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社会学家齐美尔总结都市人的典型危险是冷漠,厌恶情绪。人们在明确分工的岗位上千篇一律的工作生活,无暇顾及自己的精神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出现众多的的城市问题,而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1997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全国人口的7%,到2000年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14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截止2014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了1.1883亿,约占总人口的8.7%。
在众多的老年问题中,空巢老人较为突出。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的压力让他们无暇顾及老人。许多的老人无人抚养最后孤独死亡。这种现象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在日本社会,并不断加剧,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日本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孤独死”。具体解释为:死亡时没有人看护或知晓,并且距离被发现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近年来中国城乡“空巢家庭”激增,留守老人已经超过4000万。根据《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城乡“空巢老人”占总人口49.3%,其中城乡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达到1208万,有部分自理困难的2824万人。究其原因: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20世界迅速发展,对我国的医疗体系,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龄老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障,无法负担养老费用,现有的医疗养老保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老人面临晚年飘零的危险。随着人口红利时代的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步放慢,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逐步放慢,现有的社会保障事业将入不敷出,等到人口负债期的来临,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会日益严重。
二、计划生育的负面影响
中国自从1982年开始到2016年施行全面二胎政策,三十多年来的政策实施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独生子女家庭同非独家庭相比缺少了子女人力资源。这就导致独生子女家庭将面临着特殊的养老风险。
三、劳动分工的变化
劳动分工的改变,是造成“孤独死”现象的另一诱因。中国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农业时期的熟人社会已经退出了现代社会,随之取代的是快节奏的工业社会的分工模式和生活方式。传统的网状养老模式也渐渐被小家庭的点对点式的直线养老模式所取代,家庭结构变得更加简单但也更加脆弱,形成了特殊的“4+2+1”的家庭结构。
四、医疗体系和养老体系的不健全
医疗费用过高和相对贫困是高龄老人面临养老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现有的养老模式也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城市社会。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长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保险制度发展缓慢和政府监管不力的缺陷。导致高龄者无法依靠医疗保障制度解决问题。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是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其中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主导着整个社会,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则严重滞后。当沉重的养老费用遭遇不完善的养老模式,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高龄老人们面临着朝不保夕的危险。
对于这些已经出现的超老龄化危机,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并着手应对。目前,日本政府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公助和共助为基础,互助与自助相结合的高龄者支援体系,并注重纠正社会发展与高龄者关系的认知,消除人们思想中老年人的社会撤离理论,充分发挥政府、地区、社会组织和老年人自身的优势,从老年人的工作参与、社会交流、生活质量等各方面出发,消除老年人的困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落脚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提高全民医保水平,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改进医保管理体系,构建全国范围内联网的医疗保障网络。提高医保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全民利益最大化。积极的开拓新型养老模式,着力促进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作用,确保老年人,子女,机构,政府各取所需,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加强社区养老的建设,构建社会互助网络
沉重的养老负担和有限的政府财力的双重压力下,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的养老需求;而且现阶段难以拿出大量的资金发展机构养老,而社区作为现代社会中最普遍的活动空间,可以有效的利用社区的一起资源,在不同程度上满足我国的养老需求。
(三)扶持社会组织,民间团体
建立正确的机构养老观念,不能单纯从衣食住行的浅显层面关怀老人,从文化和心灵层面关注老年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建立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机构养老行业准则,把握安全、康复、尊严、舒适、安心五大原则。鼓励多元化的养老机构发展,完善机构养老产业链条,逐步摸索出一条与我国现实情况相适应的养老模式。
(四)提高老年人自身的自助意识
自助精神是减轻老年人“孤独死”现象的重要途径,从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角度出发,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都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活动,摆脱无用论,社会撤离理论对老年人精神方面的困扰,让老年人更广泛更深入的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6352.html上一篇:西藏社会保障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下一篇: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