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利娟 何芳霞 王晓娟
[摘要]本文针对石堡川水库灌区存在的问题、特点,提出了节水灌溉技术在灌区推广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适用性。
[关键词]节水 技术 推广应用
一、灌区概况
1.自然、社会状况
石堡川水库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与渭北黄土高塬接缘地带,地理位置北纬36°,东经110°,属典型的干旱缺水区,惠及渭南市白水、澄城两县及延安市洛川县17个乡镇,180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76万亩,工程控制面积52万亩,目前实际设施灌溉面积40万亩。
灌区地形沿黄龙山前台塬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高程在650-950m之间,黄土覆盖层较厚,塬面较平坦。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夹少量褐色卢土,土壤有机质含量0.883%,酸碱度适中,质地、结构良好,空隙率为50%,蓄水保墒能力强,适种性广泛。
灌区属石堡川灌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常年多风,平均气温12.2℃,多年平均降雨量549.2mm,平均蒸发量1192mm,年日照时数2547h,光照充足,无霜期202d。
灌区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果树为主,是陕西省粮食生产基地和苹果优生区。WwW.lw881.com
2.水利设施现状
石堡川水库灌溉工程由枢纽、干渠、支渠、抽水站及田间工程五部分组成。
枢纽工程由均质土坝、放水洞、泄洪洞、泄洪底洞和溢洪道五部分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58m,总库容6375万m3,兴利库容4585万m3。水库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保安作用,设计灌溉保证率50%。灌区工程有输水干渠一条,长38.708km,设计引水流量9 m3/s,有各类建筑物148座。灌区有支渠8条,分支渠12条,总长214.3 km,各类建筑物1929座,设计流量1.0-4.5 m3/s。灌区抽水站9座,总装机1350kw,扬水能力1.65 m3/s。田间工程有斗渠349条,总长486.5km,建筑物2940座;分引渠2229条,长2213.5km,各类建筑物24500座。
石堡川灌区是陕西省粮食生产基地和苹果优生区。灌溉工程的修建,从根本上改变了旱源缺水状况,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灌区粮经比例已达5∶5,目前复种指数为1.35,灌区产业结构前调整迅速,并愈趋合理,优质优生的苹果产业已成为灌区的主导产业。
二、灌区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石堡川灌区地处陕西渭北旱塬,属资源性缺水灌区,由于水资源供水不足,工程水毁老化失修和管理落后等原因,渠道和建筑物毁坏严重,灌溉期间跑、冒、滴、漏等浪费水量的现象较严重,致使灌溉水浪费严重,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项目工程实施后,虽然解决了部分骨干渠道“卡脖子”及险工段工程等问题,但剩余量较大,仍直接影响着灌溉效益的发挥,灌区田间工程配套不全,斗渠衬砌完好率仅28%,田面宽畦,灌水不均匀,亩均耗水定额高,直接制约着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灌区农业一方面干旱缺水,一方面水量浪费又十分严重。加之09年库区由于夏秋两季没有较大降水,属典型的枯水年份,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异常突出,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今,工农业生产之需,社会文明、进步、发展之需,对水资源的供需利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就石堡川灌区而言,若不走节水改造之路,灌区的维持与发展将难以为继。
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必要性
石堡川灌区地处渭北旱塬,属资源性缺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项目工程实施后,虽然解决了部分骨干渠道“卡脖子”及险工段工程等问题,但剩余量较大,仍直接影响着灌溉效益的发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对干支渠道配套并进行防渗衬砌改造,改善工程面貌,减少灌溉水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降低水费成本,减轻群众负担,是灌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创造必要条件。
2.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石堡川水库灌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在原有工程基础上进行,不存在占用耕地、移民问题;灌区经过更新改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工程培养了一批从事设计、施工、工程管理的专业人员;灌区已经过三十多的运用,灌溉管理人才济济;节水技术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及灌区群众的大力支持;灌区内交通、通讯、水、电、路设施齐全,具备工程建设条件。
四、节水灌溉技术在灌区的推广应用
1.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应从整个灌溉过程入手,凡能减少灌溉水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措施、技术和方法均属节水灌溉范畴。事实上,从水源引水到形成作物产量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节水潜力。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水的无益损耗,不减少作物正常的需水量,不使作物减产;有些情况下,为了解决供需矛盾,也采用低于作物正常需水量标准进行供水,即采用非充分灌溉、浇关键水等,这时不再追求单位面积上产量最高,而是以有限的水资源量,使整个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畦灌节水技术、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微灌和田间综合节水技术等。
2.节水灌溉技术在灌区的推广应用
石堡川灌区自1975年开灌运行以来,就一直进行作物需水量和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在灌区实行局、站、段、斗四级管理,坚持“送水到田间,服务到农户”,全面实行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向灌区群众传授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号召群众在田间筑埂打畦,取得了一定的节水效果。近几年,更新改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工程应用小畦灌溉、渠道防渗抗冻胀、暗管输水等节水技术实施节水改造,带动改善了工程基础设施: 98年管理局在安里征地105.7亩,实施喷灌45亩,暗管输水60.7亩,进行喷灌、暗管输水灌溉技术的探索;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办法,灌区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科技成果,如:渠道干支渠防渗改造采用梯形和“u”形c15砼衬砌、一布一膜防渗,六支二分支渠道采用弧底梯形断面,c15砼板膜复合结构,铺设一布一膜防渗,防渗抗冻胀效果良好,达到了省钱、高效、耐用的目的。渠道衬砌抗冻胀技术获陕西省
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七支渠10.4km改为暗管输水,节水、节地且节省了输水时间。灌区节水改造前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74,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40,改造后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63,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545。
通过近几年节水技术实践表明:喷微灌技术节水、节地、增产效益明显,但其投资高,对水质要求高,在灌区大面积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已经应用,节水效益显著,且技术日益成熟,应继续通过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对灌区各级渠道进行弧底梯形、u型防渗衬砌改造;管道输水以其一次性投资少、节水、节地、防冻胀、便利于交通和耕作等优点,已成为发展灌溉、进行工程技术改造的一个方向性措施,通过实践也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可利用石堡川灌区水源清,地形落差大的有利条件,选合适的渠段实施暗管输水;田间继续推广小畦灌溉,实现节水、省地、省劳、增产、增收,推行全灌区节水,建设节水型灌区。
灌区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用好是目的。管理局将在这三方面加大力度,狠抓质量,突出管理。加强科普宣传,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节水培训,使农民真正用得起,用好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并以点带面,促进区域节水灌溉事业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推动全区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lgc/25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