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通过下表的数据不难看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呈现了飞跃式增长的态势,但是在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一直居高不下,近些年来城乡的收入差距己经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高比例,近几年来差额己经持续超过10 000元,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
1949年建国以来,由于改革侧重点和制度政策供给差异,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自成一体、相互分割,虽然有工业和农业的互补,但城乡经济发展差异使城市与农村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进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均衡、不协调,形成收入的二元特征。表明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呈现出二元性特征,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与幅度都大于农村居民收入。这种二元性特征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在原有的城乡分割体制下,农民在社会活动中存在体制障碍,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习以为常。
二、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一)劳动生产率、农产品贸易条件因素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等都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除此之外农业生产目前仍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不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也难以实现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是由于城乡产业特性即与农业、农民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农业生产具有天然的弱质性,风险高,比较效益低。而且尽管近年来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包含了多种产业和经营方式,但是相比较城市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形式,其经济发展速度和带来的就业岗位是不能和城市相提并论的,在城乡居民收入都增长的条件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步伐要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差距逐渐拉大。在经过几次农产品提价之后,国家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而使农民增收的空间已经很小,农民想仅仅通过种田而发家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收入分配机制因素
社会再分配机制的不够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具有调节作用,但作用有限。税收对分配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防止贫富分化过分悬殊。但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并不乐观,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漏洞很大。根据相关研究,发现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实施没有起到明显降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富人大量逃税,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巨额损失,还使得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失效,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导致了“逆向调节”的后果,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几点建议
农民增收困难是这种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矛盾的集中反映,更是制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效缩小的最大矛盾,单靠市场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一深层次问题的。
(一)大力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尽快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相关规定,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城市的经济活动,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通过村庄现代公司化、乡村城镇化、向城镇移民等多种形式,可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我国已经制定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而不断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全民医疗、养老保险等领域的全覆盖,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47%左右,我国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是今后五年内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使农村和城市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是给予城乡居民公平发展机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
(二)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彻底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现行户籍制度束缚和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将对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和流动,能够有效抑制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农民工收入不一定很高,但把收入结余汇至或带回后则提高了家庭的收入水平;一部分公民工到城市打工,为没有外出的劳动力提供了获取更多劳动报酬的机会和可能,也会相应地提高了农民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
2. 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做好农村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和落实,积极实行农村的养老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
3. 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要加大有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农民的“优生优育”意识,有效控制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在许多农村,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形成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和贫穷地区更是如此。
四、总结
传统体制强调的是“结果均等”,即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是国家安排好的,国家按照每个人的位置分配统一社会资源。表面上看,这样是公平的,但这样一来社会缺乏活力,其结果是贫穷的均等。在这种体制下,农民往往是改革的承受者,处于体制之外;城市则是改革的受益者,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只有实现机会均等,让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实现自由流动,才能真正消除城乡差别。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224.html上一篇:社会实践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城中村失地居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