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一、分段落解析故事情节
电影《黑天鹅》以主人公妮娜蜕变前后的故事节奏变化规律,分成两个段落:第一段是01分17秒到68分52秒,妮娜竞争剧团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女一号,她是白天鹅的最佳人选,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妮娜开始了蜕变。妮娜挣脱了母亲的依附,导演对妮娜的诱惑,竞争者莉莉让她变得嫉妒,最终完成了“黑天鹅”的蜕变。在这段中根据妮娜蜕变前后的语言变化分成两小段,其中第一小段是在46分35秒之前,妮娜软弱善良的部分,影片节奏相对较慢,妮娜追求完美,厌烦了母亲束缚,对莉莉心生嫉妒,表现她的纯洁善良又有些懦弱。第二小段在46分35秒之后,是妮娜内心挣扎的部分,这段节奏开始逐渐加快。妮娜变化是从偷拿贝丝的东西开始暗示蜕变开始了,反抗母亲并与莉莉去夜店,变得开放,被压抑的欲望逐渐释放了出来,完成蜕变。
第二段是从68分53秒到103分30秒,妮娜彻底摒弃了依附型人格拥有了自我意志与力量,“黑天鹅”与“白天鹅”之间的挣扎让妮娜幻想杀了莉莉,最终两者融合成一体的时候,在舞台上真正完成了令所有人惊艳的黑天鹅形象,完成了对自己沉潜在黑暗中的本性的探索。
二、音乐分析
据统计音乐在影片共用时58分,占影片的50%。可见音乐对于影片的作用,其中对《天鹅湖》的运用原创音乐占比非常多,影片中音乐决定了电影的成败。运用了大量《天鹅湖》的片段为背景乐。对《天鹅湖》的选取、剪辑,与电影节奏、气氛完美的配合都是无可挑剔的。场景搭配的音乐,将情节和原版《天鹅湖》经典片段巧妙的结合。
(一)开篇 (Nina’s Dream)
以妮娜的梦境作为影片的开篇,背景音乐是原《天鹅湖》的序曲。妮娜以一身洁白在黑暗中起舞。柴可夫斯基把这段音乐塑造成了“白天鹅性格”,再由管弦乐组不断重复来强调舞剧主题。虽然只是梦境,但完美诠释了妮娜“白天鹅”的性格。
(二)原《天鹅湖》第二幕之一 情景(Odile's coda终曲;Mother Me)
音乐出现在角色竞选中,妮娜跳了一段黑天鹅,被莉莉影响,她要求再跳一次,被导演拒绝了,妮娜悲伤离去,此时的配乐是《天鹅湖》第二幕“情景”,对应原歌剧的舞台内容是回到湖边的白天鹅奥杰塔,向众天鹅倾诉王子的背叛,搭配妮娜感觉被导演背叛了的心理,与情节巧妙地结合了。户外音乐继续,妮娜走在昏暗的过道,母亲打来了电话,她第一次挂断母亲的电话,心里有些不耐烦,接着她就出现了幻觉,看到迎面而来的是另一个“自己”,音乐结束。这首Mother Me 侧面也暗示了妮娜的变化离不开母亲对她的影响。
(三)原《天鹅湖》第二幕之二 场景 (Lose yourself)
这首曲子出现在电影中妮娜以白天鹅身份第一次登台,在原《天鹅湖》中,此曲正是白天鹅第一次登场时的背景音乐,主题旋律悠长而带着伤感,原舞蹈中此时正是男主角登场,暗示着与男主角的呼应。电影中妮娜登台的心情同样复杂,心里想着导演。
(四)原《天鹅湖》第二幕之三 终曲
这段配乐出现在妮娜从搭档身上掉下来的片段。这首曲子和之前的第二幕“情景”是一样的旋律,与结尾的“终曲”相同,展现白天鹅奥杰塔无法脱离魔王诅咒而不得不变回天鹅的悲剧氛围。这幕在电影中正是妮娜不断出现幻觉看到已经被“杀死”的莉莉感受到的恐惧心理。音乐第二次出现在夜店的场景中,舞池嘈杂的环境里隐约传来几声“魔王”的特效音,在厕所中妮娜的手机响起的铃声就是这段《天鹅湖》,与之前的手机铃声不一样了,表现妮娜的改变。
(五)原《天鹅湖》第三幕 奥吉莉亚段落
出现在妮娜以黑天鹅身份首次登场的背景音乐,这段音乐也象征着妮娜黑暗面已经完全解放了。音乐整体速度都比第二幕“情景”快了很多,营造出一种诡异阴暗的气氛,舞台色调为黑色,一种邪气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影片中采用此曲作为“黑天鹅”出现的象征,凸显出黑白天鹅之间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妮娜在音乐中不断旋转,眼神狠毒,双臂逐渐长出羽毛,伴随着音乐,最后真的变成了一只“黑天鹅”,这段音乐是整部影片最令人震撼的段落。
