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城市夜跑快速兴起的社会动因及推动策略研究

城市夜跑快速兴起的社会动因及推动策略研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3-0030-04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apid rise of urban night running, and analyzed the social motivation for the a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dy needs, urban life microcosm, spirit sublimation, group identity and social platform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case analysis.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night running, such as cramped space, fuzzy right circles, virtual organization, barren culture, safety crisis, backward service, it is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expand the urban physical space,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design city night running route; formulate specific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lear night run community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promote the night run organization governance, organizational autonomy and political and social cooperation; strengthen guidance and publicity, cultivate a healthy night running culture; construct a perfect security supervision, security network; build people-oriented public service system and other promotion strategies, and provide mor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 night running.

  Key words: mass sports; urban night running; causes of the Rise; promoting strategies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项目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时代化的特征。近年来,夜跑运动在城市中迅速升温,参与人数逐年升高,夜跑群体逐步壮大。夜跑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源于其项目本身的特点,隐藏在其背后的社会因素也值得探究。与此同时,城市夜跑作为一项新兴的大众体育项目,其活动空间、时间、组织形式等已突破传统体育项目的维度,其特性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对夜跑运动的管理、服务、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追本溯源、从社会环境视角分析夜跑运动的发展根源、动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夜跑运动推进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夜跑运动快速形成、发展的社会动因

  1.1 身体的呼唤――国人参与运动、追求健康的理念与夜跑运动的特点相得益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加强锻炼、参与运动、追求健康已经成为国人的普遍追求,城市中迅速壮大的夜跑运动群已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正如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所言:“你不需要别人来帮你,你也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设备,不一定要到特定的地方去。只要你有一双跑鞋、一条好的路,就可以跑得很高兴。[1]”跑步运动集合活动空间、活动方式、活动时间简单、方便、灵活的优点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所接受。夜跑运动对人体健康的促进功能更具优势,公园、河边、绿道等环境较好的区域是夜跑族的最佳选择,经过一天的植物光合作用后,夜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比白天更高,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荷尔蒙对身体锻炼的反应达到最高值,加速了身体各项机能的改善。可见,夜跑运动的兴起与这项运动本身的功能、特点关系密切,与国人追求健康的理念相统一。

  1.2 城市生活的缩影――城市独有的工作节奏、生活方式催生夜跑运动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着改变,最主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工作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调整[2]。快节奏、高效率、大压力等已成为城市上班族生活节奏的代名词。现代都市人大多数的工作是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坐着完成的,体力劳动锐减,身体活动量的减少必然导身体缺乏足够的锻炼,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健康忧患。其次,饮食结构的改变则更加直观,快餐文化的盛行导致城市上班族的营养过剩,肥胖人群迅速增多,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正是由于城市独有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越发渴望参与运动、重视自身的健康。但是,大部分城市上班族一天中主要的时间、精力花在工作中,可以被支配的休闲时间被挤压在晚上,使得夜跑成为城市人进行身体锻炼的最佳时间选择。同时,城市夜间适宜跑步的路段比白天要多,既没有早高峰的车水马龙,又多了一份黑夜的宁静、自由。对于工作了一天的都市人而言,夜跑不仅仅能够锻炼身体,还可以使一天紧张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尽管夜跑重新定义了运动的时间,但的确成为了越来越多城市人所独有的生活方式。   1.3 精神的升华――夜跑成为城市人对抗压力,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的虚拟舞台

  伦敦大学的阿兰?拉萨姆的论文《一个习惯的历史:1960年代美国,作为工业缓和剂的慢跑》中说过:“慢跑能让中产阶级成功地把自己同颓废、烟酒不离身的左倾年轻人和大腹便便、乏味老朽的右翼大亨和政客区别开来。[3]”可见,如今生活在城市高压状态下的许多都市人期望通过自身的行动来表现自身的意识形态,实现自身的价值认同。城市夜跑正是夜跑者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形态的载体。夜跑可被视作一种城市生活中情感的催化剂,通过奔跑可以突破常规的城市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在标准化、程式化的都市节奏之外,能够找到一种更加坦然的生存状态,把焦虑和压力都留给高耸的写字楼,把汗水和恣意留给城市夜晚的街道。尽管当前城市中的夜跑环境、条件存在不足,但仍旧有越来越多的人带着一颗萌动的心选择夜跑、选择改变。可见,夜跑已俨然成为其改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虚拟舞台。夜跑对于许多城市人而言不仅是一种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一种为实现理想、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的表现形式,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形态。

