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浅谈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马克思之前的分工理论

  西方关于分工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对分工做了简单的论述,在阐述城邦的正义问题时,他借苏格拉底之口论述了有关分工的思想。他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只有各个等级专心的从事自己的职业各尽其责,才能够维持城邦的稳定促进城邦的发展。在这里,柏拉图看到了分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这种分工理论过于理想化,并不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的。

  在近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国富论》中第一次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有关分工的学说。首先,他明确的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良,以及在任何处指导劳动或者应用劳动时所用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都是分工的结果。”为了使分工的作用更加形象和具体,斯密以当时最为普通的胸针制造业为例,通过论述在制造过程中分工的作用进一步指出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一个人一天可能都制造不出一枚扣针,但当分工出现之后将复杂的制作过程分解成不同的生产阶段,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制造出四千八百枚扣针。分工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原因在于:第一,分工使生产专业化,工人熟练的掌握生产技巧,劳动的娴熟程度增加提高他们所完成的工作量。分工把复杂的劳动过程分解成不同的阶段,每个工人只需要掌握简单的操作并以此作为其终身的职业,俗话说“熟能生巧”,日复一日的重复势必会提高工人的劳动技巧从而大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分工节省了劳动时间。在复杂的劳动过程中,工人需要随着生产的进行不停地变换工作地点,操控不同的劳动工具。而分工的出现恰恰可以将工人固定在某一生产环节,节省工人因生产需要不停流动的时间。第三,分工促进了机器的发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需求不断增加,分工日益专业化专门化,现存的劳动生产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人们的注意力渐渐投向从事生产的工人本身,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学者和理论家面对的有一问题。斯密指出“适当机器的利用,可以大大地便利和节省劳动。这是大家一望而知,不待举例的。” 机器的使用,提高了各个行业的产量,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交易。

  实际上,在人们高度评价分工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斯密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分工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分工的过程中,人被当做简单的劳动机器循环往复的做着同样的工作,单调枯燥。劳动者丧失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热情变得愚昧无知。斯密指出“几乎各种技工,在特殊业务上,往往因操作过度而生特殊疾病”而且,工人不得不始终从事一项简单的劳动从而使他们“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但是与分工带来的积极作用相比这一消极影响并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人们只是看到日益增加的国民财富和自身需求的满足,忽视甚至是无视分工对于工人本身的迫害。

  二、马克思的分工理论

  (一)分工理论的发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分工”

  众所周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创立和形成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著作,也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首次提出并阐述了关于分工的理论。从文本的现实内容来看,马克思在《手稿》中对于分工的论述散见于三个笔记的一些章节和一个题为“分工”的片段之中。分工,原本是国民经济学中的基本范畴,但马克思却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分工理论的哲学分析和批判,赋予分工以经济学哲学的内涵。在笔记I中,马克思开宗名义地运用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来揭示国民经济学中劳动价值和工资规律的内在矛盾,同时看到了工人生活的真实处境。马克思指出:“在工人对资本家处于从属关系的情况下,吃亏的首先是工人”。资本家用提高工资的方式刺激工人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但增加工资的前提是工人必须牺牲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将自身作为生产的工具,“工资的提高以资本的积累为前提并且导致资本的积累,从而使劳动产品越来越作为异己的东西与工人相对立。同样,分工使工人越来越片面化和越来越有依赖性”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即使在对工人最有利的社会状态中,工人依旧无法逃脱沦为机器、沦为资本奴隶的悲惨命运,分工成为了异化劳动的根源。

  马克思在《手稿》中特别深刻的探讨了异化劳动与私有制之间的关系,指出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本质和根源。私有财产则是异化劳动借以实现的手段和形式。从根本上说,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必然结果。正因为劳动活动本身同劳动者异化了,才使作为这种活动结果的劳动产品同劳动者相异化。私有财产所表现出来的奴役与被奴役关系是由异化劳动决定的,异化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内容,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关系的论述深刻的揭示了雇佣劳动与资本、工人与资本家相对立的社会关系。

  (二)分工理论的形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分工”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一方面指出分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社会生产最初表现为简单的自然分工,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按照性别、体能、年纪等生理因素或者依据部落所处的环境进行分工。随着分工的出现,人们获得的生活资料日益丰富并产生了较多剩余产品,为了节约资源人们最初表现为偶然的个体交换后来逐渐发展为必然性的经常性的交换,于是在部落之间形成了固定的交换方式,自然分工逐渐发展为社会分工。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的发展使分工成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方式,由于这种分工导致了生产本身的异化,因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异化的分工也必将在历史中被消灭。   另一方面指出了分工与生产力的关系,简单概括为生产力决定分工,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生产力决定分工。就劳动者本身而言,其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决定了他在分工中所处的位置。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人们就会越来越关注劳动者本身熟练掌握的劳动技能,在分工中只有当劳动者从事与其知识技能相当的职位时,他本身的生产能力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例如,让一个木匠去从事科学研究势必会阻碍研究进程的发展,而相反让他从事与本身技能相匹配的木工,就会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他所擅长的领域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劳动工具而言,不同的生产工具产生不同的生产效能,也会决定分工的程度。具体说简单的劳动工具只能进行简单的社会分工,复杂的生产工具就可以进行复杂的精密的社会分工。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最初的劳动工具只有一些粗糙石器,生产工具的单一决定分工类型的有限,而到了蒸汽时代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许多生产中的机器被发明创造出来,人们的分工也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马克思也曾这样指出:“生产工具的加速积聚和分工是彼此不可分割的……工具积累发展了,分工也会随之发展,并且反过来同是如此。正因为如此,机械方面的每一次重大发明进步都使分工急速加剧,而每一次分工的加剧也同样引起机械方面的新发明进步。”

  其次,分工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分工的专业化需要更多从事专门化和特殊化劳动的劳动者,这样推动了生产工具的革新以适应分工的需要,从而使生产机器化成为可能。分工简化了复杂的劳动程序,降低了工人工作的难度,从而也提高了劳动效率。

  (三)分工理论的丰富:《哲学的贫困》中的“分工”

  《哲学的贫困》是为了批判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而完成的一部论战性著作。其中,马克思以“分工”的范畴作为突破口,敞开了内在于经济过程的现实批判思路,发现了人类历史过程的辩证本性,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其分工理论。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出机器和分工的关系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随着分工范围的扩大,生产方式日益完善,各民族闭关自守的状态因分工而改变,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历史就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由于机器和蒸气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

  (四)分工的消灭

  马克思在论述了分工的本质及内涵、分工的发展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分工的消灭。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要消灭的分工并不是专业化生产中的分工而是专指那种与私有制相联系、导致劳动异化、使人片面发展的分工。分工的消灭其主要依据在于:第一,当生产力处于高度发展的状态,人们从自发的分工中解脱出来形成自觉的分工,摆脱了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二,分工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使财富积聚在少数富人手里,穷人的生活日益痛苦,从而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生产者没有因生产而获得相应的物质财富而相反使得生产与消费相分离,而消灭分工是改变这种现状的途径。第三,分工的消灭和分工的产生一样都表现为一种历史必然性,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51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