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01
《莺莺传》是唐代才子元稹的优秀之作,也是唐传奇的代表之作。《莺莺传》故事情节可用一词――“始乱终弃”来概括。主要是讲张生负心,给崔莺莺带来侮辱伤害的悲剧。有学者认为,元稹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元稹在自叙行状,张生正是元稹。而且张生的始乱终弃行为,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发乎情,止乎礼,与唐代的道德风俗相一致,在那时也算是公认的正当行为。但是,这样一来,张生与崔莺莺的结局不免让人唏嘘不已。于是在西厢故事的流传中,随着人们的观点发展改变,对故事中张生与崔莺莺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人们越来越不能接受《莺莺传》中的故事结构,于是其故事情节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很多修改。
《莺莺传》之后,人们给予了莺莺更多的同情。于是,宋代的秦观、毛滂用《调笑令》、赵令??用《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都指责了张生的负心行为,对莺莺表达了无限的同情,但是,他们歌咏的崔张故事,在内容上基本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一直到金代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才前进了一大步。
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金代文学的光辉代表,也是金民族文化与中原本土文化相冲撞融合而产生的艺术精品。这对解放人们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和赞扬人之间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莺莺传》三千余字,《西厢记诸宫调》则扩充至五万余字。人物、情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尤其是故事的结局,让人心生感动。
《西厢记诸宫调》抛弃了“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张生的谴责和对莺莺的同情,而是将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改编成了“始乱终合”的完美结局。最可贵的是董解元冲破了封建阶级对待爱情的传统观念,大胆地赞美了男女自愿结合的爱情。他看出要全面的让莺莺摆脱厄运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张生的性格,张生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风流倜傥、朴质钟情、乐观又带几分幽默气质的正面青年;莺莺的性格,仍是含蓄深沉却富有叛逆性,对爱情的追求更真挚炽烈;作者还出色地塑造出一个聪明天真、泼辣大胆的红娘形象使其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婢女,成为一个富有正义感,促成崔张婚姻而不可或缺的人物,她穿针引线,成人之美,令人可喜;崔夫人和白马将军的形象也更加饱满。这一系列形象的成功创造,使故事更具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董解元把张生与崔莺莺作为正义的一方,用同情的笔触写他们和庞大的封建势力展开尖锐的冲突,为了这个,作者设计安排了一连串的新的情节,如赖婚、闹简、赖简、拷红、长亭等,这些情节都曲折而富有吸引力,把一个“冷淡清虚”的爱情故事写得热闹诱人。后来杂剧《西厢记》的情节规模、结构布局,就是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上完成的。这是董解元的莫大功绩。没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就没有后来的王实甫的《西厢记》。
《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思想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美誉。《西厢记》的杰出成就,不是王实甫一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它植根于深厚的艺术传统之中,经过长期的滋育蜕变出来的。《西厢记》是个再创作。它彻底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和结局,又提高和深化了《西厢记诸宫调》的主题。《西厢记诸宫调》与《西厢记》,都表现张生与崔莺莺二人对爱情自由与婚姻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也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道德和婚姻制度的反抗,不过,相比而言,王实甫的《西厢记》更强烈合理一些。
在故事的情节上,《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基本一致,只是一些细节及人物的语言设置上略有不同。比如:《西厢记诸宫调》中张生两度自杀两度做梦,厮杀场面过重、过长。王实甫的《西厢记》则有所删减,也有增加,尤其是增加了红娘的戏份。红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尚不够活跃,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成了戏胆。在闹简、赖简、拷红几折中,她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王实甫的《西厢记》还有统一之功,将人物的言行完全统一,使其在艺术上成就更高。王实甫的《西厢记》比《西厢记诸宫调》更具积极的社会意义,它的主题表现,以及人物塑造、语言提炼、情节安排更要鲜明合理。两者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当代,电影电视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西厢记》以新的媒介为载体焕发出新的光辉,其数度被搬上银幕,大受观众欢迎。在此以1965年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西厢记》为例进行分析。它由岳枫导演,凌波反串张生,娃娃影后李菁饰演红娘,青春可人的方盈饰演崔莺莺,使电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电影中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完全是以王实甫的《西厢记》为根本进行创作的,故事情节大体一致,只是在孙飞虎来扰乱时,对白虎将军并未用太多笔墨去描写,而且舍去了法聪和尚这一敢作敢为的人物,虽然少了一个人物,但其实总体看来,这一人物对整个故事的情节并无大的影响,因此,舍去之后,倒显得叙事流畅。在影片后半部分,老夫人对莺莺即怒又恨,但最多的还是对女儿的关心和担忧,让老妇人这一即封建又为人母的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而且电影省去了赵恒来闹婚这一段故事,让电影的叙事更加简洁,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另外这部电影的唱词基本上采用的黄梅调,让观众在沉醉于崔张缠绵的爱情时,也为戏曲的极大魅力所折服。
纵观《西厢记》的故事演变历程,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对其演变与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毫无疑问的是,经过几百年的各代文人的努力,《西厢记》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在新的时代焕发着新的光芒。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2650.html