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笔者曾经服务过的四川省M学校,限于客观条件,样本数定为80。调查样本采用多级抽样,从学校20个班级里面,每个班级随机抽取4人,本次研究发放问卷80份,回收73份,回收率为91.25%。在数据的处理部分,通过将调查资料和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有效样本数为73,其中男生20人,大约占总数27.4%;女生53人,大约占总数72.6%。调查样本的平均年龄为16.05岁,基本覆盖全校各专业。
二、学校社工实务开展状况
(一)服务对象所处情况
学校社工所服务的学生均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对异性有好感、逃学和厌学、打架斗殴这几类情况较多。(见表1)在他们看来,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在校期间的学习压力较大,自己的父母和其他亲人由于一些原因对自己关心不够,让自己觉得不受重视,加之周围的朋辈群体的影响,自己为了融入群体,随大流做出了一些行为。
面对这些情况,尽管大多数被调查的同学们(65.8%)认为社工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却仅有40%的被调查者愿意将自己的情况和社工分享。从被调查者填写的原因来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认为自己和社工不是朋友,很多话不好说,倾向于这一点原因的被调查者数量较多(如个案19:因为大家不是朋友;个案26:因为我不是很喜欢和我不是很要好的朋友说我的事情;个案57:因为我喜欢给朋友诉说;个案58:因为没有好到(像)知己(一样的程度);个案61: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第二,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很多事情自己可以处理(如个案39:我想自己处理)。第三,保护自己隐私(如个案5:因为自己的事自己知道就好;个案30:因为早恋是大人都要骂的;个案44:因为不想让别人知道)。
表1 接受服务的同学面临的情况(N=73) 单位:%
面临的情况 有 无
早恋、和异性有好感 74.0 26.0
逃学、厌学 71.2 28.8
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关系不好 30.1 69.9
偷窃、盗窃 12.3 87.7
吸食毒品 13.7 86.3
打架、斗殴 46.6 53.4
赌博 20.5 79.5
其他 15.1 84.9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和基本方法
通过与M学校的学校社工的访谈得知,学校社工大多采用传统临床模式进行服务,传统临床模式将工作焦点集中于在社会方面或情绪方面有困扰的个别学生或问题学生身上,直接提供“工作者-案主-家庭”的社会个案工作服务。在工作方法方面,学校社工采用的仍然是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这两种方法,通过个案咨询、素质拓展等形式和师生进行互动。
(三)社工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1. 社工服务的方式
学校社工采用了开展主题班会、与个别同学单独谈心、开展内容丰富的小组游戏、开展趣味性的户外素质活动、组建各类兴趣小组等方式进行服务。而被服务的同学们十分乐意接受的是开展内容丰富的小组游戏和开展趣味性的户外素质拓展,较为接受的则是开展主题班会、与个别同学单独谈心、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同学们对老师很期望社工开展的团员培训认可度不高,甚至偏低。除此之外,被服务的同学希望交往的过程中无论社工扮演老师或者兄长的角色,最好能够使气氛轻松活泼一些。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使用电子产品,和社工聊QQ、微信、短信等方式也是同学们在填写答案的时候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学校社工在服务之初,首先试图挖掘服务的同学及其周围的环境所蕴含的优势,主要包括服务对象的生存问题、支持问题、例外问题、可能性问题、评价问题;其次,以优势为本进行实践,例如:周某父母均在一次车祸当中丧生,现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社工A认识周某时,周某对于生活表现出悲观、消极的态度,厌学、与其他社会人士交往频繁。社工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其初步情况便开始有意识地与之建立关系,以聊天的方式鼓励其讲述“她自己的故事”,讲述她父母健在时的生活,以及她如何逐渐变得消极的过程,在谈话中社工了解到在周某父母车祸去世以前,周某性格较为开朗,父母的离开十分突然,让周某一时之间无法承受丧亲之痛,虽然学校老师与同学都给予了关怀与帮助,但是周某始终认为,生命十分脆弱,人再强大也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生死,因此周某始终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虽然这样社工还是在周某身上发现了很多优点,例如她喜爱文艺,再次周某在聊天当中也表现周某非常在意自己身边仅有的亲人。社工从周某这几方面的优点出发,制定了详细的个案计划,在聊天的过程当中让其了解到其现有的生活状态对其亲人造成的影响,并鼓励其参加学校开展的文艺活动,并建议学校团委工作的老师建立啦啦操兴趣小组,可以让周某在其中发挥所长,并让周某在小组当中以自己的优势获得兴趣小组组长的职务,在兴趣的工作中一展所长并使其逐步认识到生命的意义,社工也让周某了解到无论何时面对死亡,都要将现在过得幸福充实。 2. 社工服务的内容
