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所谓“离家出走”,是指青少年在没有得到父母允许的情况下,离开家庭或学校至少一天以上,且有意隐瞒其去向的行为。应该讲,青少年离家出走已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在英国,据儿童保护协会估计,一年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就有10万人之多,就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而言,每9人中就有1人主动离家出走或被迫离家出走。在美国,各街道和平民窟中很容易见到这些离家出走的游荡青少年,与其他流浪者不同,他们主要由于家庭以及教育问题原因从家中“逃出”。在韩国,据调查,每年离家出走的青少年超过10万名,离家出走的原因,一半是因为家庭的矛盾,其余大多是为了和朋友一起玩耍或一时冲动。而在中国,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也日益增多,各种关于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消息常见于报端,以至一些媒体发起“孩子,你为什么离家出走”、“出走少年”的大讨论。可见,离家出走已不是某个或几个青少年“心血来潮”之举,它已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就离家出走的结果而言,“尽管青少年离家出走是为了逃避家庭矛盾和情感混乱,但当他们走上街头后,发现这些问题丝毫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他们独立地或几个人生活在城市中,没有经济地位,缺乏社会经验,从而增加了其它危险性,使他们常常成为犯罪的受害者,被抢劫、殴打或遭到性攻击,而且离家出走的青少年,特别是经常出走的,出走的时间很长,离家远的,很有可能参与一些非法活动,包括吸毒、酗酒、性行为的混乱等”。“离家出走的问题,被视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这是犯罪的最大根源之一。由于游荡者身上没有多余的钱,他们多出入于贫穷地区,或龙蛇混杂的场所,故很容易与坏人打成一团,蜕变为具有反社会倾向的犯罪人员。”其显现和潜在的危害性、破坏性毋庸置疑。
二、成因探讨
家庭作为人生的避风港,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理想场所,但是羽翼尚未丰满的青少年却选择离家出走,这一非正常行为直接、清楚地告诉我们,作为第一重要因素的家庭及父母方面存在某种缺陷,因此,应该反思我们的家庭和父母,尤其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亲子互动。所谓亲子互动,是指父母和子女间的相互交往活动,它具有血缘性、亲情性、长期性等特点。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现象,良好的亲子互动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当的亲子互动往往会导致青少年问题的产生。
(一)互动角色地位的不对等性
亲子互动过程中,父母处于中心、主导、控制地位,子女处于边缘、被动、受控制地位,形成不对等的两极格局。通常“中心”方居高临下,以自己的方式宏观的审视“边缘”的境况,强制性的输出“中心”的指令计划,根本不用考虑“边缘”的现实各种状况,“边缘”方沦为客体,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中心的意志。或许这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使得父母不断地将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子女,为子女规划、设计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简直成了父母手中的一枚棋子,任由父母摆布。在物质生活愈加富裕的今天,孩子们却感受到一种窒息般的压抑: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苦闷和烦恼已成为孩子们的共同心声,他们品尝到的不是金色的童年、快乐的少年,而是生活的压力和竞争的残酷。家已经不再是想象中的快乐天堂,而是一个束缚和“囚禁”自己的笼子。走出家庭,挣脱父母的管束,意味着探寻属于自己的自由活动空间,无拘无束地享受快乐生活。
应该说,就互动角色而言,作为子女的青少年是人,不是物,他们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不可预料的发展能力,与父母处于对等地位。亲子之间的交往实际上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双向交互反馈的过程,它要求父母尊重子女的主体地位,用平等的眼光与子女交流,充分尊重他们的各种权利,不应高高在上,用极端的方式让子女屈服、让步,努力培养子女积极主动、乐观负责、自信自尊等良好品格。
(二)互动内容的狭窄性
在亲子互动中,过于重视子女的智力发展,而忽视其非智力因素。为了能使子女将来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许多父母把子女的时间安排满满的。亲子之间似乎只有考试和成绩,全家人围着分数转,随着分数的高低或喜或忧。分数像一座大山一样重重地压在子女身上,使得子女成了挣分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尽管学习在多数情况下难以用分数来量化。
作为青少年来讲,身体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所需要的营养知识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智力成绩方面,还应包括品德、审美、心理等诸方面的知识,但这些方面已被压缩到非常有限的范围。互动内容的窄化,会使青少年营养不良,造成青少年心理压抑和痛苦的情感体验。目前亲子互动内容十分狭窄,当青少年面对繁重学习和复杂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种问题和挫折时,会在心理上产生厌倦、困惑、恐惧、自卑等各种消极情绪,并在内心积压、叠加,终有一日不堪忍受,只得采取离家出走这种逃避现实的做法。可见,在亲子互动中,我们的父母是否可以站在子女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体察子女面临的问题,感受子女的苦处,拓宽互动内容,提高子女的积极性,减少子女消极情感的产生。青少年离家出走,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生活暗淡无光、枯燥无味所致。理解家庭,离开父母,从而脱离近乎“苦行僧式”的生活,追求灿烂多彩的人生,这是与青少年身心特点相吻合一致的。从离家出走青少年的主要聚集地来说,一些有趣、好玩、自由的娱乐场所,包括录像厅、游戏厅、网吧、卡拉OK厅等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场所,这也可证实上述观点。
(三)互动方式上,呈现两重两轻局面
