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增强高中历史教学的人性化,激发学生的社会主体意识
有效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教育,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社会主体意识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史事教育、应试教育,在历史课堂上主要是采取单向性、灌输性的教学形式,忽略了历史教学中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习惯于让学生重复、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点,短期内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学生往往遗忘得也非常快,在历史课堂上只能被动式地学习,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是难以涉及。因此,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就需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历史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效的结合,使高中历史课堂更具人文气息和社会气息,潜移默化地开展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例如,在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的教学中,作为每个学生都已经熟知的历史知识,如何搭配历史教学的“常规”,使历史教学更具活力和教育价值就成为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如教师可以导入电视剧《亮剑》中的经典对白,让学生就其中的“亮剑精神”进行理解和情感体验,切身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社会责任感的真实体现,从而使学生真正树立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情感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不能过分依赖教材,高中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化、拓展和整合,还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高中历史的教材体系中,很多章节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文情感,是高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素材,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发掘、整理和应用,要将更多的社会人文情感因素融入历史课程教学实践当中,激发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人文思维。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历史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衔接,使其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求,塑造和完善学生的性格品质和人文素质。例如,在“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的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就“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的历史贡献进行讲解,同时可以延伸说明发明者做出的社会贡献和历史贡献,并将古代发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进行阐述,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树立积极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创造历史、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科学评价,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有效把握住教学评价的有利契机,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对此,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要给予学生更多质疑权、反思权和自我评价权,减少以批评性为主的评价策略,多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责任意识进行引导性地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环节有针对性地融入社会责任感教育。然而,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迅速达成的,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多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减少终结性评价,积极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爱国情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等,对于学生在人文素质上存在的缺陷,高中历史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多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高中历史“解放战争”的教学中,在问学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时,学生的很多回答都不够完善,中国共产党最后取得胜利,其实质是全国人民群众的胜利,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群众意识”“群众路线”与社会发展、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要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主体性、社会性、人文性,充分尊重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学以致用”的历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协调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