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工程论文
建设“小康水利”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支撑,通过分析山区水利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展山区“小康水利”试点建设,探索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山区水利工程发展有效措施和管理模式,增强山区水利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确实加强山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山区群众配套实现小康社会急需的山区“小康水利”设施,既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现实需要,又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历史需要。结合基层水利建设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山区“小康水利”试点工作,探索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有效途径及运行管理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一、山区“小康水利”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广泛加强,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发展不平衡,在许多贫困山区水利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骨干水源工程设施缺乏,生产生活用水以“五小”水利设施为主。由于山高坡陡,地质条件复杂,在山区建设骨干水源工程设施难度极大,山区主要水利设施以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小水沟等为主。由于缺乏拦蓄地表径流骨干水源工程,导致有限的水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干旱缺水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制约瓶颈。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事活动难以有序运行。由于水资源缺乏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山区群众仍然存在着以山林、土地经营权为依据确定水资源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导致部分农户、部分区域地块水源严重缺乏,有限的水资源难以得到科学合理利用,群众争水抢水事件时有发生。
(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缺乏,效益发挥不充分。山区一方面缺乏骨干水利设施,另一方由于多属民族贫困地区,群众经济收入有限,水费征收难度大,对村民小组公有的小坝塘、小水沟等“五小”水利设施难以筹集必要的维修养护资金,存在着重利用,轻管理现象,工程年久失修,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管理体制陈旧,管护措施落实不到位。有的采用村民小组指定专人管理、管理人员领取定额报酬的办法进行日常管护,有的在引水、灌溉时由村民小组临时派人负责临时管理,导致权责利脱节,防洪蓄水等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二、山区“小康水利”建设的具体目标
根据我国山区干旱缺水现状,结合小康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山区“小康水利”建设的具体目标为:
(一)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从山区群众最需要、最现实的饮水问题入手,全力建设安全饮水设施,确保项目区群众喝上清洁、卫生、充足的自来水。
(二)有效提高供水保障率。建设人均不少于1亩“种得下、保得住、能稳产”的旱粮水浇地,为当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水利基础。
(三)全面提高水利设施建后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使群众真正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受益的主体,有效解决权、责、利脱节,重建轻管等问题,确保水利工程效益得到长久发挥。
(四)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通过山区“小康水利”建设及其它项目的配套实施,项目区群众水法规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意识得到加强,水利建设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群众经济收入大幅增长,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群众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干旱、山区、民族贫困村初步变为富裕小康村。
三、山区“小康水利”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试点探索,逐步扩大建设范围。为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以水务部门作为责任主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山区干旱地区以村民委员会为单元开展山区“小康水利”建设试点探索工作,全面探索建设途径,积累实践经验,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责任,以试点引路,效益吸引,逐步扩大“小康水利”建设规模及范围。
(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配置措施。一是科学编制 山区小“康水利”发展规划;二是科学确定山区小“康水利”发展目标;三是以“五小”水利工程为主因地制宜配置工程措施,并开展项目建设。
(三)统一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在规划及试点建设中,广泛宣传《水法》等涉水法律法规,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切实改变群众以山界、地界划分水资源所有权的陈旧观念,形成水资源为国家所有,“共同管理,大家受益”的思想意识,确保项目区水源统一规划、优化配置、统一利用、统一管理。
(四)加强引导,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群众弄清开展山区“小康水利”试点的目的、意义、方法、措施,让群众自主决定工程建设,自愿参与项目实施,自我进行管理维护。
(五)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管理模式。
一是成立“用水户协会”,依靠村民对当地水事活动进行管理,使村民真正成为工程建设、管理、受益的主体;
二是制定《用水户协会章程》,明确“用水户协会”的性质、职能、职责、会员的权和义务,对工程建设管理、集资投劳、水费收取、资金管理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三是认真研究制定用水户协会《财务管理制度》、《投工投劳和集资管理办法》、《供水管理办法》、《会费收支管理办法》、《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办法》、《水利工程运行和养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确保“用水户协会”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四是采用“一事一议”原则解决水利工程投资投劳难的问题,改变政府干预和包干统揽的做法,将政府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充分发挥群众投资投劳建设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有偿供水,积累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资金。根据水利工程基本维修养护需要,结合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确定供水价格,实行有偿供水,确保水利设施日常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及供水效益的有效发挥。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需要与之配套的“小康水利”设施作为有效支撑和保障,在“小康水利”建设中,要从贫困山区水利现状入手,科学制定规划,因地制宜配置措施,加强试点探索,创新管理方式,促进山区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作者:张开德 来源:基层建设 2014年23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lgc/248696.html上一篇:水利工程质量安全防渗的价值
下一篇:降低山区农田水利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