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是当下流行的艺术形式。微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叙事艺术形式,与传统的影视剧有着近似的属性,但微电影的大为风行,又在于它拥有两个根本性的新特点:(1)制作端的简易化、平民化、普及化。得益于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摄像设备的廉价化和普及化,国内相关人才的大量培养,影视制作技术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个人、企业、单位都能够相对廉价的制作出高质量的影音节目,这些影音节目很大一部分就是以微电影的形式存在。(2)发布端的扩大化、多元化、新媒体化。首先今天的影视媒体呈现扩张趋势,其次新媒体层出不穷,从视频网站,手机视频App,公交车移动电视,到展会、交流会、年会等直接展示情境的丰富,带动了全社会对影音节目内容的需求和重视。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党领导下的各个国家机关,也是将宣传思想工作作为日常工作之一。习近平论宣传思想工作时说:“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首先宣传思想部门责无旁贷,其次不能只靠宣传部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不能置身事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相对于过去影视节目制作的不易与发行的稀少,今天微电影这种制作廉价方便,传播影响快速广泛的艺术形式,已被国家机关单位纳入其宣传手段之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制作需求,并形成了时代潮流和趋势。
二、国家机关形象宣传微电影的创作策略
(1)塑造组织形象。这是通常组织机构对外宣传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国家机关来说,形象宣传微电影这一视听艺术载体,首先是直观的向外界反映组织风貌的窗口。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诉求与企业CIS战略、品牌营销以及企业宣传片的诉求比较吻合,两者之中的经验可互相借鉴。策略:鉴于拍摄微电影的宣传目的和国家机关形象的严肃性,必须较企业宣传片更为严谨的,对微电影中出现的国家机关组织形象进行规范和塑造。组织形象,借鉴企业形象识别理论,可分为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微电影不同于宣传片和专题片,组织形象应衬托于故事背景之中,但应潜移默化的贯穿并保持细节的精确:视觉识别的立足点为人员、环境、标识,其中包括国家机关全国统一的颜色、徽章、制服这些共性符号,和地方单位的具体识别道具,如门牌、地域山水;行为识别体现为微电影中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办事流程、生活作风;而机关形象的理念识别最为抽象,譬如公正、敬业、作风优良等这些内容,在讲故事的微电影中决不可照本宣科的宣讲宣读,而应上升为主题、意向、比喻,让人意会。微电影中的国家机关组织形象,应在准确、规范的基础上,尽量美化塑造和强化辨识,并考虑一定亲和力,进行必要的体现。2015年笔者主持拍摄微电影《浴火再生》时,创作过程中对国家机关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细节把握不到位,发生了服装混淆,服饰不规范,人物姿势、动作不符合机关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问题,经机关单位领导人提出意见,方才修改完成。
(2)纵向工作汇报,横向工作交流。形象宣传微电影的故事并不一定是虚构,它更多带有一定纪实的性质,能够深入反映一定时期的某些工作状态,如反映办案、训练、会议、决策的情况,也是相对有趣,而且简洁方便的工作业绩展示形式,适合于作为一种向上级汇报展示,以及与同行观摩交流的补充手段。2015年在检查机关系统内部,举办了下属各单位的微电影比赛活动,我也应单位指派协助了四川省某地检察院的微电影制作,担任了《浴火再生》一片的艺术总监。这一案例中的微电影作品就包含向上级和同行汇报基层情况,抓取工作典型的功能。策略:该类微电影负有特殊政治使命,如撰写剧情,应情节合理、符合实际、细节可靠,倾向现实主义口吻和态度;如基于真人真事,多靠拢纪录片,忠于实情,利用真实产生力量,如无必要,不宜过分改编和编造。
