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一、中国电影的“猎奇”之路遭遇瓶颈
纵观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历史,我们能非常轻易地发现,广受海外观众欢迎的往往是与中国古代历史或武打功夫相关的电影,例如张艺谋的《英雄》、吴宇森的《赤壁》、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等。从李小龙到成龙,更是证明了外国观众对功夫片的极大热情。于是,越来越多的电影制片人、导演等便将古装、功夫题材当做“灵药”一般地进行使用,有时候甚至为了一味地迎合外国观众的口味,将西方价值观与中国文化扭曲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物种”,受到国内人的诟病。曾经有一条趣闻是这样的,《建国大业》海外发行方为了提升票房收入,把海报的封面改为了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三人的武打肖像,企图让外国观众误认为这是一部功夫片而买票观影。
那么,中国电影通过走古装、功夫路线而赚取海外票房这一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笔者将2003-2013中国古装、功夫电影北美票房进行统计,然后进一步制作成折线图。
2003-2007年间古装及功夫片处在鼎盛时期,9部电影中,有5部达到千万票房级别,包括《飞龙再生》、《十面埋伏》、《功夫》和《霍元甲》。而从2008年开始,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一直表现平平,功夫片也无法唤起观众的兴趣。2013年有6部武侠功夫片在北美上映,除《一代宗师》获得了659万的票房外,其余5部影片的票房几乎都在10万美元以下,其中两部续集性质的影片《太极》和《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分别获3.5万和8.7万美元,均为前一集的六分之一左右,而《血滴子》的票房仅有5290美元,创武侠功夫片在北美票房的最低纪录。(见图1)
而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从2007年开始以后的几年中,古装、功夫题材的电影似乎已经难以引起海外观众的兴趣。
其实,无论是古装片、功夫片,抑或是其他带有东方色彩的影片,外国观众往往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来观影的。猎奇,即搜寻奇异的事情;猎奇之心,即要求获得有关新奇事物或新奇现象的心理状态。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猎奇心理,猎奇电影应运而生。中国导演曾经迎合了西方对东方古国――中国的好奇,积极地创作具有“东方景观”的电影,并将其作为吸引西方人眼球的商业卖点。最初,这类电影在海外票房上确实有了数字上的突破,而且,也在国际各个电影节上不断获奖。这类含有“东方景观”的电影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好莱坞电影的故事内容,给西方人眼前一亮,它构建了一个神秘的、甚至是有些虚幻的影像中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那些猎奇的目光和那些一厢情愿的关于东方古国的想象。因此,中国的这类电影一度成为了国际电影市场上深受欢迎的文化产品。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不再是那个封闭的古国,与外界的互动和交流不断增强,外界人对于中国的认知也越来越理性而全面,所以这类以古装和功夫题材为主的猎奇电影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同时,一个国家的强大,其文化软实力也要随之强大起来,我们的文化不应只被当做一种“异域风情”来看待,而应该寻求一种认同或共鸣。
二、《狼图腾》“走出去”的成功之路
面对具有古装、功夫题材影片在海外影响力的下降,中国电影“走出去”未来的方向到底在何方?好莱坞电影中,导演们总是寻求那些能够跨文化、跨种族、跨阶级、跨年龄、跨教育背景甚至跨语言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文化元素,也就是提供出不同的文化、不同国家的老少观众都能理解、都能接受的故事元素。美国学者称之为美国电影产业追求的“最低公分母取向(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orientation)”。那么,中国电影该如何做呢?笔者试图从《狼图腾》这部电影中找到答案。
(一)《狼图腾》海外市场表现不俗
中法合拍影片《狼图腾》于2015年贺岁档大年初一全国上映,在国内收获了七亿的票房。同时,在2月26日,《狼图腾》在法国首映,首日超过8万人观影,在16部电影中排在首位,赢过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据统计,《狼图腾》在法国上映首周取得389199的观影人次,位列亚军,仅次于冠军《美国狙击手》的615241人次,而同期在法国上映的《鸟人》则取得215973人次,列第九位。据法国最大的一家电影资料网站显示,法国媒体对该片的评分为3.4分,而法国普通观众的评分为3.7分(总共5分),对严苛的法国观众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分数。同时,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已经买下了《狼图腾》在北美地区的版权,但具体上映日期还未确定。可以看出,《狼图腾》不仅在中国国内成为了票房赢家,在海外也收到了很多观众的欢迎,发行前景广阔。
