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电视电影 > 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发展困境与突围策略

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发展困境与突围策略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一、现实主义与电影现实主义

  早在19世纪中叶,现实主义便作为一种文学流派登上了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舞台,这场起源于法国的崇尚仿效自然的文艺现象逐渐弥漫至整个欧洲,因其在发展过程中自现实生活中取材、反映现实生活的客观性而被命名为“现实主义”。[1]在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实践中,许多文艺大家逐渐将创作的视点从展现现实向批判现实过渡,从而形成了许多引发巨大震动的具有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使“现实主义”也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而批判性也与现实主义如影随形。如果说19世纪法国对自然的仿效是现实主义的开端,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真实性”的强调则使现实主义走向了成熟,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中,“真实性”是指文艺作品要客观再现社会生活,而非真实表达主观情感,文艺创作者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致的观察力在普遍的社会生活中体现本质特征。在强调“真实性”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思想还表现在“典型性”之上,即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来凸显人与社会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并在这种呈现之间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与恩格斯这种对“真实性”和“典型性”的强调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重要特征,这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所遵循的重要内容。

  正如上文所述,“现实主义”具有两重内涵,自狭义层面理解,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所兴起的文艺创作流派;自广义层面理解,现实主义是指一种文艺创作模式,广义的现实主义是在狭义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发展而形成的,被文艺批评家韦勒克称为“永恒的现实主义”。事实上,在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中,“永恒的现实主义”面临着被解构和被颠覆的危机,无论是文学现实主义作品,还是电影现实主义,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现代化的挑战,只有将现实主义的“永恒”定位于时代发展的进程之上,才能够使其获得不会熄灭的生命力。“电影现实主义”作为一个非正式文学批评术语一直被中国电影界所忽视,虽然中国电影一直延续着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但对于电影现实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深入实践还远远不足。在中国内地首次使用“电影现实主义”一词的是钟店??先生,他认为电影现实主义存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电影这门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而真正的电影现实主义是要独立于传统文学现实主义的,只有独立的电影现实主义才能够使电影艺术的真实性得以凸显。[2]虽然钟店??先生在20世纪便明确提出了独立的电影现实主义对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并没有得到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对于电影现实主义理论构建和创作实践并没有跟上中国电影现代化和电影市场全球化的进程,致使中国电影现实主义陷入了发展困境之中。本文将在厘清“现实主义”和“电影现实主义”概念的基础上,自大众文化发展和电影全球化发展进程两个方面探析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发展困境,并探析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在理论构建和创作实践中的突围策略。

  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发展困境

  作为大众文艺的重要载体,相比于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而言,电影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了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西班牙的哲学家奥尔特加在其著作《民众的反抗》中提出,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或社会团体之中被普遍接受或信奉的文化,一般以电影、电视、报刊、广播为载体呈现,由此可见,电影无疑是一个亲近大众的艺术门类,其发展必然会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而作为工业化进程和市场机制的衍生品,大众文化所遵循的感性主义和消费主义,满足视听体验和感官欲望的娱乐是大众文化中的重要形态,在大众文化和娱乐性影响下,缺乏理论构建和创作实践的中国电影现实主义陷入了发展困境之中。