(3)树立鲜活榜样,鼓舞士气,示范教育。这是主旋律艺术一贯的诉求与策略,微电影的艺术特性使它能够延续正规影视创作中的经典题材,深入展现先进人物和事件。比如在检察院微电影中,我们讲述了两位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细心了解案情,调解双方,并承担社会责任协调帮助有困难的涉案家庭,最终拯救了未成年人前途的基于真实事件的故事。这个故事相关人物的光明结局,能为人们带来感动和鼓舞,起直观榜样作用。该类型微电影还可以将机关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细节潜移默化的植入,起到对内部无形中的教育示范作用,另外还可以对先进个人和事迹形成嘉奖、纪念作用。策略:第一,对于创作人物事例型微电影,应以正能量激励后来者,以及把正误价值观判断、规则规范植入。第二,要取得好的效果,在人物塑造上要切忌教条死板,应对传统主旋律影视剧的套路进行超越,不应让主角过分高大全,从头到尾正义凛然,概念化为完人,而应该按照适当让其有一些小错误、小迷惑,然后赋予其认识、转变的“内在”变化过程,方能生动可信。这是一种久经验证的艺术理论,好莱坞剧作家悉德?菲尔德在《电影编剧创作指南》中也强调“这个人物总要经历某种形式的变化或转化”。还有许多成功的日本电视剧对主角的塑造也广泛采用内在变化、心理成长的方法,如《甜心空姐》,主角一开始很懒散没责任心,叛逆而无纪律,但经过航空公司培训的种种经历,最后成为了卓越的空姐,拥有了让人敬佩的职业精神。第三,主角生活是立体的,应赋予与常人相似的生活背景,打破“有公无私”的教条,夺取揭示其真实情感、思想状态。使对角色的升华、讴歌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总之,人物要“真”要“活”,从而可信,具有榜样的影响力。
(4)向社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社会公益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始终坚持的宣传思想工作目标之一,在国家机关形象宣传微电影中要有所体现。策略:首先要认识微电影具有强艺术属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其中并不能像文献片那样较大篇幅的直接介绍、灌输,单一作品只能选择少量宣传重点进行“点式”表现,甚至执行类似广告创意的“单一卖点”原则,突出一点。其次,宣传要有机融入,一种是在剧情需要时,借人物之口,做知识型普及,比如在检察官办案时,可以述说政法工作的政策、原则,并表现实际工作中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过程;另一种是潜移默化表现政策所倡导的精神,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剧情中,机关工作人员可以用爱民的行动体现“和谐”,以严谨的办案精神体现“法治”等等。总的来说,路线、方针、政策并非微电影的直叙内容,而应作为精神内核。 (5)娱乐功能。传统的影视作品属于人们愿意花钱购买的娱乐产品,人们享受影视作品等虚拟精神文化产品,极少有功利性,也就意味着它们具有大比例的娱乐功能,同理,娱乐功能也是微电影必备的一个属性。国家机关形象宣传微电影要肩负其它的各种诉求,也必须同时具有娱乐性、艺术性,才能使作品成立,丢掉了娱乐功能的宣传品,不能称之为微电影,毫无趣味和艺术价值的微电影观众没有必要看。策略:深入分析微电影娱乐性的来源或要素,有选择的使用安排,满足观众需求。第一,冲突和悬疑。从未知到已知,是观影的最大乐趣。在整体架构上可参考影视剧作准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合理安排开篇中段高潮结尾等段落,建立矛盾、戏剧冲突、悬疑等。第二,演员魅力。在浩若烟海的影视作品中,一类较为严肃的作品,倾向使用接近生活原型的人物形象(朴实),另一些娱乐性较强的作品,倾向于容颜较好的偶像型演员(年轻漂亮),国家机关形象宣传微电影,可将这点作为一种灵活可变的娱乐要素来使用,如果我们的作品在其它方面为了考虑诸多诉求而显得呆板有余生动不足,在这方面就可以大胆补偿,使用高“颜值”的偶像型专业演员。第三,文化艺术作品,是生活的综合表现。一部微电影作品,除了公式化的叙事主线、结构,以及我们的宣传诉求外,其它的很多看似细枝末节的生活内容也同样值得表现。有时候观众记住的,得到情感触动的看点,往往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台湾作家龙应台表述过这些观点:“所以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有“它(文化)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读此语句笔者深有感触:文化以及艺术作品,有一种让人们免于心灵寂寞的交流作用,孤立的个体通过观赏作品,找到情感连接,找到理念、行为的认同和映射,这是所谓娱乐性的最深层次来源。我们看微电影,不仅是看剧情,看偶像,而是在代入体验情感,是在观摩别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创作者要主动出击,立足于人,加入大于宣传的更多内容,如地方文化、人的情感、生存境遇,生活时尚,务必让观众获得超出宣传的信息和体验。龙应台还说:“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将国家机关的宣传诉求,融入到人的文化认同中去,乃是最高水平的宣传。
我们不妨试着以本文中提出的原则,去检视和思考国家机关形象宣传微电影的创作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