更重要的是,《狼图腾》与以往所谓的“中国特色”猎奇电影不同,不再以古装或功夫作为卖点,而是一部发生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探讨人与自然共存关系的影片,实现了题材上的突破和转型,对未来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所以,由于《狼图腾》在海内外良好的票房表现和其题材选择上的特点,本文选择这部电影作为研究样本,从题材内涵角度分析其成功“走出去”的原因。
(二)《狼图腾》对人地关系的思考
通过对《狼图腾》的内涵分析,笔者总结出了这部影片题材上的两大亮点,那就是对内蒙古风土人情的展示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1.对内蒙古风土人情的展示。影片开头,一辆载满知青的车行驶在内蒙古壮丽的大草原上,观众们在主角陈阵和杨克的引领下,通过电影一览内蒙古的异族风情。满眼望不到尽头的草原绿绿葱葱,河流弯弯曲曲流淌在其间,成群的牛羊缓缓地前行着,一个个蒙古包缀在广袤的草原中,蔚蓝的天空和大朵的白云令人艳羡。除了风景之外,蒙古族人的生活也令人好奇,包括他们地穿着、他们居住的蒙古包还有他们的日常活动。不仅是男主角跟着族人一起去雪湖捞黄羊,拿着毛毯的他笨拙的在雪湖里走,一下摔了个踉跄,然而同行的巴图一家则是跪在毛毯上缓缓地向湖面前进。小小的细节就能够反映蒙古族人在大自然中生存和生活的智慧。
2.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无论是掏狼崽还是捞黄羊,这些活动都表现出了蒙古族人对待自然、对待生态的一种理念。他们非常注重节制和平衡,他们认为大自然中的每一方在生存和获取资源的时候都需要保持适度原则,如此才能保持整体的和谐。同时,从埋葬巴图的情节还可以看出,他们还相信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一生向大自然获取了许多资源,死后也化为自然中的一分子回报于自然。而无论是陈阵还是其他外来人的行为扰乱了那里曾经和谐的秩序,一切变得混乱而无序,小巴雅尔和老毕利格都受到了伤害,而对自然的伤害更是无法估量。
总之,《狼图腾》向观众展示了内蒙古的景色和蒙古族人的生存状态,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同时更引起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思考。这部电影的题材选择没有再走古装、功夫片的老路,而是着重于人类的共性和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
三、《狼图腾》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示
传统的古装、功夫片在海外的票房收入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中国的文化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被作为一种“符号”或“奇观”来看待,我们在综合国力增强的同时也要转换思维,提升文化软实力,让中国电影“走出去”回归电影本身,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制作世界人都爱看的电影。这方面,《狼图腾》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
《狼图腾》为观众呈现了内蒙古的美好的生态图景,也向我们展示了蒙古人对自然、对天人关系的价值理念。同时更让人对以往的理念和做法进行反思。影片主演之一冯绍峰在微博中说道:“这部电影不仅属于中国人,这是一部拍给全世界的电影,其主题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狼图腾》讲述着全世界人们都会关心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天人关系的话题,不再以以往所谓的“中国特色”或“东方色彩”来取悦外国观众,而是寻求一种平等对话、心灵共鸣的状态,回归电影的本位。
一部电影从创意、制片、拍摄、到发行的过程都是受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狼图腾》小说版本在海外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从而为电影版的上映打下了良好的观众基础,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启用和中法联合制片模式也让影片的质量和影响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然而,电影的核心还是故事本身,观众能够较容易地解读电影故事内涵,从中发现一个自己从未进入过的境界,慢慢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人性的本真,然后发现并移情于电影中的人物,最终认同电影人物、电影故事,这样,电影不但能在本土成功,并且很容易跨越文化和国度的边界。
所以中国电影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借鉴《狼图腾》的题材选择思路,不再过多限制在古装片、功夫片等类型,不以“猎奇”而博取外国观众的眼球,而是立足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拍摄海内外观众都爱看的电影。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2585.html上一篇:国产电影后产品开发探析
下一篇:议《李双双》小说与电影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