  1.4 群体的认同――遍地开花的夜跑群成为城市人找寻群体认同的载体

  受城市生活节奏、生存空间、竞争氛围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城市人更加趋于个体化、自主化,人们更加期望能够对自身内在需求、价值所向进行自我表达。面对社会群体的多元诉求,实现共同价值、找寻群体认同成为都市人的内在需求。夜跑组织的出现正是城市夜跑爱好者找寻群体认同的最佳载体。认同是一种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公共生活方式,群体认同感即群体中的成员处于共同的兴趣和目的使其具备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导向,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夜跑社团成员来自不同领域,参与夜跑运动、分享快乐、增强健康、增进交流的价值理念促使其参与进来,在组织内部,成员间可以信息共享,分享资源与经验,传播体育价值。形成群体认同的关键因素还包括公开性和公平性。夜跑组织满足了不同社会群体平等、开放、共享、互助参与体育的目的和权利,夜跑群体的形成有利于群体成员的参与,有利于维护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主动个体性,有助于增强群体的公开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有助于形成和维护群体凝聚力和亲和力。

  1.5 社交的平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夜跑成为联通城市孤岛的桥梁

  当前,城市夜跑运动的兴起与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以4G、微信、微博、咕咚、益跑网、跑步论坛等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跑步APP、跑步论坛、虚拟组织对城市夜跑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而跑步运动同质化、可量化、可分享的特点也非常符合社交网络的规律,可见,城市夜跑已经附着上“网络化”的烙印。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体育互动不仅仅局限于现实中的物理空间,网络的虚拟空间也成为人们进行体育互动的又一个领域,网络延伸了人们原有的生活空间。通过互联网强大、便捷的信息传递、交换功能,夜跑群体可以从“线上”交流,发展到“线下”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在线上网络平台,夜跑族可以找寻志同道合的跑友,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跑步心得、总结经验,增进交流与互动,通过线下的跑步活动,参与者可以面对面共同参与、体验夜跑运动的乐趣,实现共同的目标、价值追求,找寻群体认同,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事实证明,夜跑运动可以打破城市人际冷漠的藩篱,其全方位的社交功能已经成为夜跑族的踊跃参与的重要原因。

  2 城市夜跑运动推动策略

  2.1 拓宽空间――开拓城市体育空间,科学合理设计城市夜跑线路

  当前,夜跑族的活动空间已成为夜跑运动发展的掣肘。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可供居民跑步、健身的空间锐减[4]。同时,城市中专业的夜跑线路仍旧非常少,有些城市甚至是空白。大多数夜跑者不得已只能选择在街道、马路跑步。并且,当前城市中的大多数夜跑线路未经过科学论证,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专业性、安全性,夜跑道路的“量”与“质”存在的不足会对夜跑运动的健康开展、夜跑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面对当前群众旺盛的需求,政府应不断加强体育场地的融合、创新,结合区域体育场地、道路资源,推进体育场地与城市绿地、公园、绿道等其他空间的结合,拓宽夜跑道路空间资源,增加跑步专业道路建设。在夜跑道路的设计上,突出人性化,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增加照明、指示牌等辅助设施,改善夜跑周边道路环境,提高夜跑环境质量、舒适度。

  2.2 明晰权利――出台专项政策、法规,明确夜跑群体的活动权界和责任

  夜跑运动活动范围广、活动时间的特定在晚上等特点已经突破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空间、时间维度,受制于当前城市体育空间资源供给不足及相关法律、法规缺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公民夜跑活动的权界模糊。权利模糊致使夜跑族与其他社会群体产生纠纷、权利冲突、行为越轨等现象频现,如:夜跑族与广场舞等其他运动群体的场地之争,夜跑族与机动车的道路博弈,夜跑族与公园、学校等公共服务部门就开放时间的矛盾纷争(夜跑族活动时间在晚上,与公园等常规开放时间相冲突)等。因此,政府在不断增加场地资源供给的同时,及时出台、补充、健全与夜跑运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通过完善专项法律、法规厘清公民的活动权界,明确夜跑运动行为准则、规范,为夜跑运动的权界之争扫清障碍。

