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高铁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铁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3-0129-04

  收稿日期:2014-01-20

  作者简介:韦春梅,女,中共广西南宁铁路局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2013年12月28日,广西实现高铁“零突破”,同时开通了高铁线路1081公里,成为全国首个开通高铁列车的自治区,这标志着广西正式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铁以其巨大优势,必将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把握好这一契机,放大高铁效应、发展高铁经济,对于进一步加快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把广西建成西南中南开放发展的新战略支点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高铁开通运营给广西带来的机遇

  高速铁路是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是指列车运行时速在200千米以上的铁路。与普铁、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相比,高铁填补了既有运输方式的不足,有巨大的优势,体现在:速度快、发车密度大、公交化运营、安全舒适、运力大、运距长、全天候、辐射广、节能环保、占地少、噪音小等。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高铁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叠加效应将会更加明显,其积极影响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是使广西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进一步凸现。广西东连珠三角,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沿边、沿海、沿江,拥有1020公里的陆地疆界和1595公里的海岸线,是整个西部唯一拥有出海口的省区,是我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居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叠加位置,区位优势、地缘优势十分突出。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广西潜在的区位优势将转变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将有助于打造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升级版”。

  2013年,中央提出“广西要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广西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由此确立,广西向东开放,与西南、中南的合作,与粤港澳的经济联系由此更加紧密。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需要一根杠杆、一个支点来撬动,广西就是这个支点,贯穿整个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就是这根杠杆。广西不但是泛珠三角的“颈”,北部湾经济区的“头”,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轴心。南北钦防、南广、南昆、贵广等高铁的开通,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在广西的布局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广西铁路年运输能力也将从2500多万吨提升到2亿吨以上,从而为西南中南地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海大通道。高铁将放大广西的战略支点辐射作用,使广西特有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得到全面盘活,有力促进北部湾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合作发展,实现泛亚经济圈资源共享,广西经济有望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时代。

  二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广西欠发达地区的脱贫致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并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1]。高速铁路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势明显。高铁开通后,广西高速铁路通道变宽变快,广西将形成“12310”高铁经济圈:即以南宁为中心,1小时到达南宁周边城市,2小时通达广西全区各区市,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10小时左右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2],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同城效应显现,将极大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2012年相关数据显示,广西有国家级贫困县28个,自治区级贫困县21个,大部分在桂西、桂北集中连片分布,贫困人口总数达1012万人。“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形成,将完全覆盖集中连片分布的贫困地区。贫困落后地区一旦被铁路网络覆盖,其与外部的经济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从而加速其融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步伐,对于吸引外来投资,拉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铁路沿线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助推农民增加收入等都具有显著的效应。如德(保)―靖(西)铁路建设期间常年保持2000人以上施工队伍,吸纳当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就业,不仅增加了居民收入,还拉动了当地的消费需求。近年来,在南昆铁路的带动下,百色市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2年贫困人口最多的百色市农民人均增收1774元,增长17.8%,增速排全区第二位。可以预计,高速铁路的建成运营,将极大促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

  三是推动广西工业产业升级跨越,优化广西产业结构,促进以现代工业为主导的广西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高铁一个长编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运输牵引货物列车的重量动辄以千吨计,运送的货物几乎不受任何性能限制,不受气候、季节的制约和影响,不分白天黑夜都能有效运行。从整个广西来看,高铁的运量优势,所产生的巨大“人气”和“汇聚效应”,将促进高铁沿线新城区、新工业区不断涌现,改变着广西的“经济版图”。高铁所创造的同城效应,将使沿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使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快速流动,从而催生城市发展新增长点的形成,带动铁路沿线城市商贸、金融、房地产、传媒、酒店、餐饮等行业发展;进而促进广西产业布局调整,推动广西石化、机械、建材、有色金属、建筑等10多个千亿元产业发展,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中心建设步伐。   四是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发展。广西现有铁路是两头细中间粗的“枣核”,通往外省区的都是单线,形成“瓶颈”,现有5条出省铁路通道中有3条(南昆、黔桂、湘桂)仍存在路网性限制口,麻尾分界口则一直是全路最主要的限制口。广西铁路运输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行,2012年,南宁铁路局的日均请求车达6650辆,最高达7000多辆,可满足率只为45%左右;南昆线、南防线、黔桂线全部区段能力利用率均达到100%,都超过初期的设计通过能力,为此,铁路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实施迂回运输。目前,广西沿海港口群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61个,总吞吐能力1.2亿吨,而广西沿海铁路的集疏运条件却十分滞后,由于受铁路运力限制,物流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货运基础设施面临的“瓶颈”一直影响着这些地区的运输成本,制约了企业将业务转往具备土地及劳工成本优势的地区。高铁的通车运营,可以使现有运输能力提高200%以上,彻底改变目前“一票难求”和“货物滞留”的局面,极大地缓解公路运输压力;同时低廉的铁路运输价格将大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使物流产业得以依托铁路与公路及港口相连接的交通网络,构建衔接顺畅的综合物流体系,开展“铁水公”多式联运,从而得以快速发展。

