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我国目前工资水平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的“起飞”阶段,就是要打破原先经济发展的传统局面,使经济从停滞走向腾飞,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经济结构和方式的巨大转变。在这里,我们既不讨论投资增长率为多少才是合适的,也不讨论如何建立主导产业部门或是建立怎样的主导产业部门,而是从工资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工资水平的总量和结构影响着社会保险费的收支,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所以工资水平对社会保障的影响是巨大的。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表示:由于工资分布是典型的偏态分布,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见表1)
通过表1不难得出:工资水平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区域,还存在于行业部门之间。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和其他区域,而且东部地区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56%;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表明我国的工资分布不平衡,从而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失衡。
二、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
对于工资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分布极为不均的现象,虽然这本身是一个绝对不公平的问题,但是我们要以一个相对公平的视角去解读它。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因其自身的行业和职业需求,不同的发展程度本来就存在发展差距。但是如果当这个差距超出了依据社会生产力而定的社会标准,就会产生所谓的“阶级”,所以这个现象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常态,也可以理解为社会性质的“变态”。我国收入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是目前无法完全逆转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政府要想尽办法将工资水平差距即收入水平的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要想完成这一目标,最先进合理的手段即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分散风险的机制,其目标是保证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政府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以再分配的形式,分散个体的风险,减缓贫困,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
三、目前工资水平总体不高且差距日益加大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影响
自2008年全球爆发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目前的经济虽说已经全面复苏,但是却没有消除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股市动荡起伏,经济仍然呈现出疲软的态势。大环境的不如意,会造成企业负担加重,而企业的成产成本中,缩减人力成本无疑成为了最佳的选择,起初是工资水平下滑,各种福利待遇的削减,继而失业人数上升。人们没有了工作,没有资金来源,人们在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会加大储蓄减少支出。而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增加有效需求,则会投放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或是公共产品的生产,在资金总额一定的情况下,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一再缩小,缺乏财政的强力支持,社会保障很难发挥出其分散风险、稳定政治和调控经济的作用。
而区域、行业、城乡间工资水平巨大的差异,会影响社会发展的平衡和稳定。东部地区的工资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起初在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就会不断涌入东部地区,造成目前沿海地区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交通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科教文卫设施供应的不足、城市犯罪率升高等。行业间工资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劳动力在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流动。岗位流动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不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这样的岗位流动便是劳动力的恶性流动。造成了现在一些岗位大家挤破头,很多人在竞争下失业的情况;也造成了一些相对于不重要或是福利水平相对不高的岗位无人应聘,加剧社会的畸形。
这样的发展,不仅不会带来经济的进步,还会对社会保障发展产生滞后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道路桥梁等的建设。有人可能会说,基础设施的建设意味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是对人们基本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保障的某种目标和任务。其实不尽是如此,在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社会保障水平都是一种削减。例如失业人口的增加,会造成社会保险费减少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的增加;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增加也会加大社会福利的支出等。
四、着力提高整体工资水平并不断缩小各群体间的差距
一是要转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式,必要时可将部分公共产品交给私人来运营,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再是要加大整体投资的力度,吸引外资进入,刺激消费需求,营造良好的经济氛围,努力促进GDP的增长。GDP增长,经济回暖,工资水平和职业福利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保障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但是其终极目标是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对社会的认可度。
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国企工资待遇改革。不缩小“象牙塔的”高度,我们仍然鼓励高收入,但是一定是要在一定的合理的范围内,才会起到激励的效果;要减少“象牙塔”的维度和位于“塔尖”的人数,使得大部分人的工资水平向平均线靠拢,并努力提高这条平均线,缩小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将行业差距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三是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为缩小差距提供必要条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国家政策的倾斜对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国家的战略发展规划可以适当地倾向于目前发展较为落后的行业部门和地区,在政策方面对这些加以扶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扶持。在地区间总体差距缩小了之后,工资水平差异的缩小也会变得非常简单,从根源上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四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例如:众所周知,山西省是全国的煤炭大省,经济发展过于依赖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济发展方式过于单一,在强调环保经济的今天,山西省依靠过去的产业结构,明显经济发展劲头不足,缺乏持久发展的动力。山西省可以依靠其独特的地理、历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弘扬晋商文化,实现三晋大地经济文化的再次腾飞。
五是国家要强化宏观调控,强化社会分配。政府政策在设计和运行的过程中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并且严格监督政府政策的实施,要照顾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目标,同时也要照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做到国家和个人同步富裕。
综上所述,工资水平总量和结构的发展变化会影响社会保障的总体布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情况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工资总量增长,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多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外在动力;有一个合理的工资收入增长和协调机制则是社会保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条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5925.html上一篇:风险与风险社会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