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下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很广,内容极其丰富,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价值观。在传统价值体系中又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干,“和谐、仁爱、民本、自强不息、重家庭、讲孝道”是这一主干中的精华。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使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环境相适应,从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顺利的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众所周知,社工价值伦理的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仁爱”具有相通的地方。社会工作助人是为了使社会资源更加有效、公平的得到利用,进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健康发展及整合。这也和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社会秩序,社会的平稳运行。所以不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来说,社会工作都有在中国存在的必要性。
社工伦理强调个人的尊严与价值,即社会工作者对每个人都给与关心和尊重,意识到个体的差异和文化及种族上的多元性。这要求社工带有一种价值中立的眼光看待案主的问题,相信案主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尊重案主的隐私权,对在专业关系中获得的资料应恪守保密原则。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人性本善”多少有些相似。社会工作者为了更好的做到价值中立和保密的原则,会运用心理学上“移情”的原则,即站在案主的角度上看待问题,这也类似与中国儒家文化中所倡导的“推己及人”。但是社工在遵守这一伦理原则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看重集体主义的中国过分强调个人的尊严与价值可能使社工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这种阻力可能来自于社会,也可能来自于案主自身。社工伦理强调的社会公正要求社会工作者追求社会变革,特别是同弱势和受压迫的个人和群体一道工作,代表他们寻求社会变革,这一原则体现了社会工作对社会的整合作用。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拉大,下岗失业严重等。为了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社会工作迅速发展起来。如何适应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作出何种反应是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本土化必须面对的问题。社工伦理中的服务更加强调社会工作者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即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的知识、价值观和技能帮助处境困难的人并解决社会问题。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工作是由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而且政府在中国占有和分配最多的资源,所以政府在社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社工在解决问题时,有必要依托政府的积极作用。
社工伦理所强调的社会公正也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由于中国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加上中国实行城乡分离的二元制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有些问题是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工作在面对问题时要有所侧重。在中国,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社工伦理与中国法律之间的关系。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认可的规范,他以国家权力强制保证实施。所以任何职业的伦理守则都不准与所在国家的法律相冲突。因为我们使用的社工伦理守则多数借鉴与美国,它们在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考虑到了美国法律对其工作的影响,所以中国社会工作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伦理一定要与社会主义法律相适应。
三、结语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源于西方,要为我所用,就必须适应本土现实。此次从中国传统文化下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这两个方面做了分析。社会工作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的地方,我们就发扬它;社会工作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悖的地方,我们就改进它。在引进社会工作价值观时的同时,应充分照顾本地群众的心理习惯,兼容并蓄,寻找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8108.html下一篇:电影《飞越老人院》的社会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