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高校贫困生成才困境
第一,缺乏经济支持。由于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城市低收入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学费拖欠。开学初,向亲戚、朋友借钱似乎是贫困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的主要方式。
第二,缺乏社会关系。受中国传统政治行政体制的影响,社会关系的多寡,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发展前景。一般来讲,贫困生所处的家庭中,父母没有固定的或者较高的收入来源,比如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父母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基本上都是处于类似的生活水平线上,鲜有与社会地位较高、事业较为成功的人打交道的机会。这成为贫困生社会关系缺乏的重要原因。
第三,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与贫困生的心路历程息息相关。经济上的贫困,加之长期的心酸体验,会使贫困生由于外在压力而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导致自卑、压抑、忧愁、自闭。
二、促使贫困大学生成才的途径
1.学校支持:知识学习与能力锻炼的舞台
第一,积极引导贫困生加强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两种:一是注重研究能力的提升,培养研究型人才;另一种是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为企业输送人才。大多数贫困生由于背负了太大的压力,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从小便被灌输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信条,过分追求优异学习成绩,忽略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极易导致“高分低能”。学校老师和辅导员应该引导贫困生积极参加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的竞选,使他们能在学生会、社团以及各类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最终平衡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
第二,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之下,贫困生更容易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他们更需要学校给他们人文关怀。高校应该积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心理测试与筛查、心理咨询与辅导、专业心理知识讲座、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和途径,规避贫困生由心理问题带来的种种困扰。除此之外,班主任、辅导员应该在生活中关心、呵护贫困生群体,经常找他们谈心,准确掌握其心理动态,并建立良好的心理干预机制。
第三,积极指导贫困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讲,显得异常陌生,尤其对于贫困生来讲。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以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为目标,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大一新生开始抓起,在新生入学教育专题活动中,开设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主题的讲座;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在大一新生中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
2.家庭支持:心智成长与温情陪伴的港湾
首先,贫困家庭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东拼西凑,几乎倾尽全力,很多贫困生会为此利用课余时间外出兼职、打工,或者申请学校的贫困资助。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来自于家庭的支持,尽管面临着压力与困难,但它是源源不竭的,没有十分特殊的状况,父母和家庭永远是孩子物质支持的源泉。
其次,贫困家庭的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与关爱,这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父母的温情陪伴、父母在耳边的叮咛,都会如一剂良药,安抚孩子脆弱的心灵。对于在外求学的贫困大学生来讲,父母更应该多打电话,通过聊天、谈心,掌握其在校状况。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会使孩子对家庭更有归属感,并把这种良性情绪带入到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3.社会支持:公开竞争与传播动力的沃土
促进高校贫困生的成长与成才,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达到的,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凝聚社会力量,为贫困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媒体的力量,加强舆论宣传,集中宣传报道优秀贫困生的先进事迹、成才案例等,引导公众关注贫困生、尊重贫困生,促进贫困生积极参与到公平的社会竞争中来。除此之外,每到毕业季,广大企业单位,更应该多向贫困生伸出橄榄枝,帮助贫困生就业。
总之,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探析高校贫困生的成长与成才,有助于深入挖掘学校、家庭、社会在贫困生教育过程中所各自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