重“言传”,轻“身教”;重惩罚,轻奖励。父母是青少年心目中最早的偶像,是他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思想、性格、兴趣甚至生活习惯,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生产重要影响。著名教育学者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向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嘱咐儿童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向别人说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父母亲来说,应清醒地认清自身角色,在“言教”的同时,更多地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子女树立榜样。遗憾地是,很多父母是重“言传”,轻“身教”。亲子互动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滔滔不绝,讲出一些笼统、抽象的大道理,尽管这些道理不错,但是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却很难,更何况这些稚嫩的孩子呢?而且有些时候“言传”和“身教”会产生抵触。“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浪费钱财,糟蹋身体,小孩子绝对不能抽烟,懂吗?然而自己嘴上叼着一根烟,吞云吐雾”。“言传”与“身教”的不一,会使青少年内心十分矛盾,丧失对父母的信任,进而对整个社会及其现实产生怀疑。离家出走,也许是青少年听腻了虚假的谎言,看穿了众多的“假戏”,力图寻找真实的理想环境所致。因此,青少年离家出走,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的惩罚。 对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惩罚,因为惩罚不当会对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巨大伤害,挫伤他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奖励是调动子女积极心态、塑造子女良好品行、客服不良习惯的重要手段。亲子过程中,父母应多用肯定性、赞赏性、鼓励性的语言,对子女作出积极的评价。对子女的不良行为,父母不能随意斥责、体罚,简单粗暴的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对子女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引起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反常行为。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子女分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孩子讨论该行为错在那里,并指明改进的方法,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只有这样,当孩子犯了错误、偶尔做了蠢事,也不至于为逃避父母的责难和惩罚,而被迫离家“出逃”。
(四)互动频率较低,不能适应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在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社会规范的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远大生活目标的树立,这一切都需要父母的亲情鼓励与支持。然而,随着改革步伐的深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城市居民父母需要从事繁忙的工作,很少或较少有时间来搭理孩子,亲子互动频率较低,甚至双方好几天不讲话,亲子之间产生隔阂和陌生感。在广大农村,情况或许更为糟糕,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许多年轻父母纷纷背起行囊去城里打工,家里只留下孩子和年迈的老人,亲子互动出现缺失。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些老人身上,老人对孙辈的确宠爱有加,但他们精力有限,能力有限,已很难再教育好这帮“小皇帝”。此外,伴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数量日益增多,家庭破裂惨剧给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他们对父母本该具有的那种安全感、依赖感和幸福感荡然无存,家庭已不再是温馨的港湾。显然,这些青少年已不能通过频繁地良性互动,与成人社会建立融洽、和谐的信任关系。于是带着委屈、忍着痛苦,他们无奈地选择了离家出走。
中国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的基本三角,暂且保持平衡和稳定。没有兄弟姐妹这样的同代群体,青少年已经失去了一个快乐的源泉。如果家庭基本三角间互动频率不高,甚至基本的两角缺失,那么青少年的情感需要更难得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灵的孤独、烦闷。离家出走,行走江湖,实际上是在寻觅一谈话之所,一倾诉之所,以期情感上的慰藉。此外,互动频率之低,还会导致亲子之间事实上的理解不深,沟通不畅,双方很容易由于一件小事产生分歧、冲突,使得情绪冲动的孩子愤而离家出走。
三、几点建议
当然,不可否认,导致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外部周围环境的巨大诱惑、学校应试教育的不足、青少年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家庭经济贫困等。但不管怎样,父母与子女间亲子互动的不当是产生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就需要父母深深地反省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应充分认识到子女的教育不仅在于让他们学会生存,更主要的在于让他们学会创造生活、享受生活,从而在给子女一个自由活动天地的同时,采取更为恰当、合理的方式,教育、引导、鼓励子女,使其健康、茁壮成长,杜绝子女离家出走现象。心理学家西尔伯艾森认为,“信任和爱是避免父母和子女发生争吵的最重要的前提。给快成年的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技巧”。当青少年子女情绪比较暴躁、反常,不断地与父母顶嘴,并扬言离家出走时。做父母的千万不要麻痹大意,不妨抽出点时间,与子女进行坦诚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使其内心情感得到宣泄,避免危机发生。或许这些忠告对我们亲子互动行为有所启发和指导。
除此,我们的社会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四个主要领域开展工作:社区预防、街头帮教、建立保护中心和回归社区。“社区预防”工作指依托社区力量,避免青少年与父母分离或离家出走。“街头帮教”属于个案社会工作范畴,它往往由社会工作者与离家出走青少年结成对子,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和部分物质方面的支持,避免其在流浪生活中迷失方向,愈陷愈深。“保护中心”主要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区设立,为离家出走青少年提供紧急救助和临时性生存保障、帮助他们查找家庭、开展心理咨询及非正式教育,在与家庭取得联系后让他们尽早返家。“回归社区”即把离家出走青少年送回父母身边,让其过上稳定、安全的生活,使他们重新融入家庭人际关系,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最终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的联体化网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594.html上一篇:新型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