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我国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因素
(一)传统文化因素
我国对于老年人的照看传统和福利思想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舜提倡以“孝”治天下,在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对“孝道”亦十分推崇,因此我国长期以来的封建社会“孝道文化”是老年福利思想和福利措施的重要依据,我国对传统的“孝道文化”十分尊崇,现代社会人们的福利理念中依然认同“养儿防老” 、“落叶归根”、享“四世同堂”之乐等。现代社会中不老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养老院、福利院等现代社会养老机构并不认可,认为只有不得已或被遗弃的老人才会选择去养老院。即使年轻人,作为老人的子女也不愿意将他们父母委托于养老机构照看,一部分原因是养老院的硬件环境不令人满意,护理人员的工作不被人们信任。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当前大多数儿女认为将自己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一种不孝顺的表现,这导致的我国老年社会服务体系长期滞后发展,一直一来的家庭养老制约了现代老年服务水平的提升,也制约了老年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孝道文化”是我国老年人社会工作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不同国家的福利制度因素
作为社会工作起源地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革命后未来缓和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开始发展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并以《济贫法》为代表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开端。二十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高福利国家之列。相比之下中国的福利制度由于受制于“家国一体”的思想观念,在国民福利中本应该由社会和政府承担一部分责任的老年人福利,被家庭过多的承担了重任,我国的老年福利制度,与老人相关的社会工作也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导致开展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政策支柱和硬件设施都较西方薄弱。
(三)人口多而人均收入低的国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逐渐恢复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比,我国生产力水平仍较为落后,虽然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受制于人口众多的现实条件,导致当前人均GDP、人均资源、能源占有率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政府用于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和保障老年人福利的财政投入,短期内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现实需求,而未来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的逐年攀升无疑会加剧人均养老福利的紧张性。我国特殊的国情也决定了老年社会工作其财政资源受到制约。
二、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选择
我国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方向的选择仍需要各领域的广泛探讨,笔者就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两点本土化选择:
(一)注重对老年人“增权”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增权”己经成为近年来学界对老年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并随之出现与“增权”相关的新概念,如“充实力量(empowerment)”、“银色权利(grey power)”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增权”的目标是帮助无力的老年人改变现有状态,帮助老年人树立生活信心,增加老年人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增强他们改善生活状态的能力。
老年人群体是一群容易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他们正面临生活能力的下降、生理、心理的衰退,加之受到疾病、死亡的威胁,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无力感。在我国老年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尝试激发老年人的潜在能量,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帮助他们积极乐观的面对老年生活。笔者认为,注重对老年人的“增权”是社会工作本土化体系建立的重要内容。
(二)注重老年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
人才是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保障,老年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是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前提。推动老年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首先要注重“以人为本”。一方面要把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作为主体对象,设立符合他们的课程。另一方面,要把老年人作为主体对象,从我国老年人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出发,教育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人才。要注重实践研究,本土社会工作高校应用社会科学系建议采用教育、实践、研究三者彼此配合、彼此互动的原理,并结合教育理论家各自的“经验学习模式”来设计课程,发展出适合本土的社会工作实务,培养出一大批有责任感、有实务能力、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自主性的社会工作者,为老年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提供了典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499.html上一篇: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开封胡同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