  五是支撑旅游强桂战略做强做大。高铁对广西旅游业是个发展机遇,有利于推动广西旅游业大跨步发展。2014年广西提出“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以桂林为龙头的旅游发展带为骨架,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为核心,南宁、桂林、梧州、北海旅游集散地为支撑的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启动一批重点景区项目,建设一批旅游品牌,全区旅游总收入2500亿元以上,增长25%[2]。高铁开通后,广西与外地城市的空间距离缩小了,旅途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广西旅游的通达性、便捷性和吸引力将明显提升。

  六是催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新机遇。资料表明,西南地区物资从广西北部湾三大港出海要比从广东湛江港出海缩短270公里,广西北部湾港口也是马六甲海峡到中国所有沿海港口最近、成本最低的港口。高铁的开通运营,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了发展新机遇,可大大加快广西北部湾“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的建设步伐。同时,高铁开通也为南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机遇,使南宁快速成为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内外旅游集散中心。

  七是承接产业转移机会增多。便捷的交通,必然加快经济要素的流动,促进产业要素聚集,促进资本集聚和财富倍增。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路又有水路相连、既沿海又沿边的省区。广西与广东山水相连,经济相依,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的上升,珠三角需要通过广西的大通道尤其是通过高速铁路,将其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产业向内陆转移,向西南腹地转移。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在经济圈内涌动翻滚,给这个经济圈带来无限商机,沿线城市可将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过去广西只有一条低标准的黎湛线到广东,高铁的开通,南宁至广州3小时可到达,比现行运营时间缩短11小时,远景运输能力为货运量2000万吨/年,日开行客车110对[3]。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使广西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地带,而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有望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推动统一市场的形成,加速区域融合,特别是促进广西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调整组合,为沿海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广西的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有利契机。

  八是直接和间接影响人们生活。高铁发车密度大,实行公交化运营,旅客可随到随走。高铁安全舒适,运行平稳,各类服务设施齐全,车厢宽敞整洁。高铁节能环保,碳排量几乎为零,平均噪声仅为公路的1/2-1/3。购票方便,手机、网络、电话、代售点、自动售票机、售票窗口等都可购票。高铁为广西提供了最快捷简便的出行方式,成为忙碌的广西人出行的首选。2014年春运期间,广西高铁每天开行13对动车,每趟动车运能为600多人,仅按每对动车每天只开行一趟计算,整个春运运能就增加70万人次。高铁还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同城化”效应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沿线地区居民文化、习俗、观念等方面的变化。高铁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收入。增强人们的荣誉感、现代感和民族自信心。高铁运输节约土地资源,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高铁效应下广西面临的挑战

  一是区域经济竞争更加激烈。高铁把沿线城市带入“小时经济圈”,全国各省抢抓高铁机遇、竞谋发展的势头非常明显。如湖南凭借其自身的资源、环境、政策等优势,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决心和力度十分大,专门出台了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的“34条”。而广东省积极实施“双转移”战略,产业转移蛋糕面临分割摊薄和截流的问题。

  二是旅游业受到周边市场冲击。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交通运输,这是因为,旅游首先是游客对旅游地的挑选,而旅游地的交通便捷与否直接关系到游客的费用支出,高铁的优势会改变客源市场的空间格局,导致出现游客量“进”大于“出”的现象。此外,各旅游地虽然有各自的特性,不平衡性,但也存在许多共性,如在资源禀赋、旅游环境、发展模式等诸多方面,在客观上加剧了景点间的替代性,加剧了竞争。高铁的开通,各景区之间的空间距离缩短,那些禀赋资源好、旅游环境美、发展模式佳的景区会越做越强,而较低档次的景区会逐渐被竞争掉。再者,高铁加剧旅游交通工具的竞争。一方面,高铁与飞机的竞争会日益白热化;另一方面,高铁的存在也使得机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争夺旅游市场,各省均将旅游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市场营销,挖掘潜在客源,如湖南、广东纷纷推出在景区可以享受“车票兑门票”或门票半价优惠等促销活动,南岳衡山将专修一条连接高铁衡山站与风景区的快速通道,车程只需要5分钟。这些无疑对广西发展旅游业产生巨大冲击。

  三是生产要素存在流出风险。从日本新干线对沿线地区影响的历史经验看,高铁通车后,由于空间成本降低,没有优势特色城市的资源便会被吸纳至较高回报的地方,导致有些区域加速兴起,有些地方则快速没落,日本称这一现象为“虹吸效应”[4]。高铁缩短了广西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时空距离,扩大了市民的消费投资半径,在客观上形成人才、资金等向外流出的趋势,原有的市场、资源会被外地企业抢走或者挤占。如果应对不力,极有可能出现一定的“虹吸效应”。   四是地方设施配套能力不足。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综合交通衔接不配套,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先进,现代服务业体系不健全、站点设施不完善等,这些都将影响发展环境软实力的提升,从而削弱高铁对广西经济的拉动作用。如2013年12月27日,广西高铁开通运营新闻发布会传出来宾北站等7个新建车站,因为站房建设、站前广场、通站道路滞后等问题,暂缓停靠,主要是因为配套设施没有完成。目前广西还没有建成高铁新客站,已开通的高铁列车停靠都是在老站劈出三个站台,这对铁路的乘降组织、旅客的安全出行造成一定影响。

