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吴文化数据库建设与社会公益性服务

吴文化数据库建设与社会公益性服务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分类号 G250.74

  Wu Culture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Welfare Services

  He Jihong, Zhou Jianping, Luo Shijing

  Abstract Wu culture is profound. Wu Culture disciplines classific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its cultural contexts, so as to be in a orderly management and 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of Wu; The system platform should be able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self-services, interactive services, reservation services, knowledge map services, etc of cultural resource. By establishing the appropriate organizational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we can ensure Wu culture database’s long-term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s which contribute to our powerful cultural country.

  Keywords Wu culture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Public culture.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development.

  吴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从泰伯奔吴至江南起,历经三千多年的演变发展,成为长三角和江南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1]。江苏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研究核心区,吴地的经典园林之秀为中国世界物质遗产的典范,国粹昆曲之雅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江南古代风雅人物、山水景观、风土人情到处都折射出吴文化的魅力,各种形态的吴文化遗存也相当丰富。建设吴文化数据库,系统地收集、全面展示各类吴地文化资源和学术体系,充分展示吴文化精髓和成就;有效地抢救和保护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即将湮没的吴地历史文化遗迹、人文遗产与传统工艺,使之在新时期焕发新生;有目的地整理、保存珍贵的吴文化遗产,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地方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求;为吴文化教育、科研和普及服务,加快地方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强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2]。

  吴文化数据库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就是要向社会提供一个完整、权威、数字化的吴文化资源网站,使之成为社会公共文化传播的一个平台,无偿为社会大众提供吴文化资源服务,为苏南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目前类似的吴文化数据库已有多个,有官办的,也有民间办的,还有一些文化网站,开辟了吴文化专栏,这些网站对吴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现在的这些网站大都没有根据吴文化的文化脉络全面梳理,展示的资源大都以通俗普及性为主,特别是一些民间吴文化网站,展示的吴文化资源有些欠考证,学术性不强,难以全面、准确、系统地展示精彩丰富的吴文化。因此,在当前文化强国的情势下,有必要根据吴文化生长的文化脉络,科学分类系统构建,并按照数字资源建设的规律建设权威可信的吴文化数据库,向全社会开放,充分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进而在传播纯正吴文化的基础上,应用吴文化、创新吴文化、发展吴文化。

  1 理清吴文化的文化脉络,制订学科分类体系

  吴文化历经春秋争霸、六朝演变、隋唐转型等过程,逐步形成崇文尚雅、融合创新的文化特质,涉及到经济、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学术、医术等各个学科领域,是吴地人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财富的文化形态表现[3]。为了有序收藏展示吴文化资源,根据吴文化的文化脉络,从纵向与横向理清吴文化的学科体系,横向上将吴文化分为吴地春秋、文学艺术、文化遗迹、工艺美术、吴地科教、宗教信仰、吴中名胜、现代吴地、吴地研究九个大类,纵向上在每个大类之下再进行学科分类,如:吴地春秋大类下再分为历史沿革、文物考古、历史名人、世家望族,同样文化艺术大类下再分为文学、书画、演艺,以此类推,各大类下均设有子分类,从而使吴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有纲有目,系统有序[4]。

  2 设计先进的吴文化数据库平台

  吴文化数据库的平台要能根据数字资源建设的规律,使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与网站技术进行开发,按照一切为了用户的思想进行平台的设计。网站平台要能为读者提供:(1)自助式服务:读者根据需要与喜好选择有关功能如统一检索、资源导航等浏览资源。(2)提供互动式服务:通过网站的论坛等发表各自的心得,共同探讨吴文化;也可通过填写资源标签,留下相关的知识,帮助网站建设,供别的读者参考等。(3)提供预订式推送服务:读者通过订购RSS,之后可直接浏览自己关注的内容。(4)提供吴文化知识地图服务:方便读者理清吴文化的分布与文化脉络以提高学习与研究效率,或者推理分析出具有商业潜力的文化资源,创意发展文化产业。(5)提供文化搭桥服务:如通过留言板,或填写有关表单等,吴文化数据库可发挥中间人的作用,为读者牵线搭桥,为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文化学者等联系搭桥,以强强合作,及时将学者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文化产品。   3 建设权威可信的吴文化资源

