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提高展览水平,是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关键环节
首先从展览选题和内容上讲,展览的主题要与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当地的民俗、艺术、文化活动相结合,不是象以前有什么文物、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办什么样的展览,而是要贴近社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展览,我们就办什么样的展览。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个性化的需求,展品的布置、陈列的形式、手段等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除了运用传统的文物、图片、文字说明、模型、局部场景复原等来布置展览外,许多的声、光、电技术、多媒体技术、数码技术都运用到了陈列展示之中,这些技术的使用能够更加全面的、准确的展示展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展品与观众的交流程度,也更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地方历史博物馆展览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能够真实再现历史。
二、陈列展览是拓展博物馆教育最主要的途径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应该尽力把它搞好,加上因人而异的讲解,向社会普及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加强与馆外机构的合作,让民众参与等形式,使得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断得到拓展与有效发挥。
1.改善陈列设计的思路和手段,增强吸引力。陈列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它能够反映出博物馆管理和施教的能力与水平。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要以广大普通观众的需求为基础,重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尽量使展览内容与广大观众相贴近,充分展示博物馆的风采。在展览的内容上,要关注社会热点,突出本国、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使博物馆的陈列成为反映和表现所在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及自然科技的一个“窗口”。并要坚持少而精与丰富多彩相结合的原则,增强艺术性和趣味性,使观众真正想去看,乐于看,能在赏心悦目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地区性的博物馆或学校的博物馆,还要特别注意配合所在地区、学校的教学内容,设计布置陈列展览,从而使其能有效的服务于学校教育。在展览形式上,要尽量采用各种先进的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法,努力打造精品陈列,最有效地吸引观众。要让观众有看、有动、有操作、有实验,以此来强化教育效果。
2.提高讲解水平及质量。“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纪念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名片,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纪念馆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7]由此可见讲解工作在博物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讲解员是观众跨入博物馆首先面对的人,做好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讲解员首先要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真正了解博物馆陈列的主题、内容、目的,了解展品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要了解观众,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使用不同的讲解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讲解起来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也才能吸引观众,启发观众,教育观众。讲解员要争取做专家型的讲解员,这已经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
三、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
博物馆的服务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识到我们不是观众的管理者,而是观众的服务员,从一个关心观众、理解观众、帮助观众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让观众看到我们的展览是多么得吸引人,也要让观众感到我们的服务是多么得主动热情、耐心细致。让观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成为一次身心愉悦的体验和休闲。 新形势下,除了做好基本服务工作外,新技术手段的服务也要跟得上去。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文化休闲的潮流,其中博物馆成为了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之一。面对这一社会需求,博物馆应该抓住机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设施,让观众不仅能在展览厅轻松自如地学习,还可以在展厅外的休闲场所陶冶情操、增长知识。
四、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工作,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赢得全社会的认知
既要请观众走进来,博物馆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就是我们要主动用多种形式或手段推广宣传博物馆,推广博物馆内的种种展览、文化活动;同时博物馆的展览要紧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的热点、焦点相结合。请进来就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将观众吸引到博物馆来。 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文博知识普及、当地博物馆概况介绍、陈列展览的推荐,通过这些宣传活动让博物馆贴近社会,贴近民众,让民众有了解博物馆,了解自己生活地区的历史文化的愿望,也就是接受教育的愿望。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也是博物馆宣传工作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不仅要结合专题展览举办相关的讲座,请知名专家的学术性讲座,还应该定期举办文博知识普及讲座,文物鉴赏讲座、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活动举办种种讲座。这种讲座应该成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成为百姓文化生活中重要内容,成为百姓自觉接受社会教育的一种途径。
五、革新博物馆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并不是在“教”,而是在帮助观众学习,它主要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来实现其教育功能。这一观念的提出要求博物馆树立起一种积极互动、启发诱导式的教育理念,而这也是中国博物馆教育工作较为薄弱的环节。我国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常常局限在历史、文化、政治等领域,这是不能满足一个高速发展、日趋复杂的社会的要求的。社会的发展进化和人类认知结构的完善已经对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如何更好地理解他所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类过去的历史和记录,对于当代生活的思考和反省,对于未来世界的预想和勾画,都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要话题。另外,观众群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群体,包括不同的职业群体、知识群体、年龄群体,以及不同的地区、民族、国家等群体,这些群体对博物馆的要求大不相同。近年来,个体观众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观众在大量增长,随着观众构成的变化,观众的参观动机也在相应的发生变化。过去人们较多地仅仅将博物馆视为是接受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是一所严肃的学校,现在的观众则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将博物馆看作一个自我学习、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和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一个缓解压力与轻松度假的地方。而且个体观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可以自由自在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展品,自主地决定在博物馆的逗留时间。这些现象表明,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个人意志支配下的自主行为。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和观众的变化,就必须建立起适应大众文化时代要求的博物馆教育理念。
六、广开门路、开拓多元化的教育传播渠道
一是博物馆同各类学校联系,一起组织活动,来丰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二是出门搞展览。博物馆不能光等待观众上门参观,有必要主动深入到观众中去。三是将观众爱看的一些小型展览到全国各地进行流动展出,以此来普及科学、文化和历史知识。四是博物馆之友与志愿工作者。博物馆把爱好文物、关心博物馆事业的有识之士组织起来,成立“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团队,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向社会推广和普及相关的文博知识,同时也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五是专题讲座。博物馆可根据馆藏特色,把一些历史事件、先贤英烈等编写成专题报告,组织馆内专家或馆外相关学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部队、工厂、机关等单位作专题报告或讲座,直接深入这些单位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担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六是教育普及性出版物。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是大势所趋,我们文博事业的从业者更要切实抓好社会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才能把握机遇克服困难战胜挑战,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为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