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2006年3月初,胡锦涛同志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蕴涵着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所包含的合理性的价值取向,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效应。在目前要加强荣辱观教育,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对于负有特殊历史使命的大学生群体,更应当做到“知荣明辱”先行。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大学生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叛人民为耻”就是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所提出的明确要求。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创办独立学院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前身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独立学院的出现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强烈需求的产物,也是高等教育探索体制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独立学院办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面向三本群体的人才培养实体。独立学院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创新的产物。
独立学院的学生按普通高校本科第三批次录取(简称“三本”)平均分数低于第一、二批本科,成绩处于中等偏下,因此三本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自主性、能动性、自制力差,思维活跃,知识面宽而不精,具有一定的特长等方面特点。
独立学院的发展多数参考母体高校的教育模式,在刚起步发展时期难以创新全面独立自主地发展,故其党建工作也参考母体高校,在较短时期内难完善本来就存在问题的党建工作体制。独立学院注重在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重在提升毕业学生的就业率以提高自己学院的名声,再者由于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现状,迫使大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参加各类培训,参加各类证书的备考,以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对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培养不够重视,投入不多,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理念下降,党员质量下滑。某些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不够浑厚,有些独立学院的老师还是从母体高校调转过来任教或者兼职任教,对独立学院的教育力度不够投入,关心度不够高,从而导致某些大学生直接在思想教育上就薄弱,学习不到更多的思想理论。此外,某些独立学院的党建体制不够全面,管理水平不高,投入资金少,缺乏长期的党课教育体制,没有注重党员的再发展问题。
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意识,指的是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构建人类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对个体而言,社会责任体现的应该是行为主体知、情、行的统一。是人内在精神价值的自然外化;而对社会而言,社会责任则应当表现为社会对个体的塑造和引导,而不是强加给社会成员的“任务”。二者彼此联系、辩证统一。因此,个人价值的实现,必然要体现在人的社会性中。因为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通过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本身就是人的存在方式。作为具体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则是无所谓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责任的承担,根植于人的存在方式中,并不是愿意不愿意、逃避不逃避的问题,而仅仅是一个是否能够意识到的问题。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不言而喻。大学生党员既是一个接受多年教育、掌握了较多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又是一名接受党的培养教育,政治觉悟较高、思想作风过硬的共产党员。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的紧迫性主要在于,一方面,他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维护者和宣传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意识的高低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是新一代共产党员的主体,他们能否良好地担当起自身相应的责任,不仅关系着今天党的执政地位稳固与否,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延续,历史使命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加强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高校所必须承担的使命。“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年大学生群体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掌握高端的实践技能,拥有活跃的思维意识。这一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和坚定程度,关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高等学校是国民教育的高端层面,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武装青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青年,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领青年,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青年。总之,高校的功能,高校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都决定了高校必须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中承担重要的时代使命。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教育的途径。
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的培养就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基本任务。责任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与生俱来的,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无论是何人,都对自身、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和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逐渐认识自己在人生成长中的责任,形成深刻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过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历代仁人志士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日益凸现的现状,加强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1.对学生党员的指导培养中加入培养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
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初级党校、高级党校、预备党员转正学习班、正式党员理论学习班,在设置具体培养课程和实施中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把加强大学生党员的人文素质教育、感恩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2.建立党内责任感培养的管理评价机制
首先,各基层党支部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奖惩制度,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鼓励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为个体行为设立一个合理的责任空间,用规范来约束、遏制不负责任的思想及行为的滋长,以“他律”来推动“自律”,达到有效遏制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在进行责任评价时,党支部可以通过党员互评、党支部互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党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道德实践活动是促使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党员道德责任意识等道德品质的基础。学校可以在校内组织集体活动,让党员在协作活动中树立相互协作,认真负责的团队精神,学会关心、尊重别人,提升自我评价能力和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学校还可以组织党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自愿献血、义务支教、“扶残助残”、“敬老服务”等体现对他人、对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活动,让党员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人之所以为人”的真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首先,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承担责任,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实践中产生了愉快体验,才会在今后更乐于参与类似的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和巩固己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层次。其次,社会实践可以满足大学生对社会认同的需要、对未来期望及成就感的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第三,社会实践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广阔背景,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磨练大学生的意志,真正建立社会责任感。
4.创新教育手段,发挥大学生党团组织的教育作用
高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基础上,创新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手段。高校党团组织要利用新媒体等网络载体,建立红色网络,使大学生党员在建立红色网站、浏览红色网站的过程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将责任担当教育融入其中,加深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等红色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正面引导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自觉性。其次,高校党团组织要应针对责任担当教育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员重走长征路,使大学生党员体会艰苦的生活条件,珍惜现在的生活。
5.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它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公民的责任,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较高道德水准。在实施责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党员来讲,党支部书记及辅导员教师是具体的践行责任的楷模,如果他们不能以身作则,他的教育就没有说服力。因此,教师要做好榜样,使责任感的内涵真正深入党员的内心世界,并贯彻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总之,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切实加强督促检查,营造良好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