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一、影片的价值性
现代人正沉睡在先生所谓的铁屋之中,“坏电影”犹如古装武侠剧中坏人经常用的迷香,从墙缝吹向铁屋,使我们睡得更加昏沉。“好电影”犹如尚存的清醒者,在铁屋外大声疾呼,试图使更多人清醒过来。
(一)主旨的多重性
贾保平说“好电影一定要说点什么”。所要表达的内容首先是从剧本的本身来表现。艺术应该关心的是时间性的、肯定性的问题。它们在历史上存在,在现在社会中也有,未来也会存在,是人类社会会一直存在的问题。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存在的理由就是写小说所应该写的,同样电影所要表达就只是电影应该表达的内容。艺术之间在互相交融的同时应该做到独立观点。文学与艺术的区别也就该在表达艺术的不同中去体现。
“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这句话是指电影的创作者对社会事物的感性或者理性的认识。现在电影提出的砍掉与主题一切不相关的,这个观点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就断送了一部电影。那么主题从什么地方酝酿。从创作者深沉的思维活动和炽热的心灵跃动的结合。一部好的电影的主题思想绝对不会是单一的。如电影《云水谣》是一部立意较深的影片,但是立意的主要负荷者是男主陈秋水。他是众多人中的一位。面对自己的信念,他是执着的;面对自己的爱人,他是执着的;面对自己的追求,他是执着的,这样的执着之间又有着相互之间的矛盾。所以在面对这样一部电影,因为其历史背景,和人物的抉择以及命运之间的对立性,决定了一部好的电影的主旨绝对不是单一的。
(二)情感的丰富性-又不乱
中国文学史上的情感都以“剪不断理还乱”而流传,有《红楼梦》《围城》以及现在电影银幕上的情感的纠纷。但是一部好的电影的情感应该是广泛的,不单单指男女之情,也同时涵盖了朋友情、同志情、亲子情、手足情、民族情、国际情等。“情之溺人也甚于水”,艺术家自己先溺于水,然后找到岸边,然后观众才能够够沉溺于情感之中。真情的表现,是需要环境与情感的酝酿。所以一部好的电影从前期的剧本创作中对于情感的构思与策划,到后来的演员的角色把握,以及导演对于细节的特写,是一个直接的过程。电影《城南旧事》中宋妈,她对于所服务的家庭,特别是对于小孩,不只是主仆的关系,还是亲如家人,是母性的深厚与细腻的亲密感情,带有农村妇女淳朴厚道的特色。当她不得不离去时,她那背影在夕阳昏黄,落叶萧萧中渐渐逝去。
(三)温暖与残酷并存
现在国内的很多影片所提倡的是主题积极向上,反映社会的正能量。这样的电影很难给人一种心灵上的触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悲剧就是将好的东西撕碎给别人看”。所以一部好电影在表现主旨的方面,更多需要将生活的最真实的一面加以艺术的手法用直接的方式展现给观众看。如电影《永远的莉莉娅》是一部少女电影,影片的一半弥漫着哀愁的情绪。故事发生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小镇,此地到处都是废墟,政府大楼破碎洞开,鲜艳的列宁画像凝固在墙上。16岁的莉莉娅准备和母亲移民到美国,却被母亲抛弃,母亲从美国来信,放弃了对她的监护权,姨妈将她轰出家门,霸占了她的公寓。变成孤儿的莉莉娅和一群不良少年厮混,因为没钱吃饭,女友带她去声色场,不久又出卖了她。人们开始鄙视莉莉娅,男孩们更肆意侮辱她,她唯一的朋友,是个被父亲轰出家门的13岁男孩。饥饿的莉莉娅只好再次去找姨妈,姨妈反而羞辱她,说你可以和你母亲一样,去卖身。无奈,16岁的莉莉娅开始皮肉生涯。第一次,她在街上呕吐不止。不久后的一天夜里,男孩们闯入她的住所,轮奸了她。在舞厅里有过一面之缘的英俊男孩,开始追求莉莉娅,声称可以带她出??,离开这个鬼地方,莉莉娅信以为真,却被卖到瑞典。她离开后不久,小男孩自杀了。在瑞典,莉莉娅被迫为一些中年男人卖淫,毫无出路,只好在绝望中自杀。影片制造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绝望,不仅是一个孩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失去了庇护;不仅是陌生人冷漠,是所有人,亲人、同伴、甚至你的爱人和你的未来都不给你一丝希望。这样的一部电影能够给人以更大的情感触动,对于影片的主旨更多的思考。
二、影片的内容-故事性
好电影的基础是好剧本,剧本的重要构成是一个好的故事。电影剧作,不论是原作的还是改编的,是影片创作的基础。高品位的影片是建立在高格调的剧作的基础上。一部好电影其故事包含了能把故事讲清楚;在情节设置中详略得当,分清主次;能够寻找主要线索之外的故事;准确把握故事的推动因素。
(一)把故事讲清楚
一般的电影观众,看电影的同时实际上看的是剧情,重点在于电影中的故事能否吸引观众的注意。如果观众看不懂故事或者故事的吸引力不够,很容易在观看一半之后就失去观看的耐心。