  资源是硬道理,吴文化数据库要建成权威的吴文化数据库,应系统收集各历史时期珍贵的吴文化资源,包括各种纸质文献(如刊物、地方志、公私文牍、私家藏书等)、图片、拓片、古籍(包括各类典籍和家族文献)、音像视频等多种资源类型;采用多种数据采集方法广泛收集吴文化资源,如:充分利用数据采集挖掘技术从已有数据库中将已经数字化的吴文化文献资料直接下载收集,提高网站数据建设效率;主动出击,采访、摄录即将消失的古迹或失传的民间艺术留下珍贵的文字与影像资料;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吴地涌现出的各种学术思想、文艺作品、文化产业资源等也要全面收集;还要及时采集发布最新吴文化方面的研究与活动信息。总之,吴文化的精华内容与重要研究成果都要得到收集展示。

  设立资源收藏门槛,资源在加工入库前,每个资源都要进行正确性、学术性、政治性审核,以保证资源的权威可信,让读者放心阅读、使用吴文化数据库的资源,如:设立资源入选与发布原则,以保证发布资源的合格。这些原则包括:收藏的资源应与吴文化有关,具有鲜明的吴文化特色;入选的吴文化论著应有较高的学术性,其学术性主要从论著的内容来判断,再辅以刊物级别、出版社、学者级别等多个角度判断,对无法判断者可请求吴文化数据库专家顾问组的专家;待入选的资源还应符合先进文化的理念,对有糟粕内容的资源一律不予收集;对读者的评论或BBS中的发言要进行言论管控;妥善处理知识产权问题,吴文化资源中有大量的典籍因年代久远,大都已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一些现当代公开发行的报刊论文与作品,在注明出处来源后,特别是吴文化数据库是公益性的社会公共文化传播网站,无商业行为,除报刊有特别版权申明外,一般均可予以收藏发布,少有知识产权问题;但对一些新出版的图书著作,如通过网络发布后,会影响到纸本图书的发行而影响到作者的经济利益,这就需要得到著作者权人相应的授权才能发布[5]。

  4 建立稳健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4.1 确立政府委托、事业单位承建的文化数据库建设机制

  文化强国需要文化数据库提供支撑,近现代属于吴文化区域的江浙沪的崛起,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缘优势与地方的区域文化,吴文化是江浙沪等地的特色区域传统文化[6],吴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是区域文化建设的文化依托,以宣传正史、正面文化,培育正能量为定位,承担向社会提供权威可信的传统民族文化,延续区域发展内在精神的文化动力!因此吴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是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的一种文化基础设施,政府应予以资助建设。

  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吴文化数据库,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其建设要能有利于全民文化素养的提高,要能根据区域文化本身的特质科学建设、传承、发展区域传统文化,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时让文化滋养人心,激发人们的创意,提升社会的文化创造力!因此吴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宜由文化事业单位建设,通过立项,由政府组织、指导、监督建设。受委托建设的文化事业单位要能根据政府的指导与读者的需求,充分利用自身文化研究方面的优势与技术特长,一方面要科学建设吴文化数据库,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保持吴文化数据库的长期建设与公益性开放服务,实现网站的最大公益性与效益化。

  4.2 建立吴文化数据库建设的组织体系

  成立吴文化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以讨论、决策、领导吴文化数据库的建设,保证吴文化数据库建设的正确方向与网站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成立吴文化数据库专家学术顾问组,以保证网站建设的学术权威性;成立吴文化数据库建设组,具体从事吴文化资源的采集、加工、审核、发布、平台设计、网站管理等各项工作。

  4.3 建立信息获取机制

  在重要的吴文化信息产生的重要部门如非遗管理部门、文化事业的宣传部门、院校、研究所,设立通信员,并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及时获取吴文化活动方面的信息,以保证吴文化活动信息能及时采集发布;建立吴文化专家库,重点关注吴文化学者群的学术动向与学术成果;列出吴文化研究成果的主要刊物与发行渠道,及时获取吴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等等。

  4.4 建立资源遴选标准与发布机制

  吴文化数据库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平台,向社会大众传播传统文化,在文化娱乐的同时提升内在精神文化品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吴文化数据库为文化产业、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地域文化元素以及文化智慧等等,特别是吴文化数据库作为官方建设的数据库,是得到老百姓信认的,是可以放心学习使用,并拿来应用的。这就更加要求吴文化数据库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性、合法性、权威性,因此必须建立吴文化资源的遴选标准与发布机制,只有达到吴文化数据库学术要求、无知识产权纠纷、审核通过的资源才能公开发布。