根据各个班级的情况,服务内容有所差异。在学校社工所提供的服务中,服务对象认为学业与职业生涯辅导、人际关系辅导、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辅导这三项是对他们较为有实际用处的项目,笔者曾经服务过的班级的同学目前在北京的实习经历也较好地体现了这点。在实践中,社工一般结合自身经验和同学们交流生活上的事、通过举例等浅显的方式进行交流,基本没有讲大道理和说空话,这也是受到同学们欢迎的原因。通过学校社工近一年的服务,接受社工服务的同学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4.4%,显示同学们较好地接受了社工的存在。并且当同学们在生活中或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也大多愿意告诉社工并寻求自己的帮助。
在服务的过程中,男生和女生对社工期望的角色也有所差异。男生更倾向于兄长和协调者的角色,女生则更倾向于朋友的角色,而这可以成为今后学校社工改进的方向。(见表2)
表2 性别与服务对象对社工的角色期待的关系(N=73)
期待社工的角色 性 别
男 女
% %
老 师 4.2 4.2
兄 长 5.6 8.3
朋 友 8.3 58.3
协调者 6.9 1.4
其 他 1.4 1.4
(20) (53)
λy=0.108
X2=18.032(df=4),p<0.001
三、讨论
(一)学校社工实务对于学校工作的介入分析
按目前的情况看,学校社工参与开展的学校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团建工作,如团干培训等,而且大多是按照学校团委老师的意愿开展的,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同学们对这种工作并不认同,多为被动参与。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进行学生工作时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辅导员、专职教师进行沟通,开展同学感兴趣、能够寓教于乐的活动。调查中,同学们对可以展现团结协作精神和个人英雄气概的运动会、素质拓展活动等很感兴趣。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生比较喜欢兄长式、口语化和亲和的教导态度,十分反感说教口吻。
(二)学校社工实务对于教师的介入分析
1. 教师的教学工作的介入
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日常教学以及学生兴趣教学的开展,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以及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和辅导工作。班主任一方面要进行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有自己的家庭和社会活动,精力有限,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学校社工可以作为“助理班主任”,有效介入可以减轻老师的课余负担,兼顾好班上情况各异的同学。
2. 教师的心理介入
教师的情感支持包括了家庭以及社会,当情感支持网络出现一些问题时,很有可能将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这样便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对教师的心理关注也是学校社会工作的一方面。作为班主任的搭档,社工如能和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对舒缓班主任的压力以及了解班主任的所思所想大有裨益。当然,反过来也就能极大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学校社工实务对于学生的介入分析
1. 学生的心理发展
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学生现阶段情感的发展以及现阶段所需的情感支持,以及周围和过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现在的影响,应该如何发展现有的优势。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很稳定,在服务的过程中,服务对象面临着来自家庭、朋辈、社区的各种影响,社工应找出能够促使青少年的保护性因素,即可以促进青少年在面对压力、不利和创伤之时健康和成功发展的发展性。
2.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社工有必要从青少年优势出发,相信即便是“高危”青少年也能行、也可以做到常人能做的,甚至做的更好,充分发掘青少年的社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前途感、目标感等,促进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另外,也有学者提到,这些转变使得“边缘青少年”的介入工作取得更加积极的效果并更大程度增强了案主的自信心、挖掘其潜能,增加案主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得案主更能够融入社会生活当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