能够成为“经典”的电影,能够被观众所记住的便是“好电影”中的故事。原因很简单,依据最小代价律。观众记住故事的情节发展远比记住每一个镜头的表现更加直接,且在传播过程中的口头讲述,故事也更加方便观众的讲述。所以故事自然就被记住了。镜头或者场景等细节,只有对观众有了很深的刺激时才会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或者引导性作用的是传播的符号,而不是主旨或者意义。所以在电影中,为了减少观众对于故事的理解,故事的主线和影片的重点表达应当越清晰越好。如影片《建国大业》可说是大制作,宏大主题,明星很多、票房很高。在剧作方面,把新中国成立的如此复杂的历史和那么多的故事压缩糅合在一起,在观众的理解讲述过程中没有终点,尽管影响很大,但是从观众的接受层面却不是很好。 (二)情节详略得当、分清主次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很多的故事,不可能按照每一天将其讲述,更不可能原原本本地用镜头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所以就需要剧作者分清主次。
电影《海洋天堂》就是讲述了一个父亲和一个智障成年儿子的故事。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通过父亲操劳、病痛与成年智障儿童的无忧无虑形成了对比。在影片中有一段是父亲教儿子乘坐公交车。父亲坐在椅子上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公交车的报站,教儿子如何下车。当儿子连续几次都准确应对之后,父亲高兴地对儿子说“大福真棒”,在父亲灿烂的笑容背后让人联想到的是21岁的男子汉面对如此简单的问题却需要父亲做那么多的压力。这样悲哀、怜悯、无奈的复杂情感就在这样的一个情节,让观众自己去思考。
“细节”是一部“好电影”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在很多时候观众感情的闸门就需要各种的细节去打开。同样在电影《海洋天堂》如果不能依靠细节来打动观众,那么,这部电影只会给观众留下沉闷与压抑的情感。但是有了细节的展现,留给观众更多的是感动与思考。
(三)挖掘故事主线之外的故事
如果一个电影只是讲述主角之间的故事就会显得很单调,所以故事之外的辅料是必须的。电影《推手》中讲述了朱老退休被接到了美国后,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爆发家庭矛盾。是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但是其中却加入了与台湾老太太陈太之间的故事。他们俩之间的感情很好,但是并不是故事的主线,而是在这样的家庭矛盾中,电影节奏的一个调和剂。
老朱和陈太在美国老年学校相识,作为有着相同经历危机的同龄人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两人的关系也就更加亲近。相反在得知双方的儿女准备撮合两人之际,却毅然提出了反对,这是他们对于彼此的一种尊重,不想成为彼此家庭的解脱者。因此两人也断了联系。在后来老朱离家出走之后,影片的结尾却又安排了这两位老人的相遇,夕阳西下两位老人坐在一起。没有任何交代的结尾。
《推手》主要讲述的是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故事,但是陈太的出现更加丰富了影片的内容,使得影片有了超越友情却又不是爱情的这种黄昏的暧昧情愫的出现。实际上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在更加完整地刻画某一个人物或者说明其中某一件事的时候,把需要刻画的所有相关的人和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四)善于寻找推动故事发展的内在因素
尽管绝大多数观众看电影都不会用严密的逻辑来推敲故事的合理性,电影中的故事也不必严格地遵循逻辑,但是,电影创作追求逻辑上的完美还是必要的,因为遵循逻辑不仅可以进一步满足理性观众的需求,还可以使影片出现“点睛之笔”。
三、影片的特征―创新性
能够被视为“好电影”的影片,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或后来理论界又追加的观赏性的角度衡量,都是毋庸置疑的。新媒体改变了电影赖以生存的整体文化环境,带来了电影语言的激进变迁,并渗透到电影从生产到传播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新媒体既带来了电影生产主体的变迁,也造就了受众地位的历史性变化;既带来了电影本体语言的激进变迁,也造成了电影形态的重构与观影形态的巨大变化。应当看到,新媒体给电影的制作、传播与消费的全链条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新媒体语境下的电影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美学形态。正如电影学者王志敏在《电影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数字化正在迅速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并将电影带入一个革命性的全新的时代。这场革命不仅完全可以与有声电影、彩色电影的出现相媲美,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场革命将使电影真正走出它自己的在创造中使用的仓颉造字阶段。即将开始一个电影的在使用中创造的崭新的阶段。我们必须说,这将是一个影响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事件[3]。