  4.5 建立信息管控机制

  公益性网站,特别是带有官方性质的吴文化数据库,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可能会产生社会影响的资源与言论进行充分评估并予以管控,除了要对自身发布的资源进行审核外,特别是要对读者的评论发言有相应的监控技术与处理措施,对不符合网站要求的言论要及时处理乃至封贴、封ID。

  4.6 建立评估机制

  定期或不定期地评估网站的资源质量、评估网站受读者欢迎的程度、评价网站的公益性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通过评估,不断改进网站的公益性服务,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氧吧、吴文化爱好者与研究者的俱乐部、政府发展文化事业的参谋。

  5 开展公益性的吴文化数据库服务

  吴文化诞生于吴地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如:苏州的古典园林、苏帮菜、评弹、香山帮古建,吴地的山山水水等让人们赞不绝口、流连忘返,也出现了如孙武、范仲淹、伍子胥、范蠡、顾炎武、俞樾、柳亚子、叶圣陶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等,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也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如昆曲的青春版《牡丹亭》先后在苏州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的演出场场暴满,受到了海内外年轻学子的空前欢迎。   吴文化作为我国的社会公共传统文化,精美绝伦,典雅智慧,理应为社会大众所共享。吴文化数据库要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文化强国为归宿,让吴文化的研究成果从大学、科研院所走向社会,更好地为社会大众共同分享[7],要始终坚守吴文化的公益性与读者至上的原则,保持一方净土,努力使网站成为精品公益性文化信息传播平台,保持网站的品味与水准。

  公益性强调的是社会价值、社会效益,但又必须要合法使用吴文化资源,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8],这就可能会导致一些特别优秀的吴文化研究成果,如优秀的论著与作品,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不能及时在互联网上传播,无法让社会大众所分享。因此,为了能尽快传播优秀的吴文化研究成果,宜争取各界支持,获取资助,以有偿或无偿获取一些特别优秀的论著与文化作品的网络传播权,第一时间在网站上发表、广泛传播,让广大读者免费享用文化大餐这一社会公共文化福利,以提增社会正能量,让传统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尽快文化产业化,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将大大高于为知识产权买单的价值。

  6 吴文化数据库社会公益性服务的初步实践

  自2011年开始,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与苏州大学图书馆合作建设吴文化数据库,为了规范数字资源建设,保证吴文化数据库的建设质量,先以“吴文化数据库”项目成功申报教育部全国文献资源保障系统(CALIS)建设专项并获得资助,2012年以12万条数据量超额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特色数据库项目专家组验收,并在评审中荣获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一等奖,随后吴文化数据库以吴文化网站(http://www.wuculture.net/)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为社会大众免费提供公益性服务。由于吴文化网站分类科学、资源丰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吴文化,每个资源的发布都进行了严格审核,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金量,开通当日访问量即达到1000人次以上,随后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目前,吴文化数据库已成为我校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重要的吴文化资源网站,也已成为一些高校的文化教学示范与参考网站,以及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权威网站,一些学生文化社团也以吴文化数据库为传统文化教育、宣传的阵地,苏州一些重要的民生建设项目,如“苏州中心广场项目”“苏州轻轨公共艺术设计项目”,他们对吴文化数据库给他们免费提供的大量吴文化资源与信息表示赞赏与感谢;一些中小学通过吴文化数据库发现有关著名学者而聘请吴文化学者担任他们的文化顾问;当然还有一些公司想在吴文化数据库上发广告,并愿为吴文化数据库提供赞助,但因我们坚守吴文化的公益性而婉言谢绝。

  7 结语

  传统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历史传承下来的典籍已无偿为后人留下了知识与智慧,吴文化数据库的无偿公益性服务的做法契合开放获取的数字资源建设理念,顺应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潮流,吴文化数据库担当传递文化的责任,传递文化典籍与现当今吴文化的研究成果。无论是传统还是当下,无论是吴文化研究学者还是平民百姓,大家在这里相聚,分享吴文化、吸纳吴文化、创意吴文化,在这里吴文化就能转变成文化产业发展的生产力,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659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