  五是铁路客货运运能释放效果不明显。我国自高铁开通运营以来,有关数据说明高铁有超饱和现象,如由于京广既有线客货运输处于超饱和状态,同时武广高铁车票价格偏高,对既有线客运压力缓解效果不大,对铁路货运运能释放的效果总体而言不是很明显,货物的积压情况还是比较严重。广西新开通的南柳、桂柳客专也有同样的问题,值得关注。

  三、广西充分发挥“高铁效应”的主要对策

  (一)增强机遇意识,在抢抓机遇上积极谋划。未来几年里,广西应紧紧抓住高铁建设和开通的重大机遇,以“尽快把广西建成西南中南开放发展的新战略支点”为战略目标,积极谋划并尽快建成三大高铁大通道。一是尽快建成以北部湾三大港口为龙头,经南昆、黄(桶)百(色)、金(城江)南(宁)以及黔桂铁路,连接云南、贵州,再经黔渝、兰渝、兰新、青藏铁路,连接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等西部12个省、市、区的西部出海大通道;二是尽快建成通过凭祥、东兴、龙邦口岸和云桂(南昆)铁路这“三口一线”,与东盟铁路连接的国际大通道;三是尽快建成以南宁铁路枢纽为辐射轴心,连接既有湘桂、南昆、南防干线及南环线,接入柳南、南广、云桂、金南、南凭6条新线的城际大通道,使广西尽快成为西南中南开放发展的新战略支点。

  (二)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交通运输上主动对接。高铁具有很强的聚客作用,能够带来大量的人流,如何合理引导人们选择出行方式,避免高铁与航空、公路和普通铁路的无序竞争,值得研究。广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重点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抓好“通、畅、联”。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是避免无序竞争的有效措施。为此,一是实现高铁与其他运输通道如公路、水路、航空等的有效衔接;二是实现场站衔接,包括场站功能衔接、场站规模衔接、场站布局衔接、场站设施衔接、场站之间的交通网络衔接、信息衔接等;三是实现高速铁路与港口枢纽、空港枢纽、仓储中心、物流中心等运输节点的衔接;四是实现广西与周边各省区之间,特别是两省区结合部衔接。

  (三)搭建平台,在产业上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高铁的开通,使广西尽得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之利,占据地缘优势。目前广西依托高铁承接广东产业转移要完善三个承接平台。一是优化工业园区平台,工业园区是广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增长点,应注重培育支柱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各具特色的板块经济。二是完善产业基地平台,认定和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这两个平台打造,达到广西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广西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比2012年翻番,突破14000亿元,增加值达到4200亿元,实现税收550亿元;到2020年,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支撑全区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38000亿元,增加值达到11000亿元,实现税收1500亿元[5]。

  (四)繁荣商贸,主动聚集人流物流。高铁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同城效应”也有“虹吸效应”(即生产要素流向一线城市)。为此,要放大高铁效应,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一是着力提升城市品位,聚集人流,在城市定位上突出“环境秀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经济繁荣、人文凸显”的城市特色。二是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汇聚物流。三是推进高铁站“零换乘”,规划集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地铁、公路、公交一体的地下交通通道。四是推进新城功能建设,针对高铁车站的特点,引进大型博览会、科学园区、贸易中心和会议展示中心、学术研究和行政中心、大型企业总部等,完善高铁枢纽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配套。

  (五)彰显特色,在旅游上主动链接。高速铁路对旅游业的影响最为直接,构筑广西旅游新格局,重要的是要利用高铁旅游效应的契机,经营好广西的旅游资源,形成全区一盘棋的旅游大品牌战略。广西应进一步坚定实施“旅游强桂”战略,充分挖掘广西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旅客来广西旅游。对巴马等地和南宁、桂林等城市采取各种方式的专业旅游推介。以高铁形成的商务客流为主体,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有利优势,把商务旅游作为重点高端旅游市场重点拓展。加强旅游设备设施及项目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建立电子网络系统推进旅游集团化发展。

  (六)构筑小高地,实现招才引智的新突破。高铁的开通将促进人才的快速流动,人才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广西的高素质人才有可能因为高铁的“虹吸效应”流向大城市,同时也为广西吸引人才提供了可能。为此,应树立立足现有人才资源开发新理念,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增强人才吸引力,加快建立适合广西发展的人才资源开发培养机制。同时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现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依托广西在建的各项重点工程项目,及时引进各类人才。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人才柔性引进的办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灵活引进所需的建设人才,积极从高铁沿线地区引进“星期天工程师”、“周末专家”,为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45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