(六)原《天鹅湖》曲终Perfection
影片最后高潮部分,此时的音乐是在《天鹅湖》演出中进行的,配合剧情后,使得这段又不是《天鹅湖》,而成了《黑天鹅》。当“黑天鹅”妮娜发现莉莉安然无恙时,又出现了“白天鹅”时用的音乐,但是节奏突然加快,预示着妮娜的双重人格终于交汇,这是整个影片的高潮,当妮娜惊恐地关上门,检查放有“莉莉”尸体的卫生间时,音乐氛围变得诡异而又疯狂,当妮娜发现卫生间什么都没有,终于知道这都是自己的幻觉,镜头突然转到了妮娜身上的伤口,刚刚她刺的是自己,音乐的节奏一下变得悲壮。音乐停止在妮娜掏出玻璃片之后,再次响起“白天鹅”的主题曲,表现出原剧中白天鹅为了王子英勇赴死前的悲剧色彩。
三、语言分析
据统计在影片中语言共占了50分56秒,占影片的45.8%,但整体看来语言对话相对分散,集中在影片的中后部分,给人的感觉节奏比较慢。
在妮娜性格变化之前,被选入主角时,母亲兴奋的为女儿庆祝。妮娜不想吃蛋糕,迫于母亲的压力只能就范。对话中能感受到妮娜软弱的性格,也不失天真烂漫、单纯可爱的内心。母亲为了不让妮娜再在舞台事业上失败,到了监控妮娜行动的地步,她的这种威严让阴暗的氛围弥漫着整个家。如妮娜性格开始变化后的两个片段。片段一是妮娜有了摆脱母亲束缚的想法,用棍子顶住了房门,表示她开始追求自己的独立空间。此时的妮娜第一次与母亲争吵,表现她开始转变,从语气中感到明显强硬了不少。片段二是妮娜要与莉莉出去,面对母亲的质问,妮娜勇敢的扬长而去。回家后面对母亲的追问,她不屑的嘲笑、冲撞母亲,当母亲追她时,她用门挤伤母亲的手,把母亲锁在门外,以此摆脱掌控。妮娜在此段对话中对母亲的态度冷漠、不耐烦,达到了厌恶的地步,妮娜看着镜子里自己的黑色翅膀完全长了出来,这也是变成“黑天鹅”的一个标志。 四、音响分析
据统计在电影中只有5分41秒的音响声音,占影片的3.5%,很多音响都不只出现了一次,起到暗示和烘托气氛的作用。主要出现的是机械音响与动作音响。
(一)机械音响
影片中出现机械音响,手机铃声4次,前两次是普通的铃声,节奏平稳,不断地来电,表现母亲对女儿的过度约束,也表现了妮娜害怕母亲,听话的性格;后两次变成《天鹅湖》的来电声,节奏较快,暗示此时的妮娜已经开始蜕变,变得冲动、勇敢,也象征着她马上就会变成“黑天鹅”。地铁声3次,这声音总是在嘈杂昏暗、狭小拥挤的空间中出现,风声伴随着快速驶过身边的地铁声,把车厢比喻成一个盛满梦魇的铁盒。第一次出现时是妮娜第一次看到莉莉时,以为是自己的幻影,是妮娜第一次幻觉。第二次是在妮娜在地铁玻璃窗的映像中涂口红,第三次是地铁中老头对她骚扰,仿佛都是在暗示妮娜心里的阴暗面。
(二)动作音响
影片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两次剪指甲,两次剪指甲都是想要遏制红疹的严重,其实是遏制她内心想挣脱母亲的想法。第二个就是舞蹈鞋在地板上的摩擦声,在跳“黑天鹅”时,镜头在磨旧的地板上转动时镜头被放慢了,暗示妮娜的性格要开始转变了。敲门声6次,冲厕所声两次,关门声两次,都暗指妮娜总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掌声出现6次,把掌声的声音放大是在说明妮娜享受在舞台的感觉,渴望成功的内心。最后是打破玻璃声,影片多次出现玻璃,来折射妮娜的另一面,通过打破玻璃来杀死“莉莉”,暗示着妮娜的另一面。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对影片音乐、语言、音响这三方面的具体分析,从声音符号角度对这部《黑天鹅》有了一定了解,其中音乐与音响对影片的气氛烘托十分重要。影片在带给观者唯美却残酷的视觉画面的同时,也让观者享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听觉盛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2251.html上一篇:浅谈青春电影中平淡叙事及清新风格
下一篇:郝杰电影美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