  中国的大众文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红色主流文化和高雅精英文化的抵制中艰难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文艺思想,这一文艺工作的指导方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众文化的发展,虽然20世纪末的中国文艺界呈现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分天下的局面,但大众文化并没有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真正的发展,受主流价值观念的控制,大众文化的感性一面被隐藏,呈现出一种主流与娱乐之间的人为平衡。[3]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关于审美日常化的学术讨论的兴起,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规约逐渐消散,感官享受与快乐原则成为大众文化所公开追寻的目标,随之兴起的还有消费主义思潮,许多日常化的文艺作品均因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而融入市场经济的竞争之中,彰显精英文化的文艺作品因其受众的有限性首先退出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而倡导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旋律文艺作品也逐渐向大众文化靠拢,在很大程度上去掉了官方的腔调,开始迎合大众审美的品位,从这一角度观之,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在文艺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正如前文所述,大众文化所倡导的不是理性的思考和严肃的论调,而是感官的享受和舒缓身心的娱乐,而21世纪无疑是一个由大众文化所主导的娱乐时代,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电影的发展也深深地受到了这种娱乐狂潮的影响,虽然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也不乏展现现实生活的优秀之作,但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喜剧和闹剧在票房收入方面完胜悲剧和正剧,艺术性极强的文艺片甚至难以在院线获得一席之地,现实主义在市场竞争中已然处于劣势。纵观中国当代影坛,满足观众感官刺激的商业大片或是斥资数亿或是大腕云集,以这些噱头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但细观之下,诸如《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夜宴》等商业大片的故事内容空洞,叙事手法单一,用短暂的娱乐替代了深远的内涵,更不可能展现现实或批判现实。新世纪以来崛起的商业大片虽然使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不断攀升,营造了电影市场的繁荣景象,但并没有使中国电影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许多华丽出场的大片都不免落寞收场。在中国电影发展的百余年历史中,现实主义已经成为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虽然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多年控制下,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发展过于严肃和刻板,但改变这一弊端并挖掘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真正内涵才是中国电影在国内外取得长足发展的必要一环。   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在受到大众文化挑战的同时,还受到了电影全球化发展浪潮的冲击,美国好莱坞影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占据了霸主地位,其影片创制的理念和拍摄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发展,总的来说,不同于中国影片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美国影片大都遵循形式主义原则,这直接导致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入侵给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量。有评论者认为,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在创造故事世界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文艺创作,美国影片可以创造“现实”,在“现实”中书写迎合大众文化的故事,在虚构之上呈现出轨的真实感。相比之下,中国的影片是根植于现实生活所进行的创作,符合普遍现实和客观规律是其生命线,从这一角度而言,中美电影的创作理念存在着根本的不同。但随着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其炫动的拍摄技术和虚幻的故事世界受到了许多中国观众的青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很大的优势,这使许多中国电影人开始试图摒弃传统的以内容为重的发展道路,借鉴美国影片中的形式主义来讲述中国的故事,这种尝试无疑无法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品位,使中国电影的发展陷入了邯郸学步的尴尬境地,进一步影响了电影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综上所述,无论是故步自封于刻板严肃的现实主义之上,还是邯郸学步地摒弃传统现实主义,均不是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发展出路,只有在兼容并包的思想之下保持中华独立风采,才是在大众文化和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突围之策。

  三、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突围策略

  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在困境突围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关于真实问题的理论构建。真实这一问题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均有着不同的阐释,这使关于真实为何的探讨和争论一直持续,就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发展而言,真实是其不能绕过的核心问题,只有明确了如何在电影中体现真实,才能够从根本上使中国电影现实主义走出发展的困境。在中国现实主义影片中,真实往往体现在对社会普遍现象和客观发展规律的呈现过程之中,主导中国影坛数十年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认为,只有将琐碎的日常生活和纷繁的社会现象统而观之并加以总结提炼才能够升华成为真实,这种观念运用在哲学领域或社会学领域必然无可厚非,但在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艺术领域之中却难以获得真正的立足。正如上文所述,美国好莱坞电影经常虚构故事,但这种虚构的故事并不等同于虚假,而是在虚构之上呈现出了真实感,这与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理念所崇尚的真实性是不同的。美国影片中的真实感虽然是建立在虚构之上,但给观众呈现出来的是虚构故事中自然生成的真实感觉;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中的真实性虽然是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得以呈现,却需要许多人工的提炼和雕琢,反而使这种真实产生了矫揉之感,而观众对于电影中真实的需求并不重在其对逻辑性的强调,更多的需求在于观影过程中的真实感。然而,中国电影的发展并非要完全借鉴美国电影在虚构之间创建真实的发展道路,而是要遵循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发展传统,去除传统现实主义的刻板要求,在保持真实性的基础上更多地营造影片故事中的真实感,使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在迎合大众文化发展的同时保持独立品格。

  在借鉴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真实感之外,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发展还应融入电影数字化发展的潮流之中,早在2005年,国际数字电影技术委员会便确立了数字电影系统技术的规范,这一规范的设定也标志着电影数字化规范发展的开端。[4]面对电影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关于电影的数字化与现实主义是否能够相融合的探讨也随之兴起。事实上,数字化是电影发展的外在手段,而现实主义则是电影的内核,二者在合理运用之下并无冲突,反而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能够在技术层面打破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发展的壁垒。就新世纪以来数字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而言,许多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电影现实主义的表现题材,呈现出了许多以往难以呈现的现实,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影片有《紧急迫降》《超强台风》《英雄》《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中呈现出了超强的真实感,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

  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现实主义已然成为中国电影独立风格的重要承载,但在大众文化的挑战和电影发展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电影现实主义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之中,只有迎合大众文化对于娱乐和感性的需求,主动融入电影发展全球化浪潮并从中汲取养分,去除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中过分强调真实性和排斥数字化技术的弊端,才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展现现实主义的真正魅力,促进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在发展困境中的突围。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基金项目“豫之风――河南经典电影欣赏”(项目编号:398)研究成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235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