  2.3 规范组织――推进夜跑组织治理,推进政、社合作,组织自治

  当前,夜跑社团、组织主要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开展活动,具有网络化、虚拟化的特点[5]。网络夜跑组织具有活动空间辐射面广、信息传递快、互动性强、平等参与等优势,但也暴露出组织稳定性差、组织管理缺乏制度规制、组织成员之间信任度低、组织活动的责任归属模糊等现实问题。因此,政府要关注、重视夜跑网络组织的发展,就网络夜跑组织的身份认定、会员注册、会员管理问题、社团权责等问题出台专门的政策、法规予以规范,设立专管、专属机构,推进网络社团组织规范化。同时,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要由“管理”到“治理”转变,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再者,政府管理部门应释放更多的权利给管理主体,让更多主体共同参与管理公共事务。推进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广泛合作,发挥社会团体在组织管理、组织自治、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分担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向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的改革方向转变。   2.4 深耕文化――加强引导、宣传,培育健康的夜跑文化

  夜跑群体的壮大不能掩饰其文化的贫瘠,部分夜跑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夜间擅闯公园等不文明行为依然存在。文化对于一个社会、一个群体的感召力已被广泛认同,以政策、法规为代表的法制,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德治、礼治方式在夜跑运动的发展治理中起到关键作用。文化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表现形式,文化的浸润可以影响人的思想、行为[6]。健康的群体文化可以使每一位成员受到熏陶和感染,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同化功能,而且可以内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进取的源泉,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群体文化的主体是群众,客体是活动。因此,应该打造健康的夜跑文化的需要,关注夜跑群体的需求,摸清夜跑运动的规律、特点,加强夜跑组织的规范、管理,构建、健全夜跑组织的组织架构、制度。同时,加强夜跑运动的专业培训,组织不同种类、层次的夜跑赛事。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共同营造良好的公民体育道德规范,提高全民体育公共道德意识。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渲染将夜跑运动的健康、教育、融合等理念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健康、文明、互尊互助的夜跑群体文化。

  2.5 保障安全――打造完善的安全监管、保障网络

  近年来,因为夜跑而引起的安全意外事故屡见不鲜。上海夜跑者在夜跑途中被机动车撞击身亡、浙江宁波夜跑者被歹徒抢劫等交通安全、人身伤害事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夜跑事故的发生除了与夜跑者个人主观安全意识淡薄、疏忽大意有关,夜跑活动的安全监管、保障体系的缺位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夜跑者的活动区域过于分散、活动时间集中在夜晚,这为活动的安全监管、后勤保障工作增加了难度。一个成熟的安全保障体系涵盖居民安全教育、引导,路况监控、监管,后勤安全医疗应急保障等多环节、全方位的服务内容。政府应对夜跑运动开展全方位的安全宣教,改善夜跑硬件设施,增加专业指导、培训,开展部门的协同合作、治理,共同打造全方位、多元化、动态化的夜跑安全保障服务体系。

  2.6 提升服务――以人为本,打造城市夜跑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是体现社会发展程度较为直接和重要的领域, 也是政府职能范围内的重要领域[7]。在社会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背景下,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适应社会群体的需求,打造多元、联动、立体、动态的夜跑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政府应联合城市交通、规划、体育、公安、医疗等各部门的专业力量结合公众需求构建多样化服务供给框架。体育部门应为夜跑锻炼人群进行科学的指导,增加夜跑专业培训,培养夜跑专业人才培养;规划部门应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资源扩充活动空间,改善夜跑周边道路环境,提高夜跑环境质量、舒适度;交通部门应加强道路路面管理、监控,维护道路秩序;医疗部门应增设夜跑沿线的医疗救护站点,让夜跑意外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公安部门应加大夜跑时间段的治安管理,维护夜跑者的人身安全。同时,政府应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转型、优化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设施建设、活动运行与管理,鼓励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

  3 结语

  夜跑运动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新形式,夜跑群体的迅速崛起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推动夜跑运动的健康发展是政府打造和谐、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的健康、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面对夜跑运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亟需整合、发挥政府、社会、夜跑组织、夜跑参与者的合力,相互协同,多管齐下、开展多元治理。由上到下,意味着从打造顶层设计贯穿到夯实基础,从制定夜跑运动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法律、法规到关注、迎合广大夜跑爱好者的实际需求,促进参与。由内到外,意味着从推进夜跑群体的内部管理、自治到为夜跑群体创设一个舒适、自由、高效的成长环境。由硬件到软件,意味着从提升、改善夜跑运动的硬件设施到打造健康的城市夜跑文化。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构筑“强政府、大社会”的发展理念、思路是推进夜跑运动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649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