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高校思政教育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片面解读
思政教育属于高校管理中的行政体系,与党建工作挂钩,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控制较强。在主客观思想环境的干扰下,高校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设定、活动设计、日常管理等方面表现出统治性,片面地选择正面、积极的社会话题来弘扬社会和谐统一的观念。
殊不知,这种强制性、围堵式的教育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想,使他们不能辩证地解释社会话题、探讨热点问题。一味地美化优质信息,摒弃负面社会现象,会失去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和启发作用,致使学生生活在“假象社会里”,在理解思政教育内涵、融合思想理念的过程中陷入被动,思政教育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教育危机。
二、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合理应用
1.社会热点问题蕴含的价值和作用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思政教育的方向与社会热点高度吻合,由社会热点问题也能反映出思政观念。社会热点不仅能高度概括社会思政观念的改变趋势,更能充分说明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问题。正因为高校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足,所以更需要将高校思政教育引入社会热点话题,进行陈述、说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明辨是非。
2.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现实意义
虽然社会话题不能高度概括世界观、人生观,但是它能把具体的思想、观念落实到每个公民能够触及的事件上,利用事件的说明能力和传播能力,来阐述社会在特定时间内的状态。由此可见,社会热点能够有效填补高校思政教育高起点、高落点的弊端,纠正教育学术内容的错误观念。同时,在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重新阐释问题。这种实践思考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的教育模式,能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培养学生的鉴别力,用积极“入世”的态度去探讨社会热点问题。
3.提高社会热点问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参与度
(1)设置专属机构
学校可以设置专属机构,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从网络、家庭、学校中寻找值得探讨的议题,并根据议题内容创建相关的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还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落实思想动态测验活动,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中心,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2)改进“两课”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把重要的理论内容进行再翻译,结合实践活动、主题探讨、问题探究等活动,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把创意活动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流内容,不断挖掘活动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如社区服务、义务献血、环境保护、献爱心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充满了“正能量”。
(3)利用网络推进社会热点问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发展
教师可以压缩“形式课程”的教学课时,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能动性,如创建网络服务系统、建立共享平台、创建社交网络等,把体制、思想、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活动当中。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背景,更好地分析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关键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