人只有18%。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的调查中,75%的人是因为文化水平低,没有工作经验和相关技能而无法如愿,还有20%左右的人是因为信息渠道不畅通。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开通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十分必要的。
2.行业分布。根据全国总工会2010年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其中制造业占到40%,服务业比例为25%,建筑业在20%左右。从本文的调查问卷数据看,建筑业与制造业比例高达67%,辽宁省的农民工行业分布大致与全国各地的分布状况差不多,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建筑业的从业人数比例有所下降。
3.工资水平与工作时间。从调查可以看出,63%的人工资在2 000元以下,3 000元以上的只有12%,2 000~3 000元的达25%,根据这组数据在辽宁的中等城市中,如果以2 000元左右的工资维持三口之家的生活(租房、子女教育、日常开销)是十分困难的。总体而言,他们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通过访谈调查了解,男性的工资普遍高于女性。
上表的数据反映,工作时间偏长,只有10.9%的人不加班,而37.1%的人处于经常加班的状态 。
4.住房状况。在居住状况调查中:自己买房的人只有3%,自己租房27%,与人合租34%,住集体住舍或工棚的占46%。住房问题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在城市定居、融入城市的想法,然而高额的房价让他们只能选择租房,即使是选择租房,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房子。
(三)社会保障状况
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弱势群体,其权益保障存在众多问题。
1.思想上对于社会保障制度严重缺乏认知。调查数据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合法权益有所了解的只有31.1%,而68.3%的人知之甚少;对于社会保障制度了解一点的人不足28.6%,不了解及一无所知的达73.4%;养老保险政策也同样有高达65.1%的人不了解,对于社会保障相关政策的低度认知,使他们很难利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2.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漠。关于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劳动合同的法律意识相当淡漠,79%的人没有同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只有21%签过正式的书面合同。73%的人遇到过被克扣或拖欠工资的问题;55%遇到同工不同酬;68%的人工作在无基本生活设施、无安全保障的环境中;受到打骂等人身攻击的人有35%。 3.社会保障意识缺失,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在问卷调查中及访谈中68%的人认为买保险没必要,他们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普遍的认知是养儿防老,高达65%的人没有买任何保险。错误的认知再加上相关政策因素及用人单位的问题,使农民工在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他们的诸多社会保障难题与困境也日趋凸显。
三、制约辽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因素
(一)城乡二元制度的阻碍
农民工体制受到非均衡的城乡制度的增强,迫使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像市民一样,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农民的户籍,导致市场化减弱,社会歧视无处不在。新生代农民工在利益多元化的背景下,长期位于城市底层,表达利益和维护自身利益需求时失去了话语权。
(二)公民身份的缺失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但是没有相应的公民身份权利。他们尽管拥有尚可的自由就业权利,却没有得到另外一些对等公民权利,比如教育权、培训的权利、对等的就业失业保障权利、缺失的社会管理权利还有参与管理权力等。
(三)群体素质的制约
尽管相比于第一代农民工的情况,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更高的接受教育程度、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结构与用工单位乃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养还有较大差距。他们没有基本专业的技能训练、不具备过硬技术知识,更缺乏对现代化服务行业的行业规范的了解和忽略现代化工业产业生产的知识,导致他们很难担当更高级别的复合型工作和知识要求高的职位。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匮乏
维护自身权利、促进个体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参与一定的政治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境地是比较尴尬的,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无法自己建立合法的行业组织或者是农民工工会,组织力量薄弱无法支持个体维权,而新生代农民工自己保护自己权利意识仍然差,群体对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以及实施影响获益微弱。以上的原因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对城市社会产生除了经济领域以外的如政治、文化、社会方面领域的积极影响,造成了大群体,小影响的尴尬局面。
四、结束语
只有构建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5822.html上一篇: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