其次,戏剧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始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但都是表演艺术的完整再现。电影的表演艺术相比于戏剧的表演就是一种创新。一部好电影中演员的表演很多时候不只是情感的投入,还需要加上自己创新性的表演。
最后,影视制作的创新,这里包含了拍摄技巧的创新和影视后期制作方面的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是新媒体语境下电影发展必然趋势。电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让人享受的技术,重点在于其美学思想的把握。中国电影界美学运用较好的导演张艺谋,从《红高粱》到《归来》,每一个镜头的运用都有着他的思想深度。精确地控制每一个画面所用的时间,给观众以一种视觉的满足与美学的享受。日本电影《八条城》一个镜头就可以营造出恐怖、焦急的情绪,在影片中屋檐口的水往下流,这是一个简单的细节描写。一部好的电影里,会让这雨滴下,一、二、三、四……在滴的这个时间和剧情联系一起。假如这是一个恐怖片,随着这个雨滴的速度,恐怖感也在一步步加强;如果是用作表现孤独,通过这个雨一滴一滴滴下的过程,那么孤独感觉会随之一步一步加深。
在电影《西点揭密》中,当屋里的猫听见有人敲门,就爬到了窗台上,它的爪子一摁玻璃,窗子上全是血印,通过这个细节描写,观众就可以知道这个屋里的那个人经死了,血流满地。一部好的电影,在电影的叙事中电影词汇有着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从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120帧技术的使用又将电影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四、导演的才能―匠人精神
什么是?影的工匠精神,共可以分为三点。第一,坚持、专注。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匠人”对自己做的事情,都有着高度的坚守。第二,谦恭、自省。这一点指的是“匠人”对自己做的事情并不吹嘘,而要实事求是。第三,敬畏、入魂。“匠人”在工作时,将自己的“精神”和“意趣”注入作品之中。本人认为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是在榻榻米的高度阅读着生活的味道,使观众慢慢沉浸其中,透过电影中人物的简单话语,慢慢体会出他们内心秘密,从而发出“人生就是这样”的感叹。在他的电影中人的情感就像是一圈圈细细的涟漪,慢慢地汇聚成一道道波浪,直至任何人再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根据资料,导演小津,在电影拍摄之前,他会把所有需要注意的细节都记录在纸上,并做一个严谨的投资预算。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在拍摄之前的计划尤为重要。小津的每一个镜头在剧本写作的阶段他已经做了一个详细的时间长度的语段,所以在拍摄完成之后的总体放映时间和之前的预算几乎无差距。小津在拍摄过程中不会随意加上任何一场戏,因为在他看来,所有没有计划的拍摄都会是败笔。在小津的影片布景中的灯笼、标牌上的文字都是他自己写的。在拍摄现场小物件的摆设也都是提前规划好。所以,道具、布景、演员以及他们的外形,所有这些都是小津用来实现自己周密计划的媒介。他不愿意在电影中引入自己不能控制的东西,这对于现在商业电影的投资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艺术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开放式”艺术家,他们与自然合作无间,崇尚浑然天成,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其作品常常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另一类是“控制型”艺术家,注重其作品的独立性,不愿意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出现无关宏旨的东西,这便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五、总结
电影世界的分类繁多,但是好电影之间却有着相似和关联性。首先,电影的价值性,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够引人深思,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反应。其次,完整性,作为电影内容本身来说,故事的结构完整清晰有着很强的可阅读性。再次,创新性,它是一部好电影的重要属性,包含技术上的创新和艺术上的突破。最后,电影的导演,是整部电影的决定性人物,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精神,创作出创新的影片,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与商业性融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1861.html上一篇:电影时空中的莫比乌斯环
下一篇:浅析公益微电影情感诉求的影音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