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工程论文
从实现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和谐建设的设计原则出发,提出了和谐建设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措施,旨在加强施工人员对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了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在为人类谋求福利的同时,为自然生物营造一个适宜、健康的生存环境。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各行各业对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构建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与支持。生态水利工程以提高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以恢复生态平衡为基础,以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了各种施工方法,合理开发和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和谐建设既有利于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
1 生态水利工程和谐建设的设计原则
1.1 工程安全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构建应有效满足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求,这就使得工程设计者在工程建设前,应全方面考察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操作性,并严格遵守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满足水力学的基本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切实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生态环境本身是变化无常的,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在遵循“风险小、收益大”的经济性原则的同时,立足于整体,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并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进行反复、综合考量,审查、评析生态系统,从而确保生态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 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原则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的功能,因此,生态系统具有可持续性,能在长时间内实现自我的进化和发展。所谓“自组织”,是指自然物种能通过自然的选择,寻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和谐建设中,施工人员应充分遵循“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原则,在维持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基础上寻求经济发展,不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进而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1.3 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河流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自我修复的,这就使得在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设计人员应立足于整体,综合参照较为成熟的河流结构,借助人力使其向着持续性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快地完成自我修复。当水利工程开始施工时,势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这个变化会影响工程初期的建设思路,甚至有可能造成多种特殊情况的发生。因此,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设计人员应遵循“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在工程建设破坏生态环境之前及时调整,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
2 和谐建设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措施
2.1 重视工程规划设计和生态效益
生态水利工程的综合性极强,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满足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发电等人类社会的需求,还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符合生态学原理。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设计者应制订符合自然承载力的工程设施,并按照河流的地貌学原理和实际勘查结果设计河流的纵、横断面,并充分考虑河流的流动变化特点,从而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应放弃控制自然的想法,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地制宜地建设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尊重和保留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并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负载能力、水下生物与水域周围生物的生活习性,力求找到最佳的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方法,从而在满足施工建设要求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2.2 加强对工程环境的监测
在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施工单位应安排相关人员按照环保标准对正在建设和已经完工的水利工程建立环境监测指标体系,明确施工单位和监测人员的职责,在施工过程中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测设备,并制订科学、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此外,政府应以加强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点和切入点,完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对于严重破坏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水电建设项目,应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查,并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施工人员需要保护施工区域周围的生态环境,加强施工区域的卫生管理工作。
2.3 落实迹地恢复,积极调配水资源
为了有效减少工程施工对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影响,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施工人员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恢复土地的原有功能,比如施工迹地的覆土和绿化。其中,施工迹地的绿化可以在施工占地的土壤上种植经济林木和适合当地的实用性树木。此外,在生态水利工程完工后,相关部门应大力推广分质供取水、分质用水以及节水工程,在实现流域生态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的同时,合理、充分地利用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对水资源进行调配,从而解决水资源紧缺地区的用水紧张问题。
3 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这不仅对水利工程的效益造成了影响,还干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将水利工程的防洪功能与城市的生态建设规划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要想实现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和谐建设,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就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遵循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和谐建设的设计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推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劳燕 来源:科技与创新 2